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20240708 VLM(视觉大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

阅读量:

参考网站:

万字长文带你全面解读视觉大模型 - 知乎

https://github.com/IDEA-Research/DINO-X-API

detr都dino演进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0982959

detr架构:

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s)是一个使用 Transformer 结构来实现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模型。它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查询”(queries)机制把目标检测任务转化为一个序列到序列的问题。DETR 的设计比传统检测模型更加简洁,因为它不再依赖繁琐的手工特征和复杂的候选框生成步骤。

为了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将 DETR 的训练网络主干部分拆解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卷积神经网络(CNN)主干 - 提取图像特征

DETR 使用一个常见的 CNN 作为模型的主干(例如 ResNet),主要用来提取图像的基础特征。可以理解为,CNN 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帮助模型把图片中的细节转化成更容易理解的特征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 输入图像 :假设我们输入一张图像,这张图像在模型中被“压缩”和“处理”,逐步转化为不同层次的特征。
  • 生成特征图 :CNN 会输出一个“特征图”,这其实是一张更小、更抽象的“图片”,每个像素点代表原图中某个区域的高层信息。

在这个阶段,CNN 负责把原始图像转换成一个紧凑的、高度概括的特征表达,它会保留图像中的重要结构信息,比如轮廓、边缘和颜色等。这个特征图是接下来送入 Transformer 的输入。

2. Transformer 编码器 - 全局特征建模

Transformer 编码器部分可以理解为“全局信息提取器”,它的任务是让特征图的每个部分都“互相交流”,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整个图像的上下文关系。

  • 位置编码 :由于 Transformer 是为了处理序列数据而设计的,因此在图像处理中需要通过“位置编码”来让模型知道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相对位置。
  • 自注意力机制 :这是 Transformer 的核心操作,简而言之就是每个像素点都可以参考其他所有像素点的信息。这种机制允许模型找到图像中某些目标与背景的联系。比如一个汽车轮廓的像素点可以“看到”周围的汽车轮廓,知道自己处在一个整体的车里。

Transformer 编码器的作用在于让模型能够从特征图中获取全局信息,理解图像中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3. Transformer 解码器 - 目标检测的“查询”机制

在传统检测模型中,我们通常会生成很多候选框(anchor boxes)来找到目标位置,而在 DETR 中,这一过程由 Transformer 解码器来完成,通过“查询”(queries)实现目标检测。

  • 查询向量 :DETR 中的查询就像是一组“问句”,每个问句代表模型对图像中的一个潜在目标的假设。模型通过这些查询去“询问”图像特征图,来找出图像中的具体目标。
  • 交叉注意力 :解码器的交叉注意力机制会让这些查询与编码器的特征图信息互相结合,让每个查询都可以从图像中找到最相关的部分。这就像模型在询问:“这里有没有我在找的目标?”

每个查询在解码器中会最终得到一个“答案”——一个包含类别和位置信息的检测结果。DETR 使用固定数量的查询向量,因此不管图像中有几个目标,模型总会输出同样数量的结果,只不过对没有目标的查询会标记为“无目标”。

4. 预测结果和匹配机制

DETR 会输出一组预测结果,每个结果包含一个类别和一个边界框。这时候,模型会通过一种“匈牙利匹配”的算法将预测的框与真实框一一对应,从而计算损失进行训练。这种匹配机制帮助模型找到最接近真实目标的预测,并进行优化。

总结

DETR 的网络主干大致流程就是:

  1. CNN 提取特征 :将原始图像转化成包含重要特征的特征图。
  2. Transformer 编码器获取全局信息 :让每个特征点都可以了解整个图像的上下文信息。
  3. Transformer 解码器“查询”目标 :通过查询机制找到图像中的目标,输出类别和位置。
  4. 匹配和损失计算 :对比预测结果与真实框,计算误差并优化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DETR 直接实现了端到端的目标检测任务,不需要额外的手工步骤,且模型结构简洁明了。

co-detr通俗讲解:

可以,通俗讲解一下 CO-DETR 中的“位置先验”信息。

可以把 CO-DETR 想象成一个“找物游戏”的过程。假设你要在一张图片中找到一个隐藏的物体,比如说一只玩具熊。原始的 DETR 模型就像是从头开始找,不断试图通过尝试不同的区域来定位这只玩具熊的位置。但 CO-DETR 使用了一种“位置先验”,让它的“查找方式”更加聪明和高效,下面我们来分步骤理解。

