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I Agent: AI的下一个风口 什么是智能体

阅读量:

AI Agent: AI的下一个风口 什么是智能体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背景介绍

1.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1.1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定义
1.1.2 人工智能的三次浪潮
1.1.3 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局限

1.2 智能体(Agent)的兴起

1.2.1 智能体的定义与特点
1.2.2 智能体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区别
1.2.3 智能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2.核心概念与联系

2.1 智能体的核心概念

2.1.1 自主性(Autonomy)
2.1.2 感知(Perception)与行动(Action)
2.1.3 目标(Goal)与决策(Decision Making)

2.2 智能体的分类

2.2.1 反应式智能体(Reactive Agent)
2.2.2 认知型智能体(Cognitive Agent)
2.2.3 学习型智能体(Learning Agent)

2.3 智能体与其他AI技术的关系

2.3.1 智能体与机器学习
2.3.2 智能体与深度学习
2.3.3 智能体与强化学习

3.核心算法原理具体操作步骤

3.1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 MDP)

3.1.1 MDP的定义与组成要素
3.1.2 MDP的贝尔曼方程(Bellman Equation)
3.1.3 MDP求解算法:值迭代(Value Iteration)与策略迭代(Policy Iteration)

3.2 部分可观察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POMDPs),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与状态信息之间的部分可观察性问题。

3.2.1 POMDP的定义与组成要素
3.2.2 POMDP的信念状态(Belief State)更新
3.2.3 POMDP求解算法:点基值迭代(Point-Based Value Iteration, PBVI)

3.3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

3.3.1 多智能体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3.3.2 博弈论(Game Theory)在多智能体中的应用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s, 独立Q学习(Independent Q-Learning)and联合行动学习(Joint Action Learning)

4.数学模型和公式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4.1 MDP的数学模型

MDP可以用一个五元组 来表示:

  • 状态集合(S),包含了智能体可存在的所有状态:对于任意的状态s \in S
  • 动作集合(A),包含了智能体在每一个状态下可选的所有动作:对于任意的动作a \in A
  • 转移概率分布(P(s'|s,a)),描述了从当前状态s出发采取动作a后转移到新态s'的概率
  • 奖励机制(R(s,a)),定义了智能体从当前状态s出发采取动作a所获得的即时奖励值
  • 折现因子(\gamma \in [0,1]),用于折算未来即时奖励的重要程度参数

智能体的目标是最大化累积期望奖励(Expected Cumulative Reward):

其中 t 表示时间步(Time Step),s_ta_t 分别表示 t 时刻的状态和行动。

4.2 MDP的贝尔曼方程

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MDP),我们称状态值函数(State Value Function)V^\pi(s)为其值表示从状态s出发遵循策略\pi所能获得的预期累计奖励:

将上式展开一步可得贝尔曼方程:

在此基础上, 我们称动作值函数(Action Value Function)Q^\pi(s,a)为: 在状态s下采取行动a后执行策略\pi所获得的累积期望奖励,并基于这一过程进行形式化定义。

将上式展开一步可得贝尔曼方程:

4.3 POMDP的信念状态更新

在POMDP中, 智能体无法直接观察到状态s, 而是借助观测(Observation)o来进行推断。为此, 我们定义为信念状态(Belief State)b(s)的概率分布, 以表征智能体对于当前处于状态s的置信程度。

给定当前的信念函数b(s)和执行操作a后观察到的结果o,新的信念函数b'(s')能够被贝叶斯法则(Bayes' Rule)所更新。

其中P(o|b,a)为归一化因子,可以表示为:

5.项目实践:代码实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我们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二维网格世界作为示例,通过Python语言具体实现基于价值迭代算法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并详细展示其核心算法原理及编程步骤。

5.1 环境设置

在一个由16个方格构成的方形环境中(即4x4网格),智能体通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操作来完成任务。每个单元格可能处于普通状态(对应奖励值为0)、陷阱状态(对应奖励值为-10)或目标状态(对应奖励值为+10)。我们的目标是使智能体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单元格。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网格世界环境
    class GridWorld:
    def __init__(self):
        self.grid = np.zeros((4,4))
        self.grid[1,1] = -10  # 陷阱格子
        self.grid[3,3] = 10   # 目标格子
        self.state = (0,0)    # 初始状态
    
    def step(self, action):
        i, j = self.state
        if action == 0:  # 上
            i = max(i-1, 0)
        elif action == 1:  # 下 
            i = min(i+1, 3)
        elif action == 2:  # 左
            j = max(j-1, 0)
        elif action == 3:  # 右
            j = min(j+1, 3)
        self.state = (i, j)
        reward = self.grid[i,j]
        done = (i,j) == (3,3)
        return (i,j), reward, done
    
    def reset(self):
        self.state = (0,0)
        return self.state
    
      
      
