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Learning with Python (Part 4): Natural Language Pr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旨在开发能够理解文本、进行情感分析、语法分析、机器翻译等功能的系统。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构建NLP模型的方法,其中包含贝叶斯法、最大熵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等传统统计模型,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因其在处理长文本数据时表现出色,且训练速度快且泛化能力强。本文将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分类阐述,并详细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文本处理方法。
CNN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任务中。卷积核能够提取输入信号中的局部特征,而下采样层则负责减少参数数量并降低计算复杂度。CNN的结构具有灵活性,参数具有共享性,局部连接特性以及梯度下降优化机制,使其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多个任务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此外,CNN也被证实是处理文本的有效工具。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 相关概念及术语
- CNN概览
- CNN for NLP
- 实验
- 总结
2.相关概念及术语
2.1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人类学习机制来优化任务表现。该技术的显著特征在于利用多层次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数据中的深层模式,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信息。其显著特征在于利用多层次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数据中的深层模式,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信息。基本假设包括:假设一,数据中存在某种可被提取的低级特征;假设二,局部数据特征能够反映整体数据分布的统计特性。
联合概率分布:基于输入X和输出Y的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联合概率分布结果。
误差逆传播(Error backpropagation)是一种用于概率模型中估计参数以最大化观测数据似然性的技术。在联合概率分布中,对于任意给定的样本X,目标函数f的极大似然估计值对应于模型输出Y关于输入X的期望值。通过迭代更新模型参数,误差逆传播算法系统地最小化目标函数,直至过程达到稳定状态。
深度学习的主要贡献在于自主构建数据表示方案。它通过逐步提取、逐步提炼、逐步精简和逐步归纳原始数据的特征,最终生成承载着丰富信息的内容描述符。这些描述符不仅承载着形态特征、色彩特征、几何结构、方向信息以及语义内涵,还能够有效提取关键信息。深度学习技术在多个实际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能力,包括图像识别任务、目标检测任务、文本处理任务、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等。
2.2 NLP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全称是“自然语言处理”。它是指让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实现自然语言的交互、分析与处理,并最终生成有意义的文本内容的一系列智能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基于语义的自然语言处理、统计机器学习方法以及计算机科学原理,具体涵盖语音识别技术、机器翻译系统、意图识别模块、分类分析算法、信息检索系统、文本挖掘工具、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研究方向,涵盖自然语言生成、理解、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机器翻译、文本编辑器、问答系统、信息检索、语料库建设等子领域。其核心技术领域主要包括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语言模型、信息检索、短语和句子表示、文本摘要、情感分析等。这些技术的研究内容涉及自然语言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
如今,NLP技术在多个领域被广泛讨论,包括搜索引擎、聊天机器人、病历记录诊断和商品推荐等应用。伴随着大规模语料库的出现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NLP技术已从传统的规则和手工制作方式向高度自动化转变,并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实践应用。
2.3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CNN作为深度学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通过不同核过滤器对图像进行扫描以提取特征的神经网络模型。在CNN架构中,每一层的输出结果均源自上一层输出与权重矩阵的运算。由此,该模型不仅具备高效的并行计算能力,还能够识别图像中的全局特征模式。
CNN由卷积层、激励函数、池化层、全连接层四个主要构成部分组成。卷积层主要负责从图像中提取局部特征,激励函数通过非线性变换,有助于后续层更有效地学习复杂的模式,池化层的作用是缩小特征图的尺寸,从而防止过拟合,而全连接层则位于网络的最末端,负责将特征向量转换为预测标签或输出结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深度学习体系结构,其主要优势包括
由于参数共享,CNN能够识别不同空间位置的特征,从而显著提升了模型对复杂模式的识别能力。
模型的高度并行性:CNN网络架构通过多层卷积模块和下采样层的组合,能够有效提取图像的全局特征信息,并充分释放多核计算资源的优势。
有效的特征提取:CNN采用滑动窗口机制来提取局部特征,这等价于构建一个多通道的特征图,从而能够捕获图像中不同尺度的空间特征。
通过引入非线性激活函数、跳跃连接以及长序列记忆,CNN有效缓解了梯度消失与爆炸问题,提升了模型的稳定性。
该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应用价值。在NLP领域,文本处理任务通常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此外,该方法在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该模型能够有效整合词嵌入、上下文特征以及注意力机制等多种信息,这些关键信息通常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进行提取和处理。
3. CNN for NLP
