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ing Scalable Recommender Systems with Kubernetes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推荐系统(Recommender System)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体验感并推动网络购物行为的同时还能实现精准化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图书馆网站会向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小说书籍;电影网站则会向用户推荐 liked 的电影作品。如今众多企业都在积极采用基于 推荐系统的商品与内容推广方案。例如亚马逊云储存音乐流媒体服务提供了音乐下载与在线播放功能;苹果公司的iCloud Music订阅曲库则提供了便捷的音乐播放与管理方式;而豆瓣读书则通过其 书评社区功能实现了精准化的个性化阅读推荐。伴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应用普及趋势,并非易事。与此同时"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构建更加智能且精准化的预测模型。
Kubernetes 基于容器编排平台设计,并支持集群自动扩展和弹性伸缩功能。
Apache Beam 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分布式数据流处理框架, 用于开发高扩展性和高性能的数据流处理系统。
结合这两项技术后, 可以集成一个自动化且具备高扩展性和高准确度的推荐系统。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利用这两种技术集成一个具备自动化能力且高扩展性和高准确度的推荐系统
2.前置知识
2.1 Kubernetes
基于谷歌的开放源代码平台 Kubernetes 专门用于负责管理多个主机上的容器集群。它支持创建声明式的 API,并能允许用户设定所需的运行状态,并能根据实际状况动态优化资源分配和调度安排。这样的配置能够确保应用持续稳定运行。
2.1.1 安装配置
选择安装Kubernetes的方法也非常便捷;只需遵循官方文档指导的步骤即可完成安装过程;仅作简要介绍配置过程;详细说明请参考官方文档
首先,在各个节点上部署Docker CE或其他兼容的容器引擎。随后,在kubelet服务上设置--pod-manifest-path参数指向存储pod manifest文件的目录。接着,在该目录中创建专门存放pod配置文件的位置。在完成上述步骤后重启master和slave节点时,kubelet会自动解析该目录下的所有配置并生成相应的Pod对象。
随后,在每个 slave 结点上运行相应的命令序列。
sudo kubeadm join <master_ip>:<master_port> --token <token> \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hash>
代码解读
其中 master_ip 表示 master 节点的 IP 地址。其中 master_port 表示 master 节点监听的端口号。该字段指定访问 master 节点所需的认证令牌。其计算结果即为 discovery hash 值。具体获取方法请参考以下命令。
openssl x509 -pubkey -in /etc/kubernetes/pki/ca.crt | openssl rsa -pubin -outform der 2>/dev/null | openssl dgst -sha256 -hex | sed's/^.* //'
代码解读
最终阶段中,确保所有节点能够正常运行,必须在主分支上配置主组件,同时需要部署 DNS 服务以及其他相关配置项
2.2 Apache Beam
Apache Beam 是由 Google 开放源代码的一个分布式计算框架。它拥有卓越的程序设计模型以及丰富的功能特性。通过灵活的程序设计能力, Apache Beam 能够高效地开发复杂的批处理与流式数据管道. 涵盖提取-转换-加载(ETL)流程, 数据转换操作, 特征工程过程及机器学习算法等核心功能.
2.2.1 安装配置
设置 Apache Beam 的安装较为简便。通过下载发布版压缩包并解压至指定位置即可完成安装。基于本文的重点在于介绍 Kubernetes 与 Beam 的集成关系,因此无需进一步详述细节。
2.2.2 概念术语说明
Beam 的基础概念和术语如下:
Pipeline: 流水线构成数据处理任务的核心环节,并由多个组件(PTransforms)组成。
-
PCollection: 数据集,即流或批输入数据的集合。
-
DoFn:一类特殊的类(而不是函数),用于详细阐述如何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由PCollection中的每一个记录被接收,并可能生成零个、一个或多个输出结果。
Runner: 执行模块, 负责指导 Beam SDK 运行时的行为模式; 例如, 在本地运行环境与云端运行环境之间切换行为模式.
