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状态_全析|SCI投稿全过程解析及拒稿后处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科学网 lovefish1106
对于一些读者来说,他们可能在投稿流程方面缺乏基本了解。特别是在选择合适的期刊时,不同的期刊会根据论文内容、研究领域等条件划分不同的投稿状态。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SCI论文的投稿流程与状态,并解答关于拒稿后的处理策略以及接受期后续问答的内容。欢迎关注!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二)深入解析SCI期刊投稿的不同类别及其特点及案例汇总与经验积累提升投稿技巧
(三)问答综合篇(是否催稿、如何撤稿等等)
(四)如何处理审稿意见(补实验、润色、重整数据、申辩及其他)
(五)Reject或者Rejectand resubmit后的对策和处理
(六)稿件接受后期的相关问题(作者信息、地址版权、单行本、版面费等)
(七)进阶篇
(八)备用预留贴

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提示语:
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通常担任着统筹处理投稿及审稿意见回复等事务的主要角色,并在相关研究领域中负责整体推进工作。尽管其在署名位置上列于论文最后(并可用特定符号标明),但其贡献程度与第一作者相当甚至更高。通讯 author 一般承担着全面管理课题的责任,并负责与编辑部的所有联系以及接受读者咨询等工作。文章的所有成果应归通信 author 所有,并且其主导的研究思路应当由通信 author 来阐述而不是由第一 author 单独说明。
作者标识符:Correspondence contact, 或者 The contact person for correspondence
若具有同等学术地位的多作者参与同一研究,则可采用"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署名方式,并需说明这些作者一致同意采用该署名方式以完成该研究工作的所有作者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量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信息以及邮编。
对于两位或以上的author,请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列出其详细通讯地址。
通常使用上标符号表示与每位对应author的关系。
特别地,在first author并非contacting person的情况下,
journals typically use asterisks (*), footnotes, or acknowledgments to indicate contact information.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很多SCI期刊通常要求作者自行指定相关领域的审稿人。具体数量因杂志而异,在某些期刊可能达到5至8名。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方法:建议先创建一个专业的推荐名单来筛选合适的评审专家。可以参考同行的研究背景和合作关系,寻找相关领域的学者。还可以利用专业数据库或合作平台进行精准匹配。最后一种方法是通过与导师或同事建立联系获取推荐名单。
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
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
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
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4)重视审稿人较为关注的问题,对照修改自己的稿件最后定稿
有的审稿人会对是否具有比较明确的假说以及研究价值突出之处格外关注(比如,在我之前的一篇论文中有个审稿人就对这个点非常执着);
②论证是否合乎逻辑,讨论和结论十分合理;
③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妥当;
④内容是否新颖、重要;
⑤文字表达是否正确、简明、清楚;
⑥实验描述部分是否清楚并且能被读者重复、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⑦论题是否适合于相应的期刊;
⑧图表的使用和设计是否必要、规范、清楚;
⑨摘要、引言、体例是否合适。
5)合理应用一些小技巧:
①了解所投杂志刊登文章的主要方向,投其所好;
②阅读目标期刊的征稿说明,按要求逐一修改;
③参考文献要有1-2篇来自该期刊或者审稿人;
④请在该期刊发表过较多文章的同行或朋友修改一下文章。
6)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
Manuscript document, Table document, and Figures (as most journals prefer the TIFF format, though some accept JPEG as an alternative), along with a Cover Letter,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a Title page, a Copyright Agreement, and a Declaration of any Conflicts of Interest.
**

