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相关基础知识

1.电感的相关公式



2.电感并联和串联的好处
电感串联的好处:
- 提升磁导ance :在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等效磁导ance值等于各元件磁导ance之和。若目标是获得较大的磁导ance,则需采用多元件串联以达到所需效果。
- 一致相位特性 :在串联配置下各元件上电压与电流均呈现一致相位特性,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这种特性有助于简化系统设计。
- 有限电流分担能力 :由于电路中的电流需依次流经每一个元件,在串联结构下电路的最大承载能力会受到限制。
- 滤波性能与负载阻抗匹配 :在高频电路环境中采用串联磁导ance可实现对噪声信号的有效滤除并使负载端呈现理想阻抗特性。
- 储能效率更高 :相较于单一储能元件,在同样输出功率条件下采用多元件串联结构可显著提高储能效率。
电感并联的好处:
- 在电路设计中,并联电感器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等效感抗。
- 在并联配置电路中,总电流可被分配至多个电感应器上。
- 通过串联多个电感应器,在相同电压下可提升电路的最大承载电流。
- 由于各电感应器参数可独立调节,在复杂电路设计中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
- 单个电感应器的工作状态不易饱和。
- 通过缩小每个电容-电感应器组合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
在实际应用中,在选择串联电感器还是并联电感器时受电路具体要求的影响。包括所需的电感值、电流容量、功率处理能力和电路的物理布局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工程师一般会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哪种配置更适合当前的应用需求
3.上电的过程中,电感的状态变化
在上电过程中,电感的状态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 初始阶段(开路) :当电路刚接通时,由于电感器对电流的突变有阻碍作用,电感器中的电流从0开始逐渐增加。电感器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反电动势),其作用是减缓电流的快速变化。因此,电流不能瞬间达到稳态值,而是需要经过一个过渡过程。
- 充电阶段 :随着电流的增加,电感器中的磁场也在增加,电感器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并储存起来。电感器上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下降,而电流按指数规律上升。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常数τ(L/R)来描述,其中L是电感值,R是电路中的电阻。
- 稳态阶段(短路) :经过一段时间后,电流将达到稳态值,此时电感器中的磁场也达到稳定状态。在稳态下,电感器的电压降为0,电流保持恒定。
- 断电阶段 :如果此时断开电路,电感器中的磁场会迅速崩溃,根据楞次定律,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电动势,其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这个电动势可能会对电路中的元件造成损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在电感器上并联一个二极管来提供电流的续流通道,防止电动势过大。
- 能量释放阶段 :在断电后,电感器中储存的能量会通过这个续流通道释放,通常是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这个过程也是指数衰减的,直到电流降至0。
总体而言,在电路接通的过程中(即通电过程中),电路中的能量转换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首先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增加,并导致由零到自感磁通量逐渐增加的过程;随后断开电源后则会经历自感磁通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的状态。这一过程涉及到了电路中的自感特性与电磁感应定律。
4.电感的作用
- 储能 :电感器可以存储能量。当电流通过电感器时,它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中储存了能量。当电流被切断时,电感器可以释放这些能量。
- 滤波 :在电源电路中,电感器常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高频噪声和纹波,只允许低频信号通过,从而净化电源。
- 阻抗匹配 :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电感器可以用来匹配不同电路部分的阻抗,以减少信号反射和提高传输效率。
- 扼流圈 :电感器可以用于扼流圈,这种电路只允许直流通过,而阻止交流信号,常用于电源滤波和电磁干扰(EMI)抑制。
- 调谐 :在无线通信和射频(RF)电路中,电感器与电容器一起构成LC电路,用于调谐到特定的频率。
- 能量转换 :在变压器中,电感器用于转换电压和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将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
- 电流限制 :电感器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因此在启动或关闭电路时,电感器可以限制电流的突然变化,保护电路不受损害。
- 反向电动势 :当电流通过电感器突然切断时,电感器会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这个特性可以用于保护电路中的半导体元件。
- 电磁兼容性(EMC) :电感器可以用于减少电磁干扰,提高电路的电磁兼容性。
- 振荡器 :在振荡器电路中,电感器与电容器一起可以产生振荡信号。
- 传感器 :电感器可以用于制作接近传感器,通过检测磁场的变化来检测金属物体的接近。
- 电源转换 :在开关电源和变频器中,电感器用于能量存储和转换,以实现高效的功率转换。
电感器的功能使其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不仅能够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应用领域(如较为基础的滤波技术),而且涵盖从较为基础的滤波技术到高度复杂的通信系统。
5.电感的种类
Transformer: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了电压转换功能的设备称为变压器。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初级线圈组、次级线圈组以及铁心组件(也称磁芯)。它广泛应用于电器设备及无线电路系统中作为降压与升压的手段。具体表现为多种功能特性:如电压转换能力、电流转换能力以及阻抗匹配能力等。