- Runner API: Beam SDK 中提供的一套接口,用于构造数据处理管道。
Job Server:属于 Beam SDK 的独立运行单元,在系统中负责接收外部客户端提交的任务请求,并根据实时情况自动分配资源以优化任务执行效率
3. 核心算法原理及具体操作步骤
3.1 协同过滤算法
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作为推荐系统中较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在其运作机制上聚焦于识别用户间共同偏好的相似性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项目的推荐。该算法的基本思路在于构建起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网络;随后基于用户的过去行为历史,则展开对用户的偏好倾向分析;最后则基于用户的偏好倾向进行相关项目推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用户画像和物品建模:从用户行为日志、商品描述、购买记录等方面收集用户和物品信息。
- 相似性计算: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性,即衡量两个用户的共同偏好的程度。常用的相似性计算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法、余弦相似性法、Jaccard 相似性系数等。
- 推荐计算:基于用户偏好和物品相似性,为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物品。
- 个性化推荐:除了推荐常用物品外,还可以根据用户偏好及相关物品,做出个性化推荐。
3.2 MapReduce 实现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MapReduce程序,并且其处理逻辑包括将文本文件按照单词出现频率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每个map函数将统计其所在文件中所有单词的出现次数;而reduce函数则整合所有map函数的结果以获得最终的单词频率排序结果
第一步是开发一个mapper程序。该mapper程序会对输入文件中的每一行文本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将每一行文本拆分成单词序列,并对每个单词进行计数操作一次之后将(word, count)键值对传递给reducers组件负责处理
第二步是开发 reducer 程序。该程序接收来自 mapper 的键值对数据流,并且对于每个相同的 word 会将它们的计数累加起来。最后会生成 (word, total_count) 这样的键值对。
在第三步骤中进行操作。准备好数值数据后,请将 mapper 和 reducer 分别转换为独立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并确保其能够正常传输至 HDFS 上方的存储系统中。随后,请编写启动 MapReduce 作业的脚本,并配置相应的参数以确保作业能够顺利运行。
$HADOOP_HOME/bin/hadoop jar $MYJAR.jar myjob input output
代码解读
第四步:下一步骤是查看输出结果。作业完成后,在HDFS文件系统的output文件夹中生成的结果会被存储下来。通过执行命令 hdfs dfs -cat output/* ,你可以查看生成的结果
下面介绍MapReduce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流程。
此外,在实现过程中可以通过Sort-Merge策略来提高排序效率,并降低内存占用量。
同时,在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通过静态负载均衡机制来提升系统的负载均衡能力。
3.3 Hadoop Streaming 实现
该工具可以通过单条指令同时启动多台mappers和reducers来执行输入文件的处理任务。其核心概念是将mapper和reducer程序分配到各自对应的服务器上运行,并将它们串联组成一个完整的MapReduce作业。与传统的MapReduce方案不同的是,HadoopStreaming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依赖任何分布式文件系统而采用本地存储策略。特别适用于在本地环境中进行测试和验证。
设计并构建映射程序,在Hadoop Streaming框架下要求该程序必须是一个命令行工具,并且负责从标准输入接收数据并将其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发送至标准输出。这使得我们可以选择任何编程语言来开发该映射器。为了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内存管理操作(如垃圾回收机制),必须谨慎设计代码逻辑;如果不这样做,则可能导致整个MapReduce过程出现停滞现象。
开发 reducer 程序属于一种命令行工具。它接收来自标准输入的键值对数据流,并将相同键值进行累加汇总处理后输出经过计算整理后的最终结果。
本步骤的主要内容是编译mapper和reducer程序。首先,在HDFS服务器上将这些程序配置好后进行准备;接着通过HDFS文件传输工具将其复制到HDFS文件存储系统中完成操作
第四步,运行程序。准备好输入文件,然后运行以下命令:
$HADOOP_HOME/bin/hadoop streaming -input inputfile -output outputdir \
-mapper "mymapper args" -reducer "myreducer args" \
-file mapper.py -file reducer.py -file mylib.so
代码解读
其中 -input
第五步:核对输出结果。当作业完成后:会被存储到outputdir文件夹中,并可执行hdfs dfs -cat命令查看内容。
这就是 Hadoop Streaming 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流程。若需处理更为复杂的数据类型(例如图像),则应自行设计编码器与解码器。此外,Hadoop Streaming 也可与其他框架如 Spark、Flink 和 Storm 进行集成使用。
3.4 在 Kubernetes 集群上运行 Apache Beam
建议先建立一个 Kubernetes 集群环境;如果已有集群可用,则可直接使用现有资源。其次,在存储层面上构建 HDFS 存储卷。HDFS 存储卷作为一个 Kubernetes 资源对象表示一个存储卷资源块,并可被 pod 部署使用。接下来,请配置 Apache Beam 运行器到 Kubernetes 环境中。Apache Beam 运行器是一个自定义控制器(Custom Controller),负责管理 beam 作业的 pod 副本。它会通过 kubectl 命令动态创建和删除 pod,并持续监控它们的健康状况以确保服务可用性。然后,请编写并优化 Apache Beam 作业代码后生成 Jar 包并上传至 HDFS 文件系统中进行存储。最后,在完成作业代码后生成 Jar 包并上传至 HDFS 文件系统中进行存储操作。完成后,请通过 kubectl 命令监控作业运行状态并获取相应的 pod 节点信息以确保服务正常运行。
4. 实践案例
为了展示如何在 Kubernetes 集群上运行 Apache Beam 作业的目的在于演示相关技术实现过程。本文将通过采用亚马逊的音乐推荐系统作为案例研究,在 Kubernetes 集群上构建并部署一个基于 Apache Beam 的实时数据分析架构。
亚马逊首先收集了用户的互动数据包括播放列表搜索历史以及收藏记录等信息这些数据构成了机器学习模型的基础输入。接着亚马逊构建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分析用户的音乐偏好并识别出特定的音乐作品与艺术家。最后亚马逊基于分析结果精准地向每位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促进销售。
假定亚马逊已经收集了充足的用户行为数据,并积累了一定的机器学习经验。为了自动化地实施推荐系统,亚马逊选择了Apache Beam来完成这一任务。
4.1 处理数据
首先,在数据仓库管理中, 亚马逊的数据仓库需要从数十亿条数据中筛选出符合推荐算法要求的有效数据. 其次, 在数据分析阶段, 亚马逊的数据工程师需要将这些筛选出的有效数据转化为适合推荐算法使用的标准格式, 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浏览记录、用户的属性信息以及商品的相关属性等.
