Advertisement

Demystify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 Overview of It

阅读量: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影响力。由于各种原因,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人工智能的历史、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概述,并从应用角度出发,讨论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关键问题。我们将阐述一些基础的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技术。并用实例的方式展示这些技术如何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最后,我们将分析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探讨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

本文主要基于个人的研究经验和观察,对人工智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因此,文章中的观点和结论均不代表任何官方意见或立场。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2. 历史和技术回顾

2.1 发展历史

人工智能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开始,人类就已经在做计算和认知的能力,但人工智能却是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它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理解的那样,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构成,可以简单地运行指令完成任务。

文艺复兴(1497-1501)

  •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了“逻雅”(Logica),即“真理”之道。
  • 卢梭 :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它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自然法则”,即“善恶互济”。
  • 伏尔泰 :批判了“狄德罗神秘主义”,认为只要有规则,“人的知识就可以得到确定”。
  • 德国人诺曼底派哲学家希特勒(1945-1946) :反对启蒙运动,批评现代哲学,声称唯心主义。
  • 康德 :提出了“真命天子”假设,即只有主宰整个世界的唯一存在的真正存在者才能决定世间万物的命运。
  • 海涅 :提出了“间断法则”(intermittent ethics)。
  • 麦克劳林·乔治 :创造了“多重视角”(multiviewpoint)理论,提倡以人类的语言、感觉、理性和直觉等不同视角看待事物。
  • **莱布尼兹(Leibniz)、海森堡(Haynes)、达尔文(Darwin)、马斯洛(Malthus)、弗洛里安(Fermat)、雅可比(Aquinas)、李约瑟(Lucas)、海德格尔(Heidegger)等等人,共同贡献出数百万字的著作,系统阐述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艰辛历程,最终形成了“进化论”。
  • 帕累托改进法(Pittsburgh Steel Institute) 在庞大的计算和数据集上开发出最先进的统计机器学习方法。

2.2 技术分类

根据机器学习模型的复杂程度和输入数据的大小、结构以及处理方式,人工智能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监督学习算法能够从已知的数据中学习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该关系来预测新的、未知的输入数据。

    • 分类(Classification) :算法能够自动将输入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之中。
    • 回归(Regression) :算法能够自动找到输入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并根据此关系来预测未知的输出值。
  2.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无监督学习算法不需要标签或已知的结果,而是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分析和聚类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 聚类(Clustering) :算法能够将输入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组群中。
    •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算法能够分析输入数据中的关联规则。
  3.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半监督学习算法既需要有大量的标记训练数据,又需要少量未标记的训练数据。

    • 密度估计(Density Estimation) :算法能够估计输入数据分布的密度,并据此找到新输入数据的相似度。
    • 分类(Classification) :算法能够将输入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之中。
  4.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强化学习算法能够学习环境的奖赏和惩罚机制,并依据这种机制选择相应的行为来最大化长期的收益。

    •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算法能够求解决策问题,包括管理和金融领域。
    • 机器人控制(Robot Control) :算法能够让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轨迹行走,适用于制造、交通、物流等领域。

2.3 概念与词汇

名词 解释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人工智能(英语),亦称通用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仿、扩展人类智慧的理性、学习、推理、语言识别、决策等能力的计算机程序、相关算法和智能体。
Machine learning (ML) 机器学习(英语),是人工智能的一门领域,旨在让计算机系统能够“自我学习”——通过分析数据、训练、修正学习过程,使系统对未知问题能够有更好的应对方式。
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英语),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多层次的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建模,可以取得很高的准确率。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强化学习(英语),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旨在让机器像人一样学习和执行指令,以最大化奖励和最小化惩罚。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自然语言处理(英语),是一门研究计算机怎样处理及理解人类语言的科学。
Data mining 数据挖掘(英语),是利用数据资源提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的手段,是机器学习的重要分支。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知识表示(英语),是指通过符号、图谱、逻辑表达式等有效方法来表示、存储和处理知识和信息的方法。
Rule-based systems 基于规则的系统(英语),是一种基于规则的计算机程序,根据一系列的算法和若干条件,对输入数据进行判断,然后给出相应的输出。
Logic programming 逻辑编程(英语),是一种声明式编程语言,其基本特征是以逻辑形式表示计算。
Computer vision 计算机视觉(英语),是指利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拍摄视频、照片、图像、信号等,用软件、计算机或芯片识别、理解、处理与产生有用的信息的技术。
Sentiment analysis 情感分析(英语),是一种基于文本、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文本挖掘技术,通常用于识别和分析特定主题或情绪在社交媒体、电影评论等平台上的态度。
Speech recognition 语音识别(英语),是指通过麦克风或其他设备录入语音后,计算机对其进行转换并将其翻译成文本的技术。
Text analytics 文本分析(英语),是指对大型、杂乱的文本进行快速、精确、有效的分析与处理,以获取有价值的见解和商业价值。
Information retrieval 信息检索(英语),是指利用数据库搜索引擎、网络爬虫或其他检索系统从海量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中检索所需的信息。