SCI期刊投稿各类阶段详细解析与案例分析(深入解析常见稿件类型及积累丰富投稿经验)
1.Submittedto Journal
刚提交的状态——新手请看这里!!!
一般的步骤是这样的:
The online submission system - manuscript submission process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 First, navigate to each journal's homepage and select the "Submit Paper" section. Then, register as an author by creating a new account. After successful registration, log in as an author user. Proceed through the submission workflow by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article type, entering the manuscript title, managing or updating authors, submitting the abstract, entering keywords, selecting relevant classifications, adding comments or feedback, requesting editorial intervention if needed, attaching required files such as source files or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Once all fields are filled out and verified, download the PDF file for review. Finally, either approve the submission through the journal's approve submission option or directly submit the electronic manuscript to proceed with publication.
总结提示语: 在稿件初审阶段以及稿件提交前的确认流程中,请务必提醒投稿新手注意以下几点事项。因为这些小问题可能会导致稿件产生负面评价,并最终被退回而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一条条说来:
一般情况下,投稿正文需采用Word格式,而PDF格式通常情况下不被接受.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PDF格式,请务必仔细阅读稿件说明.
文献格式需要确认是否符合拟投期刊的标准格式要求?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投稿系统无需人工干预自动核对格式是否正确。
请问贵刊对引用文献的数量有具体要求吗?并非所有期刊都对引用数量有严格规定;有些则极为重视。例如曾向Shock Waves J.投过稿的文章编辑就强调参考文献不要超过35篇;如果文章完成之后您能适当精简参考文献数量的话请尽量删减至约35篇左右吧
4)很多系统要求勾选同意一些如伦理道德的声明文件
提交后可能会有一个板块显示图片质量审核结果(不符合标准的建议重新绘制并上传)
大多数稿件提交完成后需要进行view submission以及最后确认(approve submission)。查看整个提交材料(包括cover letter、正文、图片表格)生成的PDF全文是否无误、符合要求,并且这也是最后一次审校机会。
PS:有些初次投稿的新手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并在提交后选择不再理会。他们误以为自己的稿件已经成功投出,却不知系统并未自动发送邮件确认收件。长时间未收到投稿后的邮件回执和稿件编号(即回执单及编号),直到最后过了好几天才意识到问题并查看系统状态。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the editorial office have arrived in the hands of the editorial staff, indicating that the submiss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ocessed.
3.Witheditor
这种情况下有两种不同的分配流程:一种是稿件被立即分配给指定的副主编;另一种则是稿件暂时搁置等待进一步安排
I) Waiting for the assignment of editor tasks.
II) The article was assigned to an editor for handling.
III) If the editor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reviewers would be invited.
在投稿后的一周内,稿件通常会被编辑处理进入with editor状态。
许多外国编辑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频繁催稿。
大多数期刊不像国内某些期刊那样能拖上一段时间才给予修改意见。
不必过早催促编辑完成工作。
他们也很忙的。
不要频繁打扰编辑。
有些人因此而遭遇尴尬境地——可能是编辑不耐烦或是巧合所致。
当然,
如果投稿四个星期后仍未显示with editor状态信息,
就要询问主编,
要注意委婉用语。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期刊并没有with editor状态。
4. 在witheditor环节进行送审时可能会存在两种状态(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或 Invited Reviewers):
总结提示语:
Ⅰ)PreparedDecisionLetter通常情况下如果未委派审稿人而由编辑自行决定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一可能是英文太差,需要语言润色。
二可能是内容太差。
除非被大牛们直接接收。
Ⅱ)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
5.Under review
此流程的等待时间相对较长。然而各项步骤可能效率较低,需取决于编辑水平。
总结提示语:
在该研究过程中不宜频繁催促,在已邀请的同行评审专家和稿件进入送审阶段时通常会耗用较长的时间。如果被邀请的同行评审专家不愿意担任,则稿件可能会被decline;编辑可能会重新发出邀请给其他同行评审专家进行评估。我之前在《inflammation research》期刊上投了一篇SCI论文,在初审阶段用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由于修改意见不符合某位资深编辑的口味而经历多轮小修后最终稿件未能通过接受;这让我倍感沮丧与遗憾。
6.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表示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给编辑。
总结提示语: 这个状态大多情况下不会持续太久,几小时到几天为多,基本上根据最初投稿后分配的稿件编号数量可以预测到这个过程的处理时间。稍安勿躁,安心等待吧。(我前阵子投稿surgery2011-1-21稿件变成此状态,持续三天后,于1-24号变成了decision in process,已等待一周多了(此稿最后被surgery拒于2011春晚即将结束时)。
7.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8.Decision in process
等待稿件处理意见
总结提示语:此时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已经全面收集完毕。编辑正在综合考量这些意见并妥善处理相关稿件。对于一些稿件而言,其提交的修改建议通常都会得到作者的认可,因此一般情况下,编辑会很快就能作出接受或小修的决定;而对于大部分稿件而言,则会直接被拒绝。
值得重视的是:相当一部分情况下等待时间超过一周,并且大多是因为审稿意见存在分歧(有支持也有反对)。这可能让编辑自主决定文章的命运:如果给予充分考虑后仍无法达成一致,则通常会通过内部讨论来确定下一步行动(这种情况下处理较为迅速)。如果经过讨论认为进行大修的可能性较高,则编委会可能会决定再次提交重修;否则就会直接拒绝该文(这种情况下拒稿概率较高)。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委托另一位专家进行评估。这取决于具体的状态和处理进展。
9. Minor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或大修。至此问题一般不会太大,充分尊重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
总结提示语:
10. Revision Submittedto Journal
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1. Accepted
接受(这是最开心的时候了)
12.reject
(将在后面推出专栏、专楼或另外专贴谈谈拒稿后如何处理的专题篇)
总结提示语: 无需再多言。对于广大硕士博士研究生而言,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挫折(杯具),那种心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 experiencing(体会过),必须振作起来重新出发。希望大家都能够调整心态、重整旗鼓继续前行。
13.其他相对少见的、细分的状态(期待大家补充):
InitialQC Started:
Q/C为质量控制,在初审环节已经启动的情况下说明编辑团队目前尚未将稿件送审至审稿人那里
编辑部会对文章格式及附图进行检查,请不要担心。如有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请留意邮箱或系统通知。
editor assigment pending
Editor Invited
Removed by Editor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Awaiting Editor Recommendation
with editorial office 编委会讨论决定
Transfer copyright form签版权协议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校对样稿
In Press, CorrectedProof 文章在印刷中,清样已校对
Manuscript Sent toProduction 排版
in production 出版中

