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文献阅读笔记LUCC

阅读量:

文章目录

    • 1. 程维明等,2018.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地理学报

1. 程维明等,2018.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地理学报

视角:以地貌分区的视角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本文以中国耕地为研究对象,按照地形地貌条件将中国耕地划分为六个研究区,依据遥感解译的全国土地利用图,量化和描述1990-2015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

点评:研究方法不难,研究数据易得。研究视角新颖,章节安排合理,逻辑结构严密,图表精美。

研究数据:
耕地数据 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的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 ,包含 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6期数据。为了研究方便,将土地利用数据栅格化,分辨率为100 m。
地貌区划数据 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基本地貌类型的区域分异及成因,全国共划分为6个一级地貌区和36个二级地貌区[33-34],并对地貌区的名称进行补充和修改。这6个一级地貌区分别是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区(II)、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区(III)、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区(V)和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区(VI)。

研究方法:

  1. 利用GIS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6期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集中提取每期耕地数据;

  2. 再与全国地貌分区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进而获取不同地貌分区下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5个变化时期耕地的面积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图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根据耕地利用变化类型图的属性数据表计算不同时期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类型空间转换特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研究结果:
    1 全国耕地的时空变化

  • 新增耕地和流失耕地的空间分布(图2)
  • 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角度看新增耕地和流失耕地(图3)
  • 从地貌类型变化看增耕地和流失耕地(图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