亚马逊在这里采用了Apache Hive来进行原始数据的存储。这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湖平台,它能够整合多源异构的数据,并支持高效的SQL查询操作。其中一种高效灵活的查询语言就是HiveQL,在处理大数据量时表现出色。
数据工程师为亚马逊设计了一个简化的ETL流程。该流程会将HiveQL指令记录在配置文件里,并随后自动执行这个操作。该流程会从Hive系统中提取原始数据,并将其转换为适合算法处理的形式。
4.2 训练模型
亚马逊的数据科学团队致力于研发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序列的精准推荐算法。该算法通过系统自动识别用户的特征信息以及商品特性,并将其融入到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中。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科学家们采用了 Apache MLLib 作为核心工具来完成模型搭建工作。
MMLib作为Apache Spark的机器学习库,则集成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涵盖协同过滤算法、基于树的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等多种技术。
MMLib作为Apache Spark的机器学习库,则集成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涵盖协同过滤算法、基于树的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等多种技术。
训练作业包含多个步骤构成。首先解析用户的交互行为序列信息;随后识别用户的属性信息以及商品的相关属性;接着分割成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集;之后构建推荐算法模型并基于测试数据集进行性能评估;最后将优化后的推荐算法持久化存储于服务器存储系统中
4.3 推荐系统
该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搜索请求,并向他们展示相关商品。在这里,亚马逊利用 Apache Beam 技术构建了高效的推荐引擎。
Apache Beam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处理平台,默认支持Java、Python和Go等多种编程语言的API接口。基于分布式计算引擎构建的SDK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转换能力,并能够高效地执行各种数据处理任务。该SDK支持多种主流分布式计算框架如Spark、Flink和DataFlow等
数据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们需要集成运用 Apache Beam 和 MMLib 来构建亚马逊的推荐系统模块。
Beam 作业的主要工作包括:
- 从 Hive 数据库获取用户的行为主序列数据。
- 利用特征提取算法自动生成用户的特征信息以及物品的特征描述。
- 将数据按照比例划分成训练集与测试集两部分。
- 基于训练集构建相应的推荐模型。
- 通过测试集对推荐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分析。
- 记录完整的训练过程中的模型参数设置及相关信息。
- 针对用户的查询信息展开实时处理流程。
- 系统自动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推荐内容。
亚马逊的推荐系统在运行期间会定期扫描Hive数据库以检测更新数据的存在;如果发现有新数据,则会触发 Beam 作业来重新训练模型。新闻接口将调用这些 Beam 作业并将最新的推荐结果反馈给用户。
4.4 部署到 Kubernetes 集群
为实现亚马逊在Kubernetes集群上的推荐系统部署目标,亚马逊的数据工程师需负责撰写Kubernetes资源配置文件。这些配置文件明确指定了推荐系统的各个组件部署参数,涵盖了Apache Beam作业启动指令以及Spark、Flink组件所需版本信息,并明确了各项资源配置如CPU和内存分配。
资源清单还可以配置存储类规模、卷访问权限以及Pod之间的吸引力限制等。当Kubernetes控制器检测到新事件的发生时,例如新增存储卷或启动新Pod的情况下,控制器会调整集群状态以确保推荐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们可以采用 HelmCharts 作为 Kubernetes 资源清单的统一管理和自动化配置工具。HelmCharts 是一个由 Kubernetes 社区维护的开源软件包管理工具,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帮助开发者简化 Kubernetes 环境中的资源管理,并提供丰富的模板组件供选择。通过使用 HelmCharts 不仅能够简化 Kubernetes 环境中的资源管理,并且还能够加速对 Kubernetes 应用程序的部署、升级以及回滚操作。
可选方案是使用Prometheus和Grafana对Apache Beam作业进行实时跟踪。Prometheus被视为Kubernetes生态系统的主流开源工具之一,在定期从Kubernetes集群中收集性能指标数据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查询语法支持以生成多种图表展示。Grafana则通过其强大的可视化引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信息呈现方式,在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Kubernetes平台及Apache Beam框架构建的自动化推荐系统方案正迅速发展;行业内已有诸多企业开始探索应用这一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趋势的发展方向不断变化中,在这一领域内自动化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将展现出更强的能力,并能够适应并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在云计算与容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