- 磁珠的主要功能是消除传输线结构中的射频干扰。
它具有极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在电路中相当于电阻与电感串联。
其阻抗值和电感特性均随频率而变化。
在较高频率下呈现高阻抗特性,在较宽频段内维持较高的阻抗水平。
常用于信号回路中,并以吸收超高频信号为主作用。
这种元件显著提升了滤波性能。
- 一体屏蔽电感 :
- 该类电感集成磁屏蔽结构设计,在闭合磁路下表现出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并能实现优异的EMI抑制效果。其特点包括:无引线端部设计以减少寄生电感,在大电流环境下可稳定承载高电流并维持较低功耗;占据面积较小从而有效节省PCB布局空间;运行时噪声较低且单位面积载流量高;同时其等效电阻值处于同尺寸同类产品中的最低水平。
-
绕线电感 :
绕线电感采用将铜线在其铁氧体磁芯表面紧密缠绕成螺旋形的方式。这种电感器不仅能够承受较大电流强度,并且还能实现较高的感应电感值。当磁芯的磁导率较高时,在保持相同感应电感值的前提下所需的缠绕匝数会减少。因此,在减少缠绕匝数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直流电阻损耗。同时,在相同尺寸下减少缠绕匝数还能允许使用较粗的导线材料以提高最大承载电流的能力。此外,在相同尺寸下采用更粗的导线材料还可以提高最大承载电流的能力;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大电流和高感应值的应用场景。 -
工字电感 :
- 工字电感是一种插件电感,在工字磁芯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线圈绕制,同时引出两个引脚。工字电感具有高功率及高磁饱满性、低阻抗、体积小、高Q值,可以自动插件等特点。它的稳定性较高,主要功能是筛选信号,过滤噪声,稳定电流及控制电磁波干扰,是EMI的优良对策。
6.电感选型的相关参数(饱和电流、电感量、频率特性、工作温度)
电感值(Inductance) :这是电感器的主要参数,表示电感器存储能量的能力。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电感值。例如,开关电源电路通常需要较高的电感值,而滤波器可能需要不同的电感值范围。电感值的选择与工作频率相关,电感值越大,对电流的限制就越小,但也会影响电路的响应速度和阻抗等。
额定工作电流(Rated Current):这是指电感器在其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值。在选择电感器时必须确保其额定电流不小于实际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由于超出其容量而引发过热或损坏。
直流电阻(DC Resistance) :DC Resistance refers to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an inductor,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its efficiency. A lower value of DC Resistance corresponds to enhanced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boosting efficiency.
饱和电流(Saturation Current) 是指电感器在特定磁场强度下磁芯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值。这种参数必须高于电路中预期的最大工作电流水平以确保系统性能不受影响,并避免潜在的性能退化现象。
最大工作温度(Maximum Operating Temperature) :电感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当温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 可能会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基于此, 在设计电路时应优先考虑能够稳定承受实际工作条件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温度的电感器特性
封装形式(Package Type):多种不同的电感器封装形式存在,包括表面贴装型、插装式和芯片级封装等。建议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以及电路板的布局规划来合理选择恰当的封装形式。
Self Resonant Frequency (SRF): This self resonant frequency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at which the inductor exhibits maximum impedance. By selecting a self resonant frequency exceeding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it ensures optimal stability for the inductor across high-frequency applications.
品质因数(Q Factor):品质因数是存储能量与耗能的比例,在特定工作频率下等于该电感器阻抗中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的比例。当Q值越大时,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回路的能量损耗就越低,从而使得电感器的工作性能更加优异。
电流容量(Inductance Rating) :基于电感器所承受的电流大小及其工作电压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正确选择该电感器的关键在于其容流特性的匹配程度。特别对于大电流电路而言,在保证高效工作的前提下实现能量的有效存储与释放具有重要意义。
尺寸与封装(Size & Package):不同尺寸和封装形式的电感器被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表面贴装电感器被应用于空间受限的设备中,而采用大型封装形式的电感器则更适合用于高功率应用。
FR(Frequency Response):电感器的FR在不同频率范围内表现出关键的重要性。
无线通信和音频领域的设备设计者应特别关注FR特性。
温度特性和损耗(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 Losses):对于优化电路性能而言,在高温环境下或追求低能耗时掌握电感器的温度特性及其耗损情况至关重要。
综合考量各项参数有助于实现电感器在实际电路中的正常运行状态以及长期的可靠性。而在选型阶段还需关注成本预算与供应链稳定性以便保障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