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博士访谈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学院】国奖访谈 | 2019级博士研究生熊宇轩:一流的研究,从热爱科学开始...

阅读量:

原标题:【计算机学院】国奖访谈 | 2019级博士研究生熊宇轩:一流的研究,从热爱科学开始

他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熊宇轩。2017年,他从吉林大学软件学院卓越工程师班保研至武大计算机学院。作为武汉人的他,自小就经常在武大的校园中散步、赏花、休憩、游乐,折服于武大的如画美景。武大的这些“品质”也在无形中塑造着一代代学子炽热、真正的性格,促使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真理!而他,就是千千万万流淌着“求知”血液的武大学子中的一员。
06c9cd0602bca8f04c1697ac79150749.png

BEGIN

启航

FOR THE ROAD

寻觅前路

作为科研上佼佼者,他的启蒙又是从哪开始的呢?

“回想起来,我真正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要追溯到2014年。那时,在大一下学期的《离散数学》课程上,艰难晦涩的逻辑推演让我的学习进展举步维艰。然而,任课老师欧阳丹彤教授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些知识如何在上世纪为大名鼎鼎的“专家系统”提供理论基础,为我们解释“欧拉路”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我心中的科学之火似乎被点燃了。当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彼时,人工智能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追捧)时,“机器学习”(准确的说是统计机器学习)这个名词吸引了我的注意——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其随机性,而通过缜密的统计建模,便可以“以史为鉴”预知未来。这一切是如此神奇!于是,进入大二之后,我加入了欧阳继红教授的团队,学习机器学习技术,并参与了王岩教授的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通过数据挖掘的手段研究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在这期间,吉大的老师为我打下了良好的计算机科学基础,我至今受用良多。”
dd68d87e34f0e7feddc278a97b1cb628.png

PRACTICE

修行

A CURTAIN DREAM

一帘清梦

科研离不开项目的积累与沉淀,他都经历过、参与过哪些科研项目呢?

“一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要保研了。那年夏天,我加入了清华大学唐杰老师的实验室学习社交网络分析技术,参与了国内最大的学术知识搜索引擎Aminer的建设。在那里,我看到了国内顶尖高手的实力,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经历了初期自尊心严重受挫的阶段,我决定潜下心来,从头补足自己在科研水平上的差距。于是,那个夏天,我大量阅读了机器学习、社交网络分析的经典论文,每天琢磨的都是自己那些“懵懂”的科研思路是否正确,应该如何提升自己,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军中做出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贡献。武汉大学2016年新引进的陈艳姣教授慷慨地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为我似乎已经“风雨飘摇”的科研之路保留了一丝火种。”

FLOWERING

涅槃

MEET WITH SUCCESS

开花结果

作为武汉本地人的他,能在家门口上学有什么感受呢?

“2016年10月,我回到了熟悉的家乡武汉,来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武汉大学,继续追寻科学梦想。陈艳姣教授从事的是计算机网络科学研究,尽管这是一门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学科,但却是我较为陌生的研究领域。经历了在吉大和清华的磨练,我逐渐养成了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决不放弃的性格,此时的我理想依旧坚定,但前路注定不平坦。在陈老师组里的两年时间,我曾经为了帮助老师撰写科研基申报书7天阅读60多篇文献;也曾为了完成论文投稿的实验,整个月足不出户,睡醒了就写代码、调bug,一直写到由于疲惫自然地入睡;我畅游在学术的海洋中,一次次感叹大牛们奇妙的研究思路,也时刻陶醉于自己的“头脑风暴”,每个新奇的点子都会令我热血沸腾!在此期间,得益于老师们的指导,我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重要期刊和会议 IEEE TMC、ACM Mobihoc、IEEE ICC 等平台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很荣幸多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感谢陈老师无私的培养!

2018年10月,我进入了博士阶段的学习。很幸运,我加入了由杜博教授、张乐飞教授、武辰教授领导的Sigma小组。杜博老师勤勤恳恳、志存高远的治学风格深深感染了我,武汉大学为我们提供的优质科研平台也让我得以受到了如杨强教授、陈子仪教授、闫平昆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的指点。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医学人工智能,具体而言是通过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复杂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医学诊断报告生成。在武大杜博教授和伦斯勒理工闫平昆教授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获得了今年 MICCAI 大会 MLMI workshop 的最佳论文奖。”

最后请再做一个短暂的小结:

“回顾我短暂的科研经历,结合我从大牛们身上学习到的经验。我想,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确实是做出一流研究的必备条件。在我看来,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人工智能数理基础、认知基础、推理技术的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诚然,我并不能算是非常卓越的高级研究者,但我永远会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希望在未来的科研生涯中,我能够继续做好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并且为更高级形式的人工智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会

责任编辑: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