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22年421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数据
文章目录
-
- 数据下载地址
- 数据指标说明
- 项目备注
- 数据下载地址

数据下载地址
数据指标说明
全要素生产率通常指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被合理利用的程度。就经济增长而言,在资本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作用下,劳动和其他资源投入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从效率角度来看,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之间的比率即为生产率.本质上来说,在消除贫困和缩小差距方面的能力与努力程度则体现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整体影响.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提升;三是规模效应的影响.计算时通常将劳动.资本.技术和其它因素之外的部分称为余值
中国的421个地市和省级行政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从1978年到2022年期间采用OLS模型和固定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FERESFATFE法与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衡量经济产出的指标:实际GDP
衡量经济投入的指标: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核算)、全社会从业人员
折旧系数为9.6%(参考文献张军等所著《经济计量分析》2004年版)
经过价格指数调整:平减设定
基于基准年份计算:基期设定
当前而言,TFP测算方法主要用于从异质性、内生性以及假设放松这三个维度对传统的OLS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随着计量经济理论的深入发展,在基于传统OLS的方法框架下,TFP(技术进步率)测算的参数方法也在不断优化与完善。目前而言,TFP测算的主要研究路径可从异质性特征、模型设定中的内生性问题以及理论假设的逐步放松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应用。
1.异质性
异质性包括可观测异质性和不可观测异质性。
(1)可观测异质性主要体现为横截面之间投入产出的差异。
(2)难以观察到的异质性可以通过从OLS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项中提取横截面特异性来识别。具体而言,在该特异性与解释变量存在显著关联时,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对于随机效应模型的发展,则进一步发展出了SFA方法体系中的四种子方法以及TFE法。
2.内生性
关于内生性问题,演化出广义矩估计(DGMM和SGMM法)。
3.假设放松
基于截面之间生产技术的同质性假设要求被逐步减少,并进一步发展为一种非参数方法(即DEA-Malmquist方法)。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

项目备注
本资源的部分由本团队自主开发,并非完全原创内容。
这些来自网络的资料均归其原始产权人所有,在此仅作参考学习之用。
禁止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