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JCR分区与中科院分区详解-中科院基础版和升级版详解

阅读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002458698070188&wfr=spider&for=pc

JCR分区

科睿唯安定期发布JCR《期刊引用报告》,该数据库根据收录情况将所涵盖的期刊分为176个不同的学科类别。每个学科类别基于其影响因子的高低程度划分为四个区间:
处于前25%区间的影响因子对应的期刊属于Q1分区;
位于25%-50%区间内的则被归类于Q2分区;
处在50%-75%区间内的学术刊物则属于Q3分区;
超出75%范围的是Q4分区。

中科院分区

将JCR中的期刊划分为13个主要学科领域,并根据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水平进行分类。该分类方法将所有核心科学领域(数学、化学、生物、地学、天文以及工程技术等)与交叉学科(如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等)加以区分,并对各学科领域的影响力较大的学术刊物给予优先评价。在具体的分类标准中,我们首先按照影响因子数值进行分类:处于前5%以上的期刊被归类为1区;6%至20%区间内的期刊被划分为2区;21%至50%区间内的文章则对应3区;其余部分则对应4区。

JCR与中科院分区在学科分类上有明显差异。具体而言,
从学科分类角度来看,
JCR将学科划分为更为细致的176个细分领域,
而中科院仅设置了13个主要类别。
这种差异使得两者的分区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在这些主要类别中选取约占5%的部分作为中科院的一区期刊。
因此,
尽管某些期刊能在JCR系统中获得Q1排名,
但在中科院分区体系中,
它们可能会被降级至2区或3区。
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虽然两种分区方式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中科院分区因其广泛的接受度而常被用作科研评估的标准.然而,受到广泛批评的中科院分区体系目前仍不普及.不过,如今一些高校已开始转向采用JCR分区体系.

如上所示, 该内容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002458698070188&wfr=spider&for=pc的转贴

图像CV行业

1 第一看CCF 分区
ABC
2 第二看中科院分区
3 最后看JCR分区

以SPL为例

优化升级版专为交叉学科领域设计,并突破"四唯"原则。然而,在大多数高校的评估体系中仍沿用基础班的标准。

分区表升级版(试行)

针对现有学科体系划分与学科发展及交叉融合的趋势存在不适应性问题, 我们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学科交叉成为当前科研活动的重要趋势, 当前的学科体系构建往往容易引发学术争议。为此, 我们试图通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来规避这一问题。具体而言, 我们首先以主题层次构建论文分类体系, 然后对各主题内部论文进行影响力权重计算, 最终生成"期刊超越指数"作为分级标准。

分区表升级版(试行)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在论文层次构建主题体系时既彰显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特性又能精准反映期刊内容的多学科分布特征;其次通过引入"期刊超越指数"取代传统的影响因子指标有效规避了后者在评价指标应用中的数学属性缺陷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学术资源的真实分布状况。就而言之该方案突破了现有期刊评价体系中学科分类体系构建与指标选择等关键挑战实现了对学术影响力更加系统地展现并为推动科研评价中的'去四唯'探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已有研究经国际同行认可已被发表于科学计量学领域的重要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升级版(试行)》首次宣布将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SSCI)期刊纳入分区评估体系。该新版设置了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内的18个学科类别。在实施周期方面,则明确指出旧版本与新版本并存过渡期满三年后方能互换使用;预计在过渡期内, 各高校与科研院所可能继续采用旧版本作为评估依据。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