问答综合篇
(是否催稿、如何撤稿、
一稿两投及学术不端相关内容等)
总结提示语:
何时可了解稿件处理进度?也即如何催促稿件审理?通常情况下,请根据该杂志的一般审稿周期来判断。不宜直接咨询审稿人或编辑的具体时间安排,请参考投稿平台或咨询编辑部的相关规定。寻求帮助的最佳途径是向DXY这样的专业平台求助。发邮件时需注意措辞得体。
②关于撤稿——投稿是一项极为严谨的工作,相对来说是不恰当的做法,除非特殊情况特别说明,否则应被视为错误的行为。发现了问题后不得随意处理稿件,必须经过认真修改和完善后才能进行撤稿操作。投稿过程中的任何行为及结果都会被记录下来,因此频繁进行撤稿操作可能会对课题组的整体学术信用造成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你们后续无法在该期刊发表稿件,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带来不利影响

如何处理审稿意见
补充实验、语言优化工作、数据重构、响应、数据分析方法、生存分析可视化、抗辩材料、出版费用及彩色图片费用减让及其他
如何回复审稿人意见:
总结提示语:
①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②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
③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④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讨论透彻。
通常情况下,在审稿人的意见书中可能会提到需要补充某些实验的情况,并非所有情况都必须执行,请根据研究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说明即可。有时候即使文章已经初具雏形也会指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确实没有必要再做这些测试或者测试难度较大,则可以通过合理的说明来规避这些问题通常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核心是要逐一回应所有问题并做到坦诚地说明每一条修改理由与依据。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再做这些测试.除非你受到启发而想投另外高档杂志.
重修稿件前需仔细复查初稿修改的部分内容,请确保附上完整的作者基本信息及详细联系方式(包括通讯作者邮箱等)。此外,请核实稿件标题与摘要是否准确无误,并补充完善图表编号及相关数据记录。填写版权协议以及利益冲突表格时要格外小心,请确保签署文件时个人签字而非授权他人代签

Reject 或者
reject & resubmit后的对策和处理
审稿人会明确表达他们的评审观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会遇到多篇评审意见存在分歧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种可能是期刊编辑部会在内部讨论后作出明确决定;另一种则是将该稿件转交至其他期刊进行进一步评审(Reject and resubmit)。
总结提示语:
而如果是 reject& resubmit,则相当于给了作者一次修改稿件的机会,请务必切勿错过这一机会。撰写初稿时必须全面考虑是否能满足所有评审人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对于那些持反对意见或提出尖锐批评的审稿人而言更为谨慎。为此,请针对每一条意见逐一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确保彻底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五篇论文中(五年来IF在2.87~3.5之间波动),投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初次投递后曾经历多番波折(最终发表于某期刊)。重投时则更加谨慎:初稿被三位审稿人评估后仅有两位通过(其中一位对初投时提出的两点疑虑反复纠缠不放),最终编辑部拒绝了该稿件。鉴于投稿难度较大(如果觉得初次被拒难以承受压力),建议在初稿被拒的情况下尽早寻找其他适合的文章发表渠道。


免责声明
文章出处:本公众号明确标注转载文章的出处。
正式标题:文章正式标题为《...》。
作者信息:由XXX公司市场部XXX职位人员发布。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者视为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以便采取法律措施。
·END·
**

******点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