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计算机用于材料科学模拟,浅谈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论文

阅读量:

浅谈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论文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材料性能需求向更高层次迈进,在此背景下对材料科学自身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随着人们对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在理论层面人们能够预估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新型材料体系,并成功研发出符合预期要求的新一代材料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其制造过程。当前计算机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本文则聚焦于近年来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介绍其研究方向、核心技术类型以及在合成制备新型化合物、测试分析性能等方面的理论应用。

508bac5b7cdada003c415b17f54bc7e1.png

1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优势

采用不同类型的新型算法进行模拟技术,并结合运算处理能力非常强的计算机系统,则可实现超乎寻常的精细程度对物质内部状态的研究工作。这种研究方法使得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衍生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领域——计算材料科学(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通过运用模拟技术进行材料科学研究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模仿各类实验过程并揭示材料微观性质及其宏观力学行为的本质规律,在无需实际制备相应新型材料的情况下即可预判其性能特征,并为设计出性能优异的新结构材料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方案。在实验条件难以实现或无法实施的情况下进行虚拟实验研究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成本,在深入探索微观状态与过程机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材料模拟方法与模拟层次

材料研究可聚焦于三个不同尺度的层次。第一类是原子结构层次,主要由凝聚态物理学家和量子化学家处理微观层面的问题。第二类是介观层次,介于原子结构与宏观尺寸之间。第三类是宏观尺寸,此时大块材料的性能被用作制造过程,机械工程师、制造工程师等分别在这一尺度范围进行处理。由于材料性质的研究涉及不同尺度层次,因此计算机模拟也可依据模拟对象所处的尺度范围进行分类管理,如表1所示。在研究微观层面材料性能时,统计力学方法仍是极为有效的微观级模拟工具。这种方法最显著的成功是对相变现象的理解,例如固体结晶有序、合金成分有序或铁磁体磁化等情形。这种模拟属于所谓的"物质平衡态",即系统通过弛豫过程最终达到热力平衡状态。然而实际工艺中许多情况远离平衡状态,例如铸造、焊接、拉丝及施压等操作往往处于非平衡状态。过去几十年里,非平衡过程理论及建模技术已获得长足进展。随着巨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于规则晶体固体微结构计算的方法已能达到定量预测能力水平;近期研究表明可能实现对缺陷附近晶体变形、表面及晶粒界面等不规则形态的高精度描述;这些新方法甚至有可能用于研究物质亚稳态或严重无序状态

3 材料研究的主要模拟技术

3. 1 第一原理模拟技术

材料的电子结构及其相关物性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在微观层面上深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及其相关物性,则不仅有助于揭示其宏观形变与断裂力学行为的本质机理(essential mechanisms),同时也为探索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径(approaches)。基于量子力学第一原理下的局部密度函数(LDF)理论(包括LMTO、FLAPW、SCF-Xα-SW和LKKR等算法)已能够计算出涵盖晶界—非晶—自由表面与断纹面—杂质—缺陷等各类原子组态的电子结构、相平衡稳定性以及点和切变面缺陷能量等关键参数,并进一步得出理想解能以及原子键强度等热力学函数值。这使得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对比关系不仅不再局限于依靠经验或半经验参量势函数这一单一计算模式(computational paradigm)

3. 2 原子模拟技术

通过获取原子构型或微观状态来分析完整与非完整晶体的结构、动力学及热力学性质等关键特性。为此可采用多种有效的模拟手段,其中包括分子动力学( MD)、蒙特卡罗( MC)以及最小能量法( EM)等技术手段.分子动力学主要聚焦于研究时间与温度相关联的动力学行为及热力学特征,而不仅仅局限于静力学构型的研究.该方法旨在探讨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及热力学特性,并非仅关注静态构型的研究.分子动力学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如牛顿方程、哈密顿方程或拉格朗日方程)来描述系统中各粒子的动力学行为,进而推算出各粒子在特定时刻的位置及其速度信息,从而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蒙特卡罗方法则是一种基于概率模型的人工统计模拟技术,通过大量随机试验来推演待求问题的发展趋势.此方法通过人为构造概率模型并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获得问题的最佳近似解.最小能量法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能量变化过程以确定最稳定结构.此方法通过不断调整原子位置、优化键长与键角等参数,使得系统达到最低能量状态,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

3. 3 连续介质模型的模拟方法

在解决宏观问题时,主要采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等多种传统方法。其中,如在材料研究中涉及的传热温度场和传质扩散等问题,都可以借助这些方法进行求解。此外,在处理某些材料微观物理演变过程时(即通过对空间和时间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可以采用特定算法对其进行数据模拟(如对显微组织转变过程、晶粒或第二相粒子长大等现象进行数值模拟)。

3. 4 综合化模拟方法

综合模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且迅速发展的新兴技术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具体表现为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包括结合多种先进技术如基于交互作用势函数的原子模拟、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的各种计算方法以及连续介质模型等;另一方面则聚焦于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特定中间尺度(1至100微米)以及跨尺度行为的研究,并特别强调不同层次之间如何实现有效协调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

3. 5 人工智能模拟技术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诸多方面,通常仍需依赖实践经验来解决相关问题;或者某些问题虽有理论上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其复杂性,难以实现实际应用.针对上述现象,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多种计算机模拟技术为解决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包括聚类分析识别技术、专家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这些方法已在材料组分设计、制备工艺控制以及材料物理性能预测等多个方面得到了逐步的应用。

3. 6 优化设计技术

这种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从丰富的数据和实践经验出发,并借助现有多种不同层次的数学模型——例如合金成分、组织与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据理论(如固体经验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等)——通过计算机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实现对新型合金与新材料的设计选优过程。这一优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最优化问题,在实际材料科学领域的优化需求中都可以通过最优化技术加以解决。综上所述,在当代材料科学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强大的研究工具。有理由相信,在越来越多的材料科学工作者主动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自身研究能力的过程中,将会开发出性能更为卓越的新一代先进材料。

【浅谈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