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监督预训练vs监督微调
无监督预训练vs监督微调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 背景介绍
近年来以来,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方法论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显著的成果。其中两类重要的深度学习范式——无监督预训练与监督微调,在模型训练与迁移学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无监督预训练旨在通过大量未标注的数据学习一个通用的特征提取模型,例如BERT和GPT等架构。这些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数据中隐藏的丰富语义信息。相比之下,监督微调则指的是以预训练后的模型参数为基础,在特定任务相关的标注数据上进行微调优化以提升性能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在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场合下表现各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操作规范以及发展方向。
2. 核心概念与联系
2.1 无监督预训练
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大量未标注的数据训练出一个能够提取通用特征的模型,并且该模型能够有效萃取数据中潜藏的丰富语义内涵。常见的无监督预训练模型包括:基于Transformer架构开发而成的BERT、以生成对抗网络为基础设计出的GPT、运用变分自编码器原理构建的VAE以及采用生成对抗网络框架开发出的经典GAN等。
这些模型通常采用自监督学习的方法进行训练,其核心在于设计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训练目标,通过自我监督的方式引导模型去完成这些任务。例如BERT基于"masking技术",旨在实现对被遮盖文字内容的识别与恢复;而GPT则依赖于"next word prediction"机制,其主要功能是通过masking技术识别并预测句子中后续可能出现的文字内容。
基于这种自监督训练框架,该模型能够提取出丰富的语义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被应用于多种 downstream tasks,从而显著提升了该模型在相关领域的性能.
2.2 监督微调
监督微调的基本概念是基于预训练模型参数作为初始设置,在具有标注数据的具体领域中应用微调过程来生成更具针对性的模型。
相比于从头训练一个模型,监督微调有几个显著优势:
- 可以基于预训练模型提取出通用特征, 从而显著减少训练时间和所需数据量。
- 预训练模型一般性地积累了丰富的语义信息, 这有助于更好地识别任务相关的关键模式。
- 微调过程中仅需更新部分参数, 这有利于有效抑制过拟合现象的发生。
监督学习方法在多个下游任务中被广泛应用,涵盖文本分类、问答系统以及命名实体识别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其在这些任务上的精细微调,可以获得性能更为卓越的模型。
2.3 无监督预训练与监督微调的联系
无监督预训练任务与监督微调技术作为深度学习中的两类核心方法;它们之间则存在紧密关联:
- 无监督预训练能够为监督微调提供良好的起始点。预训练模型所学到的通用特征可作为一个理想的起点,并显著提高监督微调的效果。
- 监督微调能够进一步提升预训练模型使其更加契合特定任务的需求。通过在有标注数据上进行fine-tuning, 模型得以学习到更多与任务相关的细节特征。
- 两者结合使用能够充分地利用海量无标注数据以及有限的有标注数据,在保证训练效率的同时也能实现更好的模型性能。
总体而言,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存在两种互补的学习范式——无监督预训练与监督微调。这些方法能够通过有机整合展现出显著的力量。
3. 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3.1 无监督预训练算法原理
无 supervision预训练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一系列自我 监督的任务,并引导模型自主完成这些任务。
例如,在BERT中采用的方法是遮蔽语言模型。
无 监督预训练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一系列自我 监督的任务,并引导模型自主完成这些任务。
例如,在BERT中采用的方法是遮蔽语言模型。
在输入文本中精心选择并覆盖15%的文字元素。
引导模型推断这些隐藏的文字内容。
通过优化模型参数使隐藏部分预测概率最大化。
基于这种自监督训练框架,BERT具备了复杂的语义表征,能够涵盖词汇、句法以及语法等多个维度的知识。
GPT同样基于"下一个词预测"的自监督学习任务进行训练,而VAE则采用"重建输入数据"的方法进行自监督学习.这种不同的自监督策略能够帮助模型学习到各自关注的重点.
3.2 监督微调算法原理
监督微调的主要理念是基于预训练模型作为起始点,在特定领域内利用标注数据进行微调。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监督学习框架;其次,在特定领域内收集并标注高质量的数据集;最后,通过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微调。
监督微调的主要理念是基于预训练模型作为起始点,在特定领域内利用标注数据进行微调。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监督学习框架;其次,在特定领域内收集并标注高质量的数据集;最后,通过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微调。
- 设置预训练模型的参数作为初始值。
- 在该特定任务的标注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并且一般仅更新部分参数。
- 在训练过程中使用较小的学习率,并避免模型过拟合。
借助该监督微调方法, 该模型不仅能够继承前向知识库中的通用特征, 而且还能逐步深化对具体任务细节特征的理解, 进而显著提升其执行效能
3.3 数学模型和公式推导
无监督预训练中,以BERT为例,其"遮蔽语言模型"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x_i^{mask}代表被遮蔽的词token,x_i^{context}代表上下文词tokens。该模型旨在最大化这些被遮蔽词的概率预测值
基于监督学习的微调过程中, 假设任务对应的损失函数定义为\mathcal{L}_{task}, 则整个模型的微调目标函数即为。
\mathcal{L}_{total} = \mathcal{L}_{task} + \lambda |\theta - \theta_{pre}|_2^2
在其中部分中,θ代表待更新的参数;θ_pre代表预训练模型中的参数;λ用于表示正则化系数。通过这种方式,在最小化任务损失的同时,并使模型参数尽可能接近预训练值以防止过拟合。
4. 具体最佳实践:代码实例和详细解释说明
4.1 无监督预训练的代码实现
以BERT为例,其无监督预训练的代码实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数据预处理:
首先对输入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并随机屏蔽15%的单词token。 然后生成一个包含屏蔽后词汇及其上下文词汇的数据集。
- 模型定义:
阐述BERT模型网络架构, 其中包含基于Transformer的编码器组件等.* 引入遮蔽机制的语言模型预测模块.