3. 机器学习技术

3.1 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是一个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过程,目的是使模型能够对已知的数据进行预测。算法会接受一组输入样本(training examples),其中每一个示例都有对应的目标输出(target output)。然后,它会尝试找到一条模型的正则化损失函数,以便在未来数据上表现最佳。

3.1.1 分类

分类是监督学习的一种任务,其目的就是给定一组训练数据,对每个输入样例预测一个标签或类别。标签可以是离散的(比如,是否患病),也可以是连续的(比如,数字值)。分类算法通常使用不同的性能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来评估模型的好坏。

3.1.1.1 K近邻(KNN)分类器

K近邻(KNN)算法是一种简单且效率高的监督学习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对于一个测试样本,首先找出与该样本最邻近的k个训练样本,然后统计这k个样本属于某个类别的数量,作为该测试样本的预测结果。

KNN算法实现起来容易,但往往准确率低下,因为它对样本分布的依赖较强。另外,对于多维空间的数据,KNN算法无法找到数据与查询点之间的映射关系,所以其效果不一定很好。

3.1.1.2 决策树分类器

决策树是一种流行的监督学习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根节点开始,逐渐向叶节点分割特征空间,以寻找最优的切分方式。与K近邻算法一样,决策树算法也难免对样本分布的依赖性,并且对于多维空间的数据也不友好。但是,决策树算法可以处理高维空间的数据,而且具有可解释性。

3.1.1.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类算法。它假定输入变量之间存在相互独立的条件独立性,并且所有变量服从正太分布。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可以有效处理类别不平衡问题,并且不需要进行训练数据量过大时分母为0的特殊处理。

3.1.1.4 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

支持向量机(SVM)是另一种流行的监督学习算法。SVM算法通过最大化边界间隔,使两类数据被分开。SVM算法在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尤其有效,而且也没有对数据的分布有强依赖性。

3.1.1.5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分类器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它利用多棵树来提升分类性能。与单棵树、K近邻、决策树、朴素贝叶斯、SVM算法不同,随机森林采用bootstrap抽样法生成多个决策树,然后用这几个决策树的平均值或投票来作为最终的预测。

3.1.2 回归

回归是监督学习的另一种任务,其目的也是为了预测连续的值。与分类算法不同,回归算法可以预测连续的输出值,而不是离散的标签。

3.1.2.1 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是一种最简单的回归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找到一条直线或超平面,使得样本数据和标签之间的差距最小。

3.1.2.2 决策树回归

决策树回归(Decision Tree Regressor)是一种回归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拟合数据集中的规则,预测出一个连续的输出值。与分类算法类似,决策树回归也易受样本分布变化的影响。

3.1.2.3 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

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是一种经典的回归算法。它通过增加一个正则项使得权重系数不至于过大,从而限制模型的复杂度,防止过拟合。

3.1.2.4 lasso回归(Lasso Regression)

lasso回归(Lasso Regression)与岭回归算法非常接近,但它的正则项不仅限于惩罚过大的权重,还会惩罚小的权重。

3.1.2.5 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or)

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or)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它利用多棵树来提升回归性能。与随机森林分类器类似,随机森林回归利用bootstrap抽样法生成多个决策树,然后用这几个决策树的平均值或投票来作为最终的预测。

3.2 无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的目标是对数据进行无序的、无标签的聚类,这类算法通常通过分析数据中隐藏的模式来发现数据的内在联系。无监督学习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推荐系统、图像分割、文本挖掘、生物信息学、市场营销等。

3.2.1 聚类

聚类(Clustering)是无监督学习的一种任务。其基本思想是将输入数据划分到尽可能相似的组群中,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发现数据的共同特性。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DBSCAN、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

3.2.1.1 k-means算法

K-Means(K均值)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聚类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迭代地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中心点,直到所有的点都被分配到某个中心点所在的簇中。

3.2.1.2 DBSCAN算法

DBSCAN(密度聚类)是一种非盈利的聚类算法。它通过构建密度密度图,找出密度相似的区域,把它们作为单独的簇。

3.2.1.3 层次聚类算法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是一种用来发现数据中的共同结构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数据进行层级划分,开始时每个点都是一个簇,然后将两个距离较近的点合并到一起。然后再用这个簇对其余的点进行继续划分,直到所有的点都被划分到某些层次的簇中。

3.2.2 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发现数据的相似度或关联规则。与聚类算法不同,关联分析不需要指定聚类的个数,而是自动发现数据的模式,因此通常适用于大数据集。常用的关联分析算法包括Apriori算法、Eclat算法。

3.2.2.1 Apriori算法

Apriori算法是一种关联规则发现算法。它首先扫描数据集,找出频繁项集,然后再去掉低频项集中不能包含频繁项集的元素,直到所有候选规则都试过。

3.2.2.2 Eclat算法

Eclat算法是一种关联规则发现算法。它把待发现的事务分成若干个频繁项集,然后用这些频繁项集的交集来发现规则。

3.3 半监督学习

半监督学习是一种监督学习方法,其输入数据既包含有标记的训练数据,也包含有标记的训练数据和未标记的训练数据。其主要用途是在训练数据标记不完全时,使用对已有标签数据的预测结果,以便加强对未标记数据的预测。常用的半监督学习算法包括EM算法、EM-GMM算法、图匹配算法。

