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5G NGC — 关键技术 — R16 eSBA

阅读量:

目录

文章目录

  • 目录
    • R15 SBA 导致的问题
    • R16 电子型SBA
    • SCP导致NFs之间的通信模式得到增强
      • 模型C

        • 模型D
        • 模型C与模型D
      • NF / NF Service Set 带来的可靠性增强

R15 SBA 带来的问题

基于 SBA 架构的 5G 核心 NFs 数量众多,全网各 NFs 之间通过直接互联通信连接,各 NFs 之间的 HTTP 链接数量极大,对 NF 的性能规格要求更为严格。特别地,省际 NFs 之间的信令链路,在采用直连通信的情况下,占据了过大的承载网带宽资源。

伴随5G网络的持续发展,4G用户向5G网络迁移过程中的大规模迁移,使得业务承载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全网NFs直连通信方式的引入,网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5G移动通信网正面临OICT深度融合的挑战,对网络质量要求不断提升。R15标准下的5G Core NFs实现了计算功能与存储功能的分离,但仍存在业务功能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尚未完全分离的情况。在实际网络部署中,若采用传统池式架构的容灾备份机制,不仅不支持热备冗余,且会导致业务中断时间过长。此外,还采用N+1热备冗余方案,这不仅增加了网络资源的冗余配置,还导致整个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下降。

R16 eSBA

R16 引入了 eSBA(enhanced SBA,增强的服务化架构),提供了 2 个增强:

该系统引入了无状态的备份容灾机制,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实现了网元集合的动态管理;其次,构建了服务集合的多层次架构;再次,优化了上下文迁移机制;最后,完善了服务上下文迁移机制。

该文采用了 SCP(Service Communication Proxy,服务通信代理)作为服务化网元之间通信的桥梁,使得 NFs 之间能够借助 SCP 实现非直接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P 带来的 NFs 间通信模式增强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直连组网的连接管理复杂度也随之上升。尽管运营商通过NF提升连接管理能力,但快速有效解决连接数量及灵活适配需求仍显困难,因此需要考虑引入SCP以实现连接汇聚。

SCP 可支持新型的信令寻址与路由方案。基于 SCP 的信令集中路由和转发机制,简化了网络架构,使运营商的信令网从网状结构优化为星型架构,减少了需要维护的信令连接数量,降低了信令链路总数,同时降低了 NF 的信令组网能力要求,便于集中管控业务功能。此外,SCP 的引入还能够屏蔽区域内 NF 的拓扑结构,适用于运营商间漫游场景。SCP 代理服务或 HTTP 代理模式可实现对整个运营商网络的集中管控,汇聚省间 HTTP 信令链路,优化生产者负载和过载控制,实现了网络负载均衡和信令风暴的收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P 网元,主要负责间接通信和代理发现。定义了 2 大类、共 4 种通信模式:

直接通信模式:基于本地策略,Consumer能够识别NRF并探测到Producer,随后,该Producer与Target Producer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1. Model A:无服务发现直接通信模式;
  2. Model B:服务发现直接通信模式;

间接通信类型:Consumer 和 Producer 采用 SCP 实现间接通信。SCP 在消息转发过程中完成链路汇聚、消息转发、代理服务发现,并提供部分增值业务功能。
Model C 采用无代理发现的间接通信模式;
Model D 采用代理发现的间接通信模式。

Model C

Model C方案支持从3GPP R15直连模式到R16非直连模式的最平滑升级过程,对服务消费者的影响最小。

根据服务发现结果,消费者将根据发现到的NF Set或NF Set中的一个NF Instance进行选择。消费者将通过网络向Service Provider(SCP)发送业务请求消息,消息中将包含指向NF Service或NF Service Set的生产者地址。当地址指向NF Service Set时,SCP将选择一个NF Service Instance。如果满足相关条件,SCP将通过网络与NRF进行交互,以获取选择参数,例如位置、容量等信息。随后,SCP将服务请求消息路由给所选的生产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del D

