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基础概念:程序结构
发布时间
阅读量:
阅读量
===》点我返回目录《===
我们在探讨当前程序架构时遵循了一个编译型范式:即传统的结构性编译方法(Structural Programming)。然而实际上还存在多种不同的编译范式共同构成了技术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方法论基础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构性编译原则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所依据的核心理论基础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构性程序设计框架。因此在本讨论中我也仅涉及基础层面的传统程序设计方法论
一个计算机程序就其结构而言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Sequence顺序、Decision分支以及Repetition循环。科学家已经证实,在采用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时就能充分且准确地描述任何算法。
Sequence顺序结构举例:
a=1+2
b=3
print(a*b)
代码解释
上面的三条语句是逐一按照次序执行的。
Decision分支结构举例:
if i<0:
print ("Negative")
elif i==0:
print ("Zero")
else:
print ("Positive")
代码解释
Repetition循环结构举例:
i = 0
while i< 10:
print (i)
i += 1
代码解释
只要条件i<10成立,就会一直执行下面的两条语句。
还有一种循环语句的表达:
for i in range(5):
print(i)
代码解释
for语句是遍历序列范围内所有的值,运行结果:
0 1 2 3 4
代码解释
在循环体内,可以通过跳出当前循环的break关键字终止该轮迭代;同时也可以利用continue关键字继续执行下一轮循环。
结构化程序设计遵循"分层递进"的方法,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并进行细致分解,将其划分为基于基本单元的系统性流程图;在代码实现过程中,则主要采用顺序执行、条件判断以及循环迭代等方式进行组合与嵌套,其中主要包含条件判断和循环迭代等核心逻辑.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设计与实现时,则能够较为系统地构建起高效的程序流程.
这些概念由软件大师E.W.Dijkstra在1965年提出。
在1972年E.W.Dijkstra荣获图灵奖时

(E.W.Dijkstra,1930.5.11-2002.8.6,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