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遥感平台
目录
遥感平台
1.遥感平台种类
2.卫星轨道及运行特点
3.陆地卫星及轨道特征
4.气象系列卫星
5.海洋遥感卫星
6.常见卫星介绍
遥感平台
1.遥感平台种类
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
2.卫星轨道及运行特点
卫星绕地球运行轨道的种类: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绕地轴作同步运转)、极地轨道、倾斜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轨道参数:
升交点赤经Ω:卫星轨道的升交点与春分点之间的角距。
升交点:卫星由南向北运行时,与地球赤道面交点。春分点:黄道面与赤道面交点。黄道面: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面
近地点角距w:指卫星轨道的近地点与升交点之间的角距。
轨道倾角i:指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两面角。
卫星轨道长半轴a:卫星远地点到椭圆轨道中心的位置。
卫星轨道的偏心率(扁率)e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
卫星坐标的测定和解算:
星历表法解算卫星坐标:(1)卫星在地心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2)卫星在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3)卫星的地理坐标。
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测定卫星坐标:(1)系统组成:地面控制部分、空间部分、用户部分。(2)定位(四个以上卫星)。
卫星姿态角:
以卫星质心为坐标系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的为z轴。
绕 x 轴旋转的姿态角为滚动角, 绕 y 轴旋转的姿态角为俯仰角, 绕 z 轴旋转的姿态角为航偏角。
用姿态测量仪测定:红外姿态测量仪、星相机、陀螺仪。
卫星运行周期: 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
重复周期: 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其他常用参数:卫星速度、卫星运行周期、卫星高度、同一天相邻轨道间在赤道处的距离、每天卫星绕地圈数、重复周期。
3.陆地卫星及轨道特征
陆地遥感卫星轨道特点:
(1)近圆形轨道:使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避免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衔接现象。
(2)近极地轨道: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
(3)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有利于在将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利于卫星在固定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
(4)可重复轨道:有利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文化动态监测。
陆地卫星的种类: 高分辨陆地卫星,高光谱陆地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
4.气象系列卫星
气象卫星特点: (1)从外层空间对地球及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气象卫星分类: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5.海洋遥感卫星
海洋遥感特点: (1)需要高空和空间的遥感平台,进行大面积同步覆盖观测(2)以微波为主(3)电磁波与激光、声波结合是扩大海洋遥感探测手段的新途径。(4)海面实测资料的校正。
6.常见卫星介绍
常见国产卫星数据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