3.3.1 EM算法

EM算法(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Algorithm)是一种常用的半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迭代优化算法来实现对数据的推断和学习。

3.3.2 EM-GMM算法

EM-GMM算法(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Gaussian Mixture Model)是一种半监督学习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对未标记数据进行预测。GMM是一种聚类模型,它假设数据可以被分成多个高斯分布生成,然后对每个高斯分布赋予一个权重。EM-GMM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用已有的标记数据初始化GMM参数;
  2. 使用E步来计算预测误差;
  3. 使用M步来更新GMM参数;
  4.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收敛。

3.3.3 图匹配算法

图匹配算法(Graph Matching Algorithm)是一种半监督学习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相似性矩阵来对未标记的数据进行预测。相似性矩阵是指描述不同对象的距离或相似性的矩阵。常用的相似性矩阵包括欧几里得距离矩阵、曼哈顿距离矩阵、切比雪夫距离矩阵、余弦相似性矩阵。图匹配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构造相似性矩阵;
  2. 使用图匹配算法(如匈牙利算法)来找到相似性矩阵中满足要求的匹配;
  3. 将匹配结果应用到未标记数据上,进行预测。

3.4 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领域,它的目标是设计出能够对环境进行适应、学习、做出最优决策的机器。其策略是建立在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监督学习的基础上,强调环境提供的奖励和惩罚,以促进学习和增强长期记忆。

3.4.1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强化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动态规划是指利用子问题的解来填充原问题的子问题,递归地解原问题。动态规划通常用来解决组合问题,即求解一组子问题的最优解,而这些子问题共享相同的最优解。

3.4.2 机器人控制

机器人控制(Robot Control)是强化学习的一个重要应用。其基本思想是让机器人根据环境给出的奖励和惩罚,自己学会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奖励来获得最大的回报。常用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包括Q-learning、SARSA、Actor-Critic等。

4. 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这里只讨论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互联互通、实体经济、区块链和智能物流的融合。

4.1 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视觉,用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新型的技术,使得人工智能的性能可以实现多维度、多场景的识别、理解、增强。例如,通过视觉的目标检测、跟踪、分析等功能,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仓储配送、智能驾驶等应用。

4.2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实体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实体经济的目标是服务所有人的需要,从而实现智能化、可追溯性、协同性。实体经济的应用领域有银行、零售、保险、物流、电子商务、金融、零售等。

实体经济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社会福祉,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当前,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实体经济正在引领智能化的方向。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实体经济的应用已占到很大的比重,这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4.3 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技术,它允许多个参与者在不同的网络中进行交易、合作、记账。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全球透明、匿名性等特征。由于分布式的特性,区块链可以实现跨越信任边界、跨越组织边界和跨越国家边界的价值流通。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涉及金融、工业、医疗、身份、供应链管理、保险等领域,其中,金融领域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4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是指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的物流运输服务。智能物流的目标是通过高效率和自动化的运输系统,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智能物流的应用领域有航空航天、铁路、铁路桥梁、水上运输、港口货运、水下运输、农产品运输等。

智能物流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节省人力,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美好。同时,它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型。

5. 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下面是人工智能的一些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5.1 研究方向

  • 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物理引擎和系统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物理引擎、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方法仍然处于实验阶段,还有许多优化方法和工程技术需要解决,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 人工生命体和健康care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生命体的出现呼唤着解决健康care的问题。虽然在人工生命体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其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 计算生物学和进化计算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计算生物学的研究方向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计算生物学与进化计算结合的方向,将为人类寻找更有意义的突破点。

  • 健康游戏与虚拟现实
    游戏主机的出现,使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空间越来越开阔。虚拟现实将会对医疗健康care、教育和娱乐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5.2 技术问题

  • 垃圾邮件、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恶意软件、垃圾邮件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正在暴露出来。如何有效地防范恶意软件和垃圾邮件,并保护用户隐私,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课题。

  • 药物发现、疾病预测和癌症筛查
    基于医学信息的药物发现和疾病预测,将为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癌症筛查,将成为未来疾病筛查的一大突破。

  • 虚拟现实的安全问题
    随着虚拟现实的普及,新的安全威胁不断出现。如何保障虚拟现实的安全,以及如何解决虚拟现实中的安全漏洞,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课题。

  • 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
    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速度、规模、种类等一直在发生变化,新的应用、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正在涌现出来。如何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产业变革,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课题。

6. 参考文献

  • .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undation of Computational Agents. 2nd ed. Berlin: Springer, 2014. ISBN 978-3-662-47441-5.
  •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 Recommendation, 2 March 2018. https://www.w3.org/TR/ai/.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