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手把手教你学simulink实例--基于Simulink的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仿真

阅读量:

目录

基于Simulink的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仿真

1. 系统架构

1.1 系统组成

2. 搭建Simulink模型

2.1 创建Simulink模型

2.2 搭建动力学模型

2.3 搭建制动系统模型

2.4 搭建转向系统模型

2.5 搭建悬架系统模型

2.6 搭建控制器模型

2.7 搭建用户界面模块

3. 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仿真

3.1 设置仿真场景

3.2 数据采集与分析

4. 性能评估

4.1 动力学性能评估

4.2 制动性能评估

4.3 转向性能评估

4.4 悬架性能评估

5. 示例代码

6. 总结


基于Simulink的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仿真

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设计旨在实现对车辆动力学特性、制动系统性能、转向机构行为以及悬架系统响应的全面建模与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优控制策略方案。基于Simulink平台构建统一仿真框架,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各子系统协同运行效果验证及性能指标评估。

以下是关于如何利用Simulink平台构建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仿真系统的方法说明。该系统旨在模拟实际车辆运行环境下的各种控制逻辑,并通过动态交互验证其性能表现。具体说明了各项关键步骤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要求。


1. 系统架构

1.1 系统组成

  • 动力学模型旨在刻画车辆在纵向、横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性。
    • 制动系统模型涵盖再生制动与摩擦制动两种主要机制。
    • 转向系统模型通过精确控制转向动作来实现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悬架系统模型详细分析了车身与车轮之间振动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 控制器模型通过协调各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整车性能的最大化优化。
    • 用户界面模块不仅提供直观的系统状态显示功能,还支持用户输入必要的参数设置以调节系统行为。

2. 搭建Simulink模型

2.1 创建Simulink模型

启动Simulink程序: 启动MATLAB并运行Simulink软件,并创建一个新的模型文件命名为ev\_chassis\_control.slx

添加必要的模块库

  • The Simscape Multibody and Vehicle Dynamics Blockset: These tools are used to establish vehicle dynamics models.
  • The Simscape Electrical: This toolbox is employed to build electric motor drive system models.
  • The DSP System Toolbox: It is utilized for signal processing and data synchronization tasks.
  • The Optimization Toolbox: This software is used to develop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 The Simulink Extras: These features include the ability to draw scopes and display system states.

2.2 搭建动力学模型

纵向动力学模型 : 模拟车辆在加速和减速时的表现,并综合考虑驱动力、滚动阻力以及上坡时的额外阻力影响

复制代码
 * 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动力学方程。

横向动力学模型 : 用于刻画车辆转向运动及侧滑行为,并通过分析轮胎侧偏力与悬架刚度的作用来评估车辆的动态稳定性特征。

复制代码
 * 使用二自由度或三自由度车辆模型。

垂向动力学模型 : 分析汽车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其行为模式;研究路面凹凸不平对其引发的车身振动影响

复制代码
 * 使用弹簧-阻尼模型模拟悬架系统。

2.3 搭建制动系统模型

再生制动模型 : 该系统通过电机充当发电机运行,并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复制代码
 * 根据制动踏板深度和车速计算再生制动力。

摩擦制动模型 : 补偿再生制动无法提供的制动力,确保制动效果。

复制代码
 * 根据总制动力需求分配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

ESP(电子稳定程序)模型 : 实现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的反馈控制,防止车辆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

2.4 搭建转向系统模型

电动助力转向(EPS)模型 : 描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扭矩输出特性。

复制代码
 * 根据方向盘转角和车速计算助力扭矩。

四轮转向(4WS)模型 (作为可选配置): 通过后轮随前轮配合转向技术来增强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2.5 搭建悬架系统模型

被动悬架模型 : 使用弹簧-阻尼模型描述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

主动悬架模型 (可选): 实现对悬架系统的主动调节,提升乘坐舒适性。

复制代码
 * 包括液压或气动执行机构。

2.6 搭建控制器模型

整车控制器(VCU)模型 : 协调各子系统的工作,确保整车性能最优。

复制代码
 * 负责制定能量管理策略和底盘控制策略。

故障诊断模型 : 实现对关键部件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

复制代码
 *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7 搭建用户界面模块

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 配置Simulink Extras中的Scope模块,并在仿真过程中捕捉并实时更新车速、车辆横摆角速度及车辆侧向加速度等关键参数以实现动态监控功能。

通过 Simulink 中的 Slider 和 Constant 模块实现对驾驶模式、目标速度和其他控制参数的配置


3. 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仿真

3.1 设置仿真场景

正常工况测试

评估底盘控制系统在常规驾驶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例如,在模拟车辆加速操作、方向控制以及刹车操作的情况下。

极限工况测试

复制代码
 * 验证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 例如,模拟高速转弯、湿滑路面或陡坡起步。

故障注入测试

  • 通过仿真异常情况或通信中断来检验系统的容错能力。
  • 例如,在制动踏板传感器出现偏差或悬架系统发生故障时输入相应的信号。

3.2 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时数据获取 : 通过 Simulink Real-Time Explorer 及其他相关工具进行仿真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数据分析

考察车辆的动态特性、制动效果、转向行为以及悬架性能。评估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日志记录 : 将仿真结果保存为日志文件,便于后续分析和报告生成。


4. 性能评估

4.1 动力学性能评估

计算加速性能 : 统计车辆从静止加速到特定速度所需的时间。

复制代码
 * 例如,统计0到100 km/h加速时间。

分析操控稳定性 : 观察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的变化趋势。

复制代码
 * 例如,验证ESP系统的有效性。

4.2 制动性能评估

计算制动距离 : 统计车辆从初始速度减速到静止所需的制动距离。

复制代码
 * 制动距离越短,制动性能越好。

分析制动力分配 : 观察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的分配比例。

复制代码
 * 合理的分配比例可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并保证制动安全性。

4.3 转向性能评估

计算转向灵敏度 : 统计方向盘转角与车辆侧向加速度的关系。

复制代码
 * 转向灵敏度越高,车辆操控性越好。

分析转向回正性 : 观察车辆在转向后自动回正的能力。

4.4 悬架性能评估

计算车身振动幅度 : 统计车身在不同路况下的振动幅度。

复制代码
 * 振动幅度越小,乘坐舒适性越好。

分析悬架响应速度 : 观察悬架系统对路面不平度的响应速度。


5.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ESP控制算法的Simulink实现示例:

复制代码

matlab

深色版本

复制代码
 % 定义ESP控制器函数

    
 function yaw_moment = esp_controller(yaw_rate_error, lateral_acceleration_error, kp, ki)
    
     % yaw_rate_error: 横摆角速度误差
    
     % lateral_acceleration_error: 侧向加速度误差
    
     % kp, ki: 控制器参数
    
     yaw_moment = kp * yaw_rate_error + ki * integral(yaw_rate_error) ...
    
              + kp * lateral_acceleration_error + ki * integral(lateral_acceleration_error);
    
 end

6.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的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完成了基于Simulink平台的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仿真的设计与验证工作。该集成仿真系统不仅能够全面评估底盘控制系统的性能特点以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且通过优化设计显著提升了车辆在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方面的综合性能表现。

未来工作可以包括:

  • 采用智能预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底盘控制系统。
    • 增强功能多样性:支持多样化车型及不同驾驶情境,并显著提升系统适用性。
    • 仿真验证环节:将仿真模型部署至实际硬件平台完成仿真验证过程,并观察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性能表现。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