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研究生复试面试
面试前
一大早便匆匆离巢去应考,
八点半对我来说尚算过早,
毕竟这是第22场考试,
好像初试排名决定了接下来的进程,
即便独自一人耗时五分钟也未必能等到十点。
然而内心早有打算,
所以早早出门以求节省时间。
站在人潮中感受着此起彼伏的竞争氛围,
心里默默为自己的未知结果而捏一把汗。
恰巧遇到一群本校学长学姐正在交流面试经验,
其中不乏对非本校生持有偏见的心态。
作为应届毕业生,
我也曾对其专业课成绩心存疑虑,
毕竟与他们相比显得不够突出。
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大家对专业课掌握程度各有特色:
有的深入探讨问题,
有的则停留在表面理解阶段。
就在我一言不发地旁听时,
一位学姐突然开口询问了我的情况。
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
"看这个小年轻多淡定啊!
我们学校通常都不用太担心这种情况。
拿过几次ACM奖章就能轻轻松松应对考试。"
听到这话我不禁一愣:
"你这也太淡定了吧?
不过这也罢了——
拿奖又算什么?"
话音刚落她便带着我们继续交流起来。
这时我注意到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我的身上:
"你看看人家多认真!
比我还投入得多呢!"
就这样话题逐渐转移到其他同学身上,
而我已经完全沉浸在交流中无法自拔。
面试中
我一进去就给老师发我的简历,然后老师说了一个让我懵了的话,你用英语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吧。What?不是说好的自我介绍吗,怎么改了。然后我就悲剧了,结结巴巴地说了四五句话,就停住了,实在说不下去了,一个老师问我,结束了?我说是。问我四六级过了没,我说只过了四级,没过六级。老师默默地回了一句:噢。顿时感觉30分的英语面试砸了。还好我有简历,简历果然是个好东西,老师们看过之后,一个老师就跟我说,你参加了这么次比赛,你觉得ACM竞赛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业。我说,ACM竞赛都是用自己业余的时间去参加的,而且参加可以提升我自身的能力,是不错的比赛。另一个老师又换着问,你们这样做题会不会很局限啊,会不会只记得这样做而没有创造性思维。我说,肯定不会啊,我们又没有局限自己的思维,然后说了挺多的(记不清了)。每个老师都问了我一遍,最后有一个老师问我,你本科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做了什么,跟什么有关,然后我说是服饰搜索(图像识别)跟车型识别(图片分类),用的是图像处理跟机器学习的方法。然后又让我介绍一下我对机器学习的了解,我学了才2个月,了解也不多,只好把Coursera上机器学习课程里面的那个预测房价的示例说了出来,最后一个老师说可以了,出来的时候十一点四十五,刚好15分钟,然后我就结束了我的面试。
面试后
从整体来看,面试表现非常糟糕。尽管花了一个晚上进行充分准备,但仍然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英语口语的表现完全不理想,在准备过程中仍存在不足。由此可见,在平时应该更加注重日常练习以提升口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