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GIS有哪些大niu?他们的研究方向分别是什么呢?
发布时间
阅读量:
阅读量
- 闾国年 ,南京师范大学地科院教授、博导。2017年作为重要带头人之一的地理学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申报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 全息地图获取与位置信息聚合技术 ”;带领课题组成员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共获批面上基金项目9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地理环境演化过程重建、模拟与预估”获批教育部201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从地图到场景的创新发展》是闾国年教授在2019年10月17日中国测绘学会2019学术年会上的特邀报告发言课件。
长期致力于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在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泛在地理信息智能获取与聚合分析、全息地图与GIS虚拟现实化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 汤国安 ,男,1961年6月出生,汉族,浙江宁波人,江苏省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员会常委,民盟南师大委员会主委,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近年来,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科学、GIS空间分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数字地形分析、DEM不确定性、高保真DEM构建、黄土高原地貌等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首创了“红军长征GIS”“一带一路GIS”“精准扶贫GIS”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汇编出版国家精品课程。
- 李德仁 ,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籍贯江苏镇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
李德仁长期从事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
- 朱阿兴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地研究员。曾任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主席,美国地理信息科学大学联盟(UCGIS)威斯康星首席代表,威斯康星大学地理系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学术带头人,美国农业部资源普查署新技术开发委员会主席,威斯康星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盟主席,曾是美国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白皮书的编写者之一。
朱阿兴教授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人工智能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集成和这些方法在流域生态模拟方面的应用研究。
- 林珲 ,男,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专家;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香港中2017年3月,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宣布将2017年度米勒奖授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珲。该奖由美国地理学家协会设立,以表彰由于特殊的教学或科研能力而为地理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会员。林珲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地理学家。文大学教授。
林珲的研究领域为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云多雨环境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
- 王家耀 ,男,汉族,1936年5月15日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家耀长期从事地图学理论、数字地图制图、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和军事测绘信息栅格等方面的研究,带领的团队(含博士生)完成了战略、战役(战区)和战术三个层次的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研制任务,并得到广泛应用。王家耀的《地图制图数据处理的模型方法》提出了模型方法是地图制图的重要科学方法等观点,为现代地图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待更新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