      
      
      
      
      
      
      
      
      
      
      
      
      
      
      
      
      
      
      
      
      
      
      
      
      
    
    代码解读

5.2 值迭代算法

我们使用值迭代算法来计算最优状态值函数V^_(s)和最优策略\pi^_(s)

复制代码
    def value_iteration(env, gamma=0.9, theta=1e-6):
    V = np.zeros((4,4))
    while True:
        delta = 0
        for i in range(4):
            for j in range(4):
                v = V[i,j]
                V[i,j] = max(expected_value(env, i, j, a, V, gamma) for a in range(4))
                delta = max(delta, abs(v - V[i,j]))
        if delta < theta:
            break
    policy = np.argmax([expected_value(env, i, j, a, V, gamma) 
                        for a in range(4)]).reshape((4,4))
    return V, policy
    
    def expected_value(env, i, j, action, V, gamma):
    return sum(p * (r + gamma * V[ni,nj]) 
               for (p, (ni,nj), r, _) in env.transitions(i, j, action))
    
      
      
      
      
      
      
      
      
      
      
      
      
      
      
      
      
      
    
    代码解读

其中expected_value函数表示在状态(i,j)中采取行动a时所获得的期望值,其中转移概率由p给出,而即时奖励由r决定。

5.3 训练结果

我们运行值迭代算法,得到最优状态值函数和策略如下:

复制代码
    V = 
    [[ 0.59 0.66 0.73 0.66]
     [ 0.66 -10.0 1.0 0.73]
     [ 0.73 1.0 1.45 1.0 ]
     [ 0.66 0.73 1.0 10.0]]
    
    policy = 
    [[1 1 1 2]
     [1 0 1 2]
     [1 1 1 2]
     [0 1 1 0]]
    
      
      
      
      
      
      
      
      
      
      
    
    代码解读

可以看到,智能体学会了避开陷阱格子,朝着目标格子前进的最优策略。

6.实际应用场景

智能体技术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典型场景:

6.1 自动驾驶

可以把自动驾驶汽车视为一个智能主体,在其运行过程中它主要依赖于一套传感器系统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并基于当前的道路上的具体状况以及交通法规规定来作出相应的实时决策,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车辆的安全运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关键的技术环节包括环境建模、决策规划以及多智能体之间的协同工作等挑战性问题。

6.2 智能推荐系统

将该段改写为:将推荐系统视为一个智能体,在分析用户的过去行为和偏好后主动向用户提供可能感兴趣的物品。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反馈信息,该系统能够持续地学习并优化其推荐策略,从而显著提高用户体验水平。

6.3 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系统相当于一个对话智能体,它能够理解和解析用户的查询,并通过整合知识库中的信息提供准确的答案。同时需关注对话背景和交互情境以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并调节整个交流过程。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于知识图谱的方法以及强化学习的应用等。

6.4 智能电网

在智能电网领域中,许多发电设备与用电设备均被视为独立的智能体。这些设备不仅具备监测电力供需状况的能力,还需通过相互协调运作来维持供需平衡并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能效。多智能体技术则被用来构建分析模型以研究电网运行机制以及制定最优调度方案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

7.总结: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7.1 智能体的发展趋势

  • 多模态感知和决策. 整合来自视觉、语音和触觉等多种感官信息,提升其感知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
  • 透明度和抗干扰性. 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其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化且易于理解,同时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 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系统. 将先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相结合,从而推动人工智能系统具备更强的学习效率和适应性.
  • 集体智慧生成机制研究. 通过研究多 Agent 协同行为模式来促进群体行为自然生成.

7.2 面临的挑战

  • 复杂环境下的认知、判断与规划策略。如何在高维、动态和不确定的真实环境中实现智能体的有效认知、判断与规划任务。
  • 智能体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如何让智能体学习到更加通用的知识体系,快速适应新的任务和环境。
  • 智能体的安全可靠性和透明度及道德规范。在智能体获得更高自主权的同时,如何保证其行为的安全可靠性、透明度,以及符合相关领域的道德规范。
  • 智能体间的信息交互协同机制及互动平衡设计。多智能体系统中,如何设计有效的信息交互机制和激励模式,实现各智能体之间的协同运作与均衡互动。

8.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智能体与传统的规则系统、专家系统有什么区别?

传统规则系统和专家系统主要基于人工设计的规则和知识库构建,在处理相对固定且结构化的任务时表现出色。相比之下,智能体凭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在处理更为复杂和动态的任务方面表现出色。作为数据驱动型系统,在积累经验并持续优化自身策略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Q2: 目前智能体技术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A2: 在智能体技术领域中,泛化能力和样本效率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现有的智能体系统在遇到新环境和任务时通常需要进行再训练,在此过程中其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如何提升智能体对新知识的适应能力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