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文本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中文文本处理为例,探讨卷积神经网络在中文文本分类、序列标注和情感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3.1 中文文本分类
3.1.1 数据集介绍
中文文本分类问题较为常见。例如,我们旨在对新闻文章进行分级,或对微博帖子的主题进行分类。传统的文本分类方法主要依赖特征提取技术,从文本中提取高频词汇或短语,随后通过训练分类器进行分类。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第一,特征缺乏时间或顺序关系,无法反映文本间的依赖性;第二,无法直接利用文本的结构信息,仅依赖文本中的词汇。
为了解决该问题,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参考CNN的思路,仅依赖文本本身,无需外部数据。CNN是一种独特的神经网络,它能够自动生成图像特征。基于这一原理,作者收集了大量中文文本数据,构建了中文文本分类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13万条训练样本和7万条测试样本,且分为多个级别。数据集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x代表中文文本,y代表对应的标签,可以划分为二类。数据集的标签类型有喜剧类、动作类、言情类、爱情类、惊悚类等五种。
3.1.2 模型介绍
中文文本分类模型一般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处理。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架构,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提取图像或文本的深层特征。中文文本分类任务可被视为文本分类领域的一个拓展,其本质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内容进行智能识别和分类。
CNN 用于中文文本分类的基本步骤如下:
对文本进行编码,将其转换为向量表示。这通常通过字向量或词向量来进行,其中字向量又被称为 character embedding,词向量被称为 word embedding。
将经过编码的文本输入到 CNN 模型中,模型通过卷积和池化操作提取文本的特征。具体而言,卷积层的作用是提取局部特征,通过与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生成特征图;池化层的作用是进一步减少模型参数数量,降低计算复杂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 将特征图输入到全连接层,全连接层的输出就是分类结果。
具体的实现流程如下图所示。
3.1.3 模型评价
准确率(accuracy)
准确率指标是最常用的分类评估指标,它主要衡量分类系统将实例正确分类的能力。基于数据集的划分,需要分别计算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准确率,将两者的准确率取平均作为最终的准确率指标。
F1 值(F1 score)
F1 值是精度和召回率的几何平均数。它作为二分类问题的评估标准,其取值范围限定在 0 到 1 之间。F1 值越大,说明分类器的识别能力与分类精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其分类性能越出色。
Loss 函数
该中文文本分类模型的Loss函数通常采用交叉熵函数,该损失函数在分类问题中具有广泛应用。交叉熵函数通过衡量分类结果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程度,为模型提供评估标准。在训练过程中,模型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更新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从而优化分类效果。
超参数选择
在中文文本分类任务中,超参数设置对最终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类目标,必须合理选择合适的超参数设置。作者通过Keras API在TensorFlow平台上开发了CNN模型,并利用GridSearchCV方法进行超参数优化。GridSearchCV是scikit-learn库中的一个超参数搜索工具,能够自动遍历不同超参数组合,帮助用户找到最优的参数配置。
其他指标
作者进一步考察了多个关键指标,包括Precision、Recall以及ROC曲线等。Precision衡量了在被分类为正的样本中实际为正的比例,Recall则计算了所有真实为正的样本中被正确分类的比例。ROC曲线通过绘制正样本率(TPR=TP/(TP+FN))和负样本率(FPR=FP/(TN+FP))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分类器的性能。它反映了分类器在不同阈值下的性能表现。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大小,作者能够评估分类器的整体效果。
3.2 中文序列标注
序列标注(Sequence Labeling)主要任务是对一段文字按照特定的顺序结构进行标记和分类。具体而言,就是对给定的一段文本,每个词分配相应的标签。例如,命名实体识别任务(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NER),事件三元组抽取任务(Event Triple Extraction),微博情绪分析任务(Sentiment Analysis)等。
序列标注模型同样可以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进行处理。类似于对中文文本进行分类时,CNN能够自动生成对文本特征的提取。
3.2.1 数据集介绍
本文进行了系统性的标注工作,收集并标注了中文文本库MIND,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布的中文文本序列标注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约3.2万篇待标记的中文文本,其中65%的文档已经完成标记。该数据集包含七种主要的标注类型,具体包括:人名、地点、组织机构、时间、艺术品、行政区划以及事件类型。
数据集的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
├── data
│ ├── MIND
│ │ ├── dev
│ │ │ └── full_data
│ │ ├── train
│ │ │ ├── all_data
│ │ │ └── sample_data
│ │ └── test
│ │ └── full_data
代码解读
数据集文件的格式如下:
每篇文档将以文件形式存储,文件名采用.jsonl后缀进行命名。
文件中每一行对应一个token,其具体格式为一个包含"text"和"label"两个字段的JSON字典。
下面是数据集中一篇文档的示例:
{"text": "余姗纬作为一名歌手,在中国台湾扮演女主角形象十分出色,令无数人羡慕不已。2007年5月,她发行首张个人专辑《银河系的孩子们》,此后便开始了个人歌声的创作之路。", "label": [{"start": 0, "end": 5, "type": "PERSON"}, {"start": 20, "end": 26, "type": "ARTIST"}, {"start": 36, "end": 43, "type": "ORGANIZATION"}, {"start": 45, "end": 52, "type": "DATE"}... ]}
代码解读