- 模型训练:
-
通过大量未标注的数据集实现训练过程,并对"遮蔽语言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提升。
-
应用科学选择的优化算法和精确配置的模型参数。
-
模型保存:
- 保存训练好的BERT模型参数,供后续微调使用。
-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预训练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计算资源以及海量的数据,普通人难以独自构建一个BERT模型.我们可以使用已公开的BERT预训练模型,如Google发布的BERT-base和BERT-large.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预训练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计算资源以及海量的数据,普通人难以独自构建一个BERT模型.我们可以使用已公开的BERT预训练模型,如Google发布的BERT-base和BERT-large.
4.2 监督微调的代码实现
假设我们要在文本分类任务上使用BERT进行微调,代码实现如下:
- 数据准备:
获取用于文本分类任务的训练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并对输入文本完成分词以及将其转换为ID表示等预处理工作。
-
模型定义:
- 加载预训练好的BERT模型。
- 在BERT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文本分类的输出层。
-
模型微调:
-
固定除输出层外的所有BERT模型参数,并仅优化分类输出层的参数。
- 通过采用低数值的学习率来进行微调训练。
- 根据验证集上的性能表现选出在验证集上表现最佳的模型。
-
模型部署:
- 将fine-tuned的BERT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使用。
通过采用基于监督的微调策略,我们不仅能够充分提取并应用BERT预训练中已掌握的知识模块,还能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进行针对性优化以提升模型性能
4.3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基于PyTorch的BERT微调文本分类的代码示例:
import torch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Bert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 BertTokenizer
# 1. 数据准备
train_dataset = TextClassificationDataset(train_texts, train_labels)
val_dataset = TextClassificationDataset(val_texts, val_labels)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train_dataset, batch_size=32, shuffle=True)
val_loader = DataLoader(val_dataset, batch_size=32, shuffle=False)
# 2. 模型定义
model = BertForSequenceClassification.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num_labels=2)
tokenizer = Bert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 3. 模型微调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2e-5)
for epoch in range(3):
model.train()
for batch in train_loader:
input_ids, attention_mask, labels = batch
output = model(input_ids, attention_mask=attention_mask, labels=labels)
loss = output.loss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optimizer.zero_grad()
model.eval()
val_loss, val_acc = 0, 0
for batch in val_loader:
input_ids, attention_mask, labels = batch
output = model(input_ids, attention_mask=attention_mask, labels=labels)
val_loss += output.loss.item()
val_acc += (output.logits.argmax(1) == labels).float().mean().item()
val_loss /= len(val_loader)
val_acc /= len(val_loader)
print(f'Epoch {epoch}, Val Loss: {val_loss:.4f}, Val Acc: {val_acc:.4f}')
# 4. 模型部署
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bert_finetuned.pth')
AI写代码
该段代码具体说明了如何利用经过预训练的BERT模型在文本分类任务中进行监督学习微调。其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 收集训练与验证数据集,并搭建相应的DataLoader。
- 导入预训练好的BERT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增添文本分类的功能输出层。
- 实施fine-tuning训练过程,在参数更新阶段仅优化部分权重参数以避免过拟合问题。
- 持久化存储经过微调后的BERT模型参数文件,并将其作为后续应用的基础组件。
借助该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运用提取出的共性特征,并且能有效提升模型在具体任务中的性能水平
5. 实际应用场景
无监督预训练和监督微调广泛应用于各种深度学习任务,包括:
-
自然语言处理:
- 文本分类
- 命名实体识别
- 问答系统
- 机器翻译
-
计算机视觉:
- 图像分类
- 目标检测
- 语义分割
-
语音识别
-
多模态任务:
- 视觉问答
- 图像字幕生成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通过无监督预训练,模型能够提取出丰富的通用特征;而在进行监督微调时,能够进一步优化模型使其更适合特定的任务。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性能,还能增强其泛化能力
6. 工具和资源推荐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开源的预训练模型和工具包,包括:
BERT: Google推出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相关任务。
GPT: OpenAI推出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在生成任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Transformers: Hugging Face推出的一个核心应用领域广泛的预训练模型集合。
AllenNLP: 基于PyTorch开发的重要研究框架,提供了丰富的预训练语言模型资源。
TensorFlow Hub: 包含丰富预训练模型的应用平台;涵盖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质的资源,探索无监督预训练与监督微调的发展动态:
7. 总结: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无监督预训练和监督微调是深度学习中两种互补的重要范式,它们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