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英文论文写作培训第一期:了解CSI期刊
撰写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之前,请先熟悉SCI的相关知识。今天主要向大家系统地向大家介绍SCIENCE期刊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写作规范。
一、SCI期刊及其分区
1、SCI期刊
SCI的全称为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SCCI),也被称为《科学引文索引》(CSCI)。该数据库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始创并持续出版。
SCIE目前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检索工具之一。它基于严格的期刊筛选标准和评估体系来确定收录期刊,并致力于全面覆盖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了量化评估各期刊及论文的重要性,在特定学科领域内研究人员会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关参数数据:包括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即时指数等关键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对出版物进行排序与分类。如果某篇论文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则表明其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显示其学术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同样作为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关键手段之一 SCI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利用引文检索功能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查找到相关研究课题早期 当时以及最近的研究成果 并能同步获取这些论文的基本摘要信息。
通过查看所引用参考文献的信息记录 以及被他引情况分析等途径 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背景与当前进展。
2、SCI分区
SCI分区是为方便找到相应质量的期刊。
分区有两个规则:SCI官方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
分区策略主要依据影响因子,在某一学科的所有期刊均基于上一年的影响因子按降序排列划分为若干区间,并且划分类别数量因分区方法而异
基于SCI官方分区的标准方法是将期刊分为四个等级区间:一区(Q1: Top期刊)、二区(Q2)、三区(Q3)及四区(Q4: 较低水平期刊)。其中一区期刊处于最高水平区间, 四区则处于最低水平区间。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的分级标准为:一区期刊(前5%,即Q_1刊);二区期刊(6%-20%,即Q_2刊);三区期刊(21%-50%,即Q_3刊);四区期刊(51%-100%,即Q_4刊)。由此可见,在此分类体系下的一区期刊质量最高而四区期刊质量最低。
二、SCI影响因子
1、SCI影响因子是什么
统计部门通过对于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及其在4700种期刊间的引用与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与运算,确定为每一种期刊的一种直观的比较指标之一。
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值是基于过去两年发表的所有文章,在最新一年中的平均被引次数计算得出的一个指标。当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越大时,则表明其发表的文章越受研究者欢迎。这反映出这些文章所报道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并且也显示该期刊自身的学术水平较高。
2、如何计算影响因子(IF)
每年六月通常成为公布前一时期影响因子的时间段。然而,在官方尚未计算出该影响因子的情况下,则需要通过个人或其他机构的方法进行自主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CiteScore = \frac{\sum_{i=1}^{n} citations_i}{\sum_{i=1}^{n} papers_i}
IF=C/(M+N)
其中,在围绕2017年的文章展开讨论的基础上,请注意以下指标:IF表示该期刊在2019年的影响因子;M代表该期刊在2017年发表的文章数量;N则表示该期刊在2018年发表的文章数量;而C则是指自2017年至2018年间每年发表的所有文章在2019年被引用于相关研究的总次数。
假设某期刊在20至至年期间出版了共篇学术文章,在年份又被他引达次,则其I.F.值计算为: ÷ = 。通常情况下,则当I.F. > 时…
(具体查询C,M,N方法借用链接:(https://www.sohu.com/a/223934588_419916)自行学习)
三、引用半衰期与被引用半衰期
1、引用半衰期
引用半衰期的概念是针对于期刊所引用文献内容而言的。
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或一年内),某期刊所引用文献中最新的一半(即50%)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发表的。例如,《***》期刊在2019年期间引用了部分文献,在这之中有50%的文章发表于2017年6月至2019年底。那么该期刊的引用半衰期计算结果为两年半。
引用半衰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期刊对最近多少时间内的参考文献的兴趣,并衡量了该期刊对过去文献时效性的要求。了解这一指标有助于筛选出合适的期刊。
2、被引用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是针对期刊本身的文章而言的。
该期刊统计当年所有文献被引的数量,在较新的一半区间内发表的时间跨度是多少?其被引半衰期可反映该期刊文章影响力衰退的速度,从而衡量文献老化速度快慢;同时有助于判断该期刊所收集文献的数量分布是否合理;此外还是评估科研成果生命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
四、SCI其他评估标准
1、CiteScore(引用分)
CiteScore基于三年期间内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进行评估,并通过Scopus数据库展示了期刊领域的排名情况及分区信息。该指标不仅能够直观反映投稿期刊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在相关学科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也非常全面。与影响因子相比,CiteScore的数量是影响因子的两倍以上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SNIP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指标)
SNIP源自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的指标体系,在2010年首次发布后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指标之一。
该指标通过计算某个研究领域内的总引文次数,并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来评估上下层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
其核心目标是从平均引文数量的角度出发,在减少各学科期刊之间引文行为差异的基础上,
致力于实现对不同学科背景来源期刊的有效比较,
从而克服了传统影响因子在比较不同学科期刊时未能充分考虑引文来源的问题。
SCImago Journal Rank(SJR期刊声望)
SJR是由西班牙的一支研究团队于2007年在Scopus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项重要学术指标。该方法借鉴了Google PageRank算法的基本原理,在评估学术期刊社会地位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特别关注选题方向及其对引文价值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在采用类似PageRank算法进行计算后会赋予高社会地位期刊更高的权重值。这项指标的主要目的是衡量基于Scopus数据库中各学术 journals 的社会地位高低差异性。假使两篇论文在总被引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被Nature、Science等高质量 journals 和一些低水平 journals 引用,则前者的影响程度显然高于后者;此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发表时间、研究领域等),若某 journal 被更多高质量 journals 引用,则其社会地位才会越高
五、基本文献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旨在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文献的过程。本次将仅限于描述当下主流的计算机检索方法。
确定检索的第一要务在于明确你的研究目标。例如,在确定文献名称时,请注意查看具体的杂志名称、文章标题以及关键词。同时,请确保了解文章的作者信息及其对应的编号系统(如DOI号),以及文章所属的出版类型和发表日期。
第二步 选择一个检索工具 例如推荐使用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Wanfang) 科技信息 direct(ScienceDirect) PubMed(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Web of Science(ISI) 以及Google Scholar(GS)。这些是国际上知名的主要文献检索网站 在校学生通常会通过学校购买数据库资源以获得便利 和节省费用 一般来说 在国内使用中文版的中国知网和万方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在本阶段中,在确定检索途径时通常会采用以下策略:
其中一种策略是主要依据文献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
另一种策略是按照学科分类体系进行查询。
最后一种策略则是利用特定属性如分子式索引来进一步筛选。
第四步 根据需求选择查找方法 一般方法如下 (1) 顺序查找法 即依据文献发表时间从远往近进行检索 这种方法具有较为全面的特点 但工作量相对较大 (2) 倒序查找法 即依据文献发表时间从近往远进行检索 可用于快速定位最新发布的研究成果 (3) 追溯法 一旦发现一篇最新发布的文献 就以该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列表作为追踪线索 依此类推 直至完成所需资料的收集 (4) 分段检索策略 则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 它通过交替运用顺序查询 倒序查询以及追踪策略 最终达到所需结果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