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计算机图形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阅读量:

计算机图形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管线定义为数据序列并用于处理元素。渲染管线主要由以下阶段构成,即顶点处理、光栅化过程、片元处理过程以及输出合并操作。

1、顶点处理

常见的顶点操作包括转换操作、光照操作以及动画操作。

世界转换和视见转换取决于各种基本转换,如缩放转换、旋转转换以及平移转换。常用如三维缩放矩阵、2D旋转矩阵等等。

逐顶点光照:

源自光源的光线将通过对象表面进行反射并于随后到达相机处。光照将在各个顶点处进行计算。通常称之为逐顶点光照计算。不过,目前逐顶点光照已经稍显过时,而更为常见的技术则是逐片元光照。

2、光栅化操作

光栅化操作阶段,由顶点程序处理的顶点将进入硬件处理阶段。首先顶点组装成图元,各图元还将进一步处理,进而以确定显示屏幕上的2D形式,并光栅化为片元集合。各顶点数据均在各片元之间执行插值计算。

该硬件处理阶段统称为图元组装以及光栅化操作。

光栅化操作包括以下子操作:剪裁操作、透视除法、背面剔除操作、视口转换以及扫描转换。

视锥体之外的部分被丢弃、视锥体之内的部分传递到下一步骤、相交部分则需要执行裁剪。

背面剔除操作:

剔除操作是指消除相机对象不可见的场景内容。

3、片元处理和输出合并

由光栅器生成的片元属性通常包括深度值、法线向量、RGB颜色值以及一组纹理坐标。

输出合并:

片元程序的输出结果常称为RGBAZ片元。该结果表示片元不仅包含RGB颜色值,同时还包含Alpha通道,表示透明度,包含深度值。

4、光照和着色

光照属于处理光源与对象之间交互行为的技术。光照模型通常划分为两种类型:局部光照和全局光照。

Phong光照模型:

在Phong光照模型中,对象表面上某一点的视觉颜色由4项定义:即漫反射光、镜面光、环境光和反射光。

5、参数曲线和表面

6、着色器模型

7、图像纹理

9、贴图

====================================================================================

结束。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