其中,"text" 是一段文本,"label" 是一个数组,每个元素表示一处实体的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及其标签类型。
3.2.2 模型介绍
与中文文本分类任务具有相似性,中文序列标注任务同样可以借助卷积神经网络这一技术手段来实现。作为示范,我们以BERT为例,阐述其在进行中文序列标注时的操作流程。
BERT,全称为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是谷歌团队开发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该模型具备多种任务,包括文本序列的分类、匹配以及阅读理解等功能。
BERT 的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BERT 由 encoder 和 decoder 两部分构成。encoder 负责编码输入序列的信息,decoder 则根据 encoder 提供的上下文信息进行解码。
在 BERT 模型中,tokenizer 对输入文本进行分词处理,生成 token 序列。随后,预训练模型会对每个 token 进行嵌入处理,将其转换为 dense 向量表示。接着,将这些向量输入至编码器,编码器将生成带有上下文信息的 contextualized embeddings,这些嵌入表示了当前 token 与其周边 context 的特征信息。
随后,解码器通过基于上下文的嵌入生成序列标签。每个标签都反映了输入序列某个区域的具体内容。
3.2.3 模型评价
准确率(accuracy)
准确率是衡量分类器在实体识别任务中表现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分类器正确识别实体的比例。在序列标注任务中,准确率通常通过F1值来评估,F1值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二分类问题的性能指标,其取值范围为0到1。
F1 值(F1 score)
F1指标用于评估不同类别的预测结果的优劣。F1 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 代表 precision,即预测为正类的样本中真实为正类的比例;R 代表 recall,即真实为正类的样本中被正确预测为正类的比例。
Loss 函数
序列标注模型的 loss 函数通常采用 CrossEntropyLoss() 函数,该函数专为多分类问题设计。在训练过程中,模型通过损失函数进行反向传播,优化模型参数,最终使损失函数达到最小值。
超参数选择
在中文序列标注任务中,超参数配置对最终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合理配置超参数以获得较好的性能表现。研究者在 TensorFlow 平台上使用 Keras API 实现了 BERT 模型,并通过 GridSearchCV 工具自动遍历所有超参数组合,确定最佳参数设置。GridSearchCV 是 sklearn 中的一个超参数优化工具,能够帮助用户系统探索超参数空间,找到最优配置。
其他指标
作者不仅限于F1指标的研究,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包括Macro-averaged F1 Score、Micro-averaged F1 Score以及Confusion Matrix等多个指标的考察。其中,Macro-averaged F1 Score和Micro-averaged F1 Score分别代表macro和micro的F1值,它们是基于单个类别计算的F1值并求平均。值得注意的是,Macro-averaged F1 Score更加关注各类别的整体表现,而Micro-averaged F1 Score则更注重各类别所有样本的综合情况。此外,Confusion Matrix通过一个数字矩阵的形式展示了模型在各类别预测情况下的表现,矩阵中位置越往左下角,表示预测错误的样本数量越多。
3.3 中文情感分析
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任务主要旨在识别或评估一段文字的情感倾向或意见特征。该分析模型可用于舆情监控、产品评论分析以及垃圾邮件过滤等多个实际应用场景。
情感分析系统同样可以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类似于中文文本分类和序列标注任务,CNN具备自动提取文本特征的能力。
3.3.1 数据集介绍
本文收集并标注了中文语料库THUCNews,该数据集由清华大学发布,专门用于中文文本情感分析。该数据集包含1万条新闻数据,其中正面和负面两种情感标签,均来自网络。
数据集的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
├── data
│ ├── THUCNews
│ │ ├── train
│ │ │ └── news.train.txt
│ │ ├── test
│ │ │ └── news.test.txt
│ │ ├── dev
│ │ │ └── news.dev.txt
代码解读
数据集文件的格式如下:
每条样本数据行包含两个字段,其中'label'字段代表文本的情感标签,取值为0或1,'content'字段代表具体的文本内容。
下面是数据集中一条样本的示例:
0 沙利文的母亲沙昌旭于日前去世,享年92岁。
代码解读
3.3.2 模型介绍
与中文文本分类任务和序列标注任务类似,情感分析模型可以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来解决。这里以 BERT 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利用BERT进行中文情感分析。
相较于中文文本分类任务和序列标注任务,情感分析任务的标签仅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类。由此可见,Bert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 这一技术方案可以被成功应用于情感分析任务中。
3.3.3 模型评价
Accuracy 值
Accuracy 值表示分类器预测正确的样本的比例。
Loss 函数
情感分析模型中,损失函数通常选择 BinaryCrossentropy() 作为实现,该损失函数专为二分类问题设计。在训练过程中,模型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更新模型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超参数选择
在中文情感分析任务中,超参数的设置对最终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超参数是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研究者在 TensorFlow 平台使用 Keras 公共接口实现了 BERT 模型,并通过 GridSearchCV 方法进行了超参数优化。GridSearchCV 是 sklearn 中的一个超参数搜索模块,它帮助用户自动遍历超参数组合,找出最优参数组合。
其他指标
作者不仅考察了传统分类指标,还进一步探讨了Precision、Recall和ROC曲线等新型评估指标。Precision衡量了在被分类为正的样本中实际为正的比例,而Recall则表示能够正确识别出所有正样本的比例。ROC曲线通过TPR(真阳性率,TPR=TP/(TP+FN))和FPR(假阳性率,FPR=FP/(TN+FP))的绘制,全面反映了分类器在不同阈值下的性能。通过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作者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分类器的性能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