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Transfer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

阅读量: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Transfer learning是一种深度学习方法,它可以用来解决由于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等因素导致的训练模型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传统机器学习任务中,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资源和金钱去训练一个模型,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而Transfer learning则通过利用已经训练好的相关模型或者技能来对新任务进行快速的初始化,从而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降低内存占用并提高精度。因此,Transfer learning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例如: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文本相似度计算等任务。

本文将会讨论Transfer learning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 如何利用预训练的模型初始化我们的模型;
  2. Transfer learning具体是什么原理?有哪些具体的实现方式?

2.Transfer Learning的概念和术语

2.1 Transfer Learning的定义

Transfer Learning(迁移学习)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通过借鉴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使得我们可以训练出一个新的模型。一般来说,Transfer Learning包括两步:第一步是训练一个基模型(base model),第二步是使用该模型作为初始状态,为目标任务微调(fine-tune)模型参数。在第一步,我们先利用已有的数据集(比如ImageNet)来训练一个较大的预训练模型,然后再利用该模型产生的特征作为输入,对目标任务进行微调。此时,我们只需要把目标任务相关的层的参数微调即可。在第二步中,我们会重新调整模型的中间层,使得其输出与目标任务相关的层输出一致。

Transfer Learning通常用于解决两个场景:

  1. 任务相关性不强

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如果我们直接基于现有的数据集来训练模型,可能会导致过拟合的问题。因为目标任务与图像的分布有很大不同,而模型又不能够适应这种分布,所以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但如果我们借助于预训练的模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模型已经经历了很多任务的训练,并且对于当前任务来说也是通用的。

  1. 训练数据量不足

有的时候,我们拥有的数据量可能不足以训练一个足够复杂的模型。而如果借助于预训练模型,我们可以在目标任务上继续微调模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有大量的源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预训练模型来初始化模型,而不是从头开始训练。

2.2 Transfer Learning的方法

Transfer Learning可以分为几种方法:

  1. Finetune:使用预训练模型的参数进行微调,即从某一层的输出开始,逐渐更新到最后的输出层。

  2. Dense connections:在微调之前,在权重矩阵之间添加连接,使得新的特征层和旧的特征层进行关联,从而增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3. 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s:为了减少模型大小,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s)。

  4. Early stopping: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监测验证集准确率,早停法(Early Stopping)是一种防止过拟合的方法。

  5. Data augmentation:数据扩充(Data Augmentation)是一种提升模型泛化能力的有效手段。

2.3 Transfer Learning的实际运用

Transfer Learning的实际运用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 从Task A迁移到Task B

这是最常见的Transfer Learning场景。常见的迁移学习方法包括分类、文本匹配、对象检测、图像分割等。

  1. 跨任务迁移

即通过特征共享的方式,利用多个任务相关的特征来完成不同的目标任务。

  1. 使用不同的表示学习方法

不同的表示学习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思想来利用已有的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例如Siamese网络就是利用图片的同质性来进行迁移学习。

  1. 利用多模态信息

将不同类型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迁移学习。

3.Transfer Learning的实践方案

3.1 使用预训练模型初始化我们的模型

3.1.1 模型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我们任务的预训练模型。常见的预训练模型有Google的BERT、Facebook的GPT、OpenAI的GPT-2等。这些模型都经过了多种任务的训练,而且它们都能够在某些特定任务上取得state of the art的结果。因此,选择一个适合我们的任务的预训练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3.1.2 Tokenizer选取

对于BERT、GPT等模型,需要准备对应的Tokenizer。Tokenizer负责将原始文本转换成模型可以接受的向量形式。目前,主流的Tokenizer包括WordPiece、SentencePiece等。选择一个合适的Tokenizer,可以让模型获得更好的性能。

3.1.3 模型加载

加载预训练模型,首先需要导入相应的预训练模型。例如,要加载BERT预训练模型,可以使用transformers库的BertModel类,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BertModel
    
    model = BertModel.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加载完毕后,将模型的输出设置为线性层,并添加最终的分类器。

3.1.4 参数微调

进行参数微调的过程,即利用预训练模型中的参数初始化我们的模型。由于不同的预训练模型的参数数量和结构都不尽相同,因此,参数微调的过程也各有区别。但是,总体来说,微调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Fine-tuning heads: 首先,我们要移除预训练模型中的最后一个隐含层,换成我们自己的最后一个隐含层,这时候,新加入的隐含层将负责预测目标任务的输出。
  2. Freezing layers: 其次,我们要冻结掉预训练模型中的部分层,这些层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模型的固定特征,不要被破坏。
  3. Training on downstream task: 最后,我们把预训练模型和新的分类器一起训练。整个过程是将预训练模型中的参数微调到新任务上的过程,这样,模型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更好地学习。

3.2 Transfer Learning的具体实现方法

在实现Transfer Learning的具体方案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1. 数据集

需要确定我们要迁移学习的任务相关的数据集。

  1. 模型

为了迁移学习,需要准备一个较大的预训练模型。

  1. Tokenizer

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Tokenizer,将原始文本转变成模型可以接受的向量形式。

下面,我们将对Transfer Learning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分析。

3.2.1 Siamese Network

为了演示Transfer Learning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利用Siamese Network来训练文本相似度模型。Siamese Network由两部分组成:编码器和解码器。编码器通过把句子编码成向量,而解码器则通过比较两个句子之间的距离来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义句。整个训练过程中,两个句子通过共享参数进行训练。

如图1所示,Encoder是包含词嵌入、位置编码和Transformer Layer的网络结构,其中词嵌入代表词向量,位置编码代表句子中每个词的位置关系。每一层的Transformer Layer包含多头注意力机制和残差连接。Decoder是包含全连接层、Softmax层和交叉熵损失函数的网络结构。这里,解码器接收两个句子的编码后的向量,然后进行拼接后送入全连接层,再进行Softmax激活,最终得到相似度值。交叉熵损失函数用于衡量两个句子之间的相似度。

使用Siamese Network训练文本相似度模型,步骤如下:

  1. 获取训练数据。训练数据应该包含两个句子,每条句子以词序列的形式给出。

  2. 使用Tokenizer将原始文本转换成向量形式。

  3. 构建Siamese Network,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

  4. 定义损失函数。这里,可以使用Contrastive Loss,即两者的距离越近,损失越小。

  5. 优化器和学习率衰减策略。使用Adam优化器和余弦学习率衰减策略。

  6. 进行训练。训练的过程就是对比相似度模型的训练。

3.2.2 Triplet Loss

Triplet loss也是常用的迁移学习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同一个batch内,让同样的正例(anchor example)和正例(positive example)尽可能的远离负例(negative example)。这样,模型可以学到某些共同特征的相似度高于其他非共同特征的相似度。Triplet loss训练的流程如下:

  1. 获取训练数据。训练数据应该包含三元组,其中包括一个anchor example和一个positive example,还有一个负例example。

  2. 使用Tokenizer将原始文本转换成向量形式。

  3. 构建Triplet Network,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

  4. 定义损失函数。这里,可以使用Triplet Loss,包括三种情况:

    • Hinge Loss: 如果两者的距离超过margin阈值,则惩罚损失。
    • Cross Entropy Loss: 根据softmax概率计算损失。
    • Margin ranking loss: 使用margin ranking loss,确保同类样本距离差距最小,异类样本距离差距最大。
  5. 优化器和学习率衰减策略。使用SGD优化器和学习率衰减策略。

  6. 进行训练。训练的过程就是学习同样的两个样本之间的相似度。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