Model D的Consumer不参与任何服务发现或选择流程。该Consumer将服务请求发送至SCP,并在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必要的服务发现参数和选择参数。SCP将利用请求消息中的地址、服务发现参数和选择参数向NRF发起服务发现操作。根据SCP通过服务发现所获取的结果信息,将服务请求消息路由至相应的Producer。

基于运营商制定的策略,SCP 采用 NRF 作为服务发现的手段。按照 SCP 本地策略,将请求消息路由至服务生产者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del C v.s. Model D

在Model C框架下,SCP主要负责实现信令消息的转发功能,其中部分消息经由SCP进行处理,而另一部分则未经过SCP的参与,因此SCP在该模型中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在Model D框架下,SCP除了负责信令消息的转发外,还需承担代理服务发现的任务,同时关注其他网元的状态信息,导致需要处理的信令消息数量显著增加,因此SCP在该模型中的性能要求显著提高。

当 SCP 发生故障时,在 Model C 下,Consumer 仍可通过简单的机制直接选择 Producer 来完成业务流程的处理,对整个网络的影响较小,风险可控;而在 Model D 下,由于业务流程的特殊性,Consumer 无法直接选择 Producer,导致业务流程失败,对网络的影响较大,风险较高。Model D 在简化了 Consumer 的处理逻辑的同时,实质上改变了其行为模式,从而增加了网络整体演进的复杂性。

无论采用 Model C 还是 Model D,NF 的服务注册、注销、更新等操作均直接与 NRF 进行交互。在 NRF 功能实现、部署架构以及业务处理等方面,与引入 SCP 前相比基本未发生变化。因此,运营商在实际网络部署中应充分考虑实际组网情况,直连模式、Model C 模式及 Model D 模式需要综合考虑,采用并存部署策略。

NF / NF Service Set 带来的可靠性增强

在传统的移动核心网部署中,采用资源池(POOL)的容灾备份机制,将多个 CP NFs 组成一个 POOL,实现网络资源的均衡分配与共享,从而确保了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以及维护的便捷性。对于 R15 的 5GC CP(如 AMF),虽然采用了资源池的策略,但不提供热备功能,实际部署中可采用 N+1 方案、链式备份等方式以实现网络的冗余与稳定性。

R15的5GC NF采用无状态设计,实现了计算与存储的分离。UDSF将NF的数据存储功能独立化,天然具备的数据备份优势使其在数据备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此之上,R16的5GC首次提出了NF集合(NF Set)和NF服务集合(NF Service Set)两个核心概念。

多个NFs可组成为一个NF Set,多个NF Service可组成为一个NF Service Set。一个Set内部的NF或NF Service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并共享所有数据。当Set内部任意一个网元或服务出现异常时,其余网元或服务均可接管相关业务,从而实现快速业务迁移和恢复,提升系统可靠性。

无状态机制的核心概念是以计算与存储分离为基础的数据共享机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实现路径。

第一种是 UDR/UDSF 的集中存储数据。其中,UDM、AUSF、PCF、NEF 将数据存储至 UDR,而其他类型 NF 则将数据存储至 UDSF;
第二种是集合内的数据共享,例如:链式备份等。运营商可基于已部署的主备、池组等现有容灾备份机制,依据网络可靠性需求,按网元类型逐步引入。

如图所示,部署NF instances和NF Service Instane均可采用Set方式进行部署。Set内的NF / NF Service之间可以互换,这得益于Set内所有NFs / NF Services共享相同的上下文数据。且可部署于不同的位置。Set的定义则提供了NFs / NF Services间共享用户上下文的机制,实现了NF / NF Service故障时用户不在线,支持在线业务热备的功能。实际上可作为一种增强POOL方案在实际网络中部署,从而显著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

Set 机制通过实现了分布、冗余和可伸缩的网络特性。在故障发生、负载均衡或负载重均衡的情况下,同一个 Set 内的备选NF或NF Service可替换正在工作的NF或NF Service。

这种网络的可靠性设计需要同时工作在两种通信模式,即:

在直接通信模式中,Consumer 参与其中,完成可靠性相关流程。在间接通信模式中,SCP 参与其中,完成可靠性相关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