1. 先从大致位置入手

假设我们知道这只玩具熊通常不会在图片的四个角落,而是出现在中间区域。于是,我们可以带着这个大致的位置先验 去找,大概先关注图像的中部区域。这就是 CO-DETR 的“条件查询机制”做的事情:一开始就让模型先关注那些更可能出现目标的位置,而不是像原始 DETR 那样,可能要遍历整个图像。

举例 :如果模型是第一次“找”这个玩具熊,那它可能先“问”自己:“图像中间这里有目标吗?”这种大致的“先验信息”帮它缩小了查找范围,不用在没必要的地方浪费时间。

2. 分开找位置和物体内容

在 CO-DETR 中,模型会把查找分成两个步骤:一个是看位置(例如哪里有玩具熊的形状),一个是看内容(例如是不是一只玩具熊)。这就像是先把目光集中到某个区域,然后再仔细确认是不是目标。CO-DETR 的位置先验机制帮助模型更快地聚焦到“更可能的区域”。

举例 :先看“中间这个模糊的东西是不是可能的目标位置”,然后再深入一点去看,这个模糊的东西是否像玩具熊的轮廓和颜色。这个先分位置再找内容的过程,可以让模型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目标。

3. 每找到一次,就调整一次位置

每当 CO-DETR 确定了目标的一个大致位置后,它会微调这个位置,不断缩小范围,直到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这有点像“逐步逼近”:假如玩具熊最开始只知道大概在图像中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模型可能下一步会确认是不是偏左一点,或者再具体一点。这种反馈调整让模型一步步更加精准。

举例 :最初你觉得玩具熊在中间,然后你进一步看,发现它更靠左边,于是把关注范围放在左边。这种调整过程让模型可以不断接近真实的位置。

总结

CO-DETR 的“位置先验”就像是帮模型准备了一个“从更可能的位置找”的策略:

  1. 先给出一个大概的可能区域 ,不用无序地遍历整个图像。
  2. 分步确认 :先找大致位置,再细化到具体内容。
  3. 逐步调整 :根据每次的结果,慢慢调整关注区域,更精确地定位目标。

这种方法大幅提高了模型的查找效率,让它更快更准地找到图像中的目标。

在 CO-DETR(Conditional DETR)中,位置先验信息来自于目标的条件查询机制 。这种机制为每个查询提供了初始的空间位置参考,帮助模型更有效地找到目标。这种先验位置信息的来源和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于图像特征的初始估计

CO-DETR 会根据编码器输出的图像全局特征,使用一些简单的启发式方法为每个查询初始化一个大致的位置信息。这些位置初始化通常与图像特征图上的坐标相关联。具体做法可能是将特征图的每个区域都视为潜在的目标位置,然后为每个区域生成一个对应的查询。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检测器中的“候选区域”生成过程,只不过在 CO-DETR 中是通过条件查询实现的。

2. 使用分解式跨注意力中的空间位置分支

CO-DETR 的解码器中采用了**分解式跨注意力(Decomposed Cross-Attention)**机制,其中的空间位置分支负责提取和编码目标的位置信息。这个分支的作用是根据每个查询的初始位置去关注特定的图像区域,为查询提供更明确的空间位置参考。

  • 这种空间位置分支在训练初期就能将查询的关注范围局限在特定区域,不需要遍历整个图像。这使得查询有了一个先验的空间约束,从而帮助模型更快地定位到目标。

3. 迭代式的注意力反馈机制

在 CO-DETR 中,每一层解码器都会基于上一次的查询结果进行细化。具体来说,模型在每一层解码器中都会重新计算位置先验,使得查询可以逐步调整自己对目标位置的关注范围。这种迭代式的位置优化通过多层解码器逐步生成更加准确的目标位置。

  • 这种机制类似于递归的注意力引导,每次迭代都会更新查询的关注点,以逐步逼近目标的实际位置。这种反馈机制也增强了查询的定位精度。

4. 利用目标框预测头的输出

在训练过程中,解码器会对每个查询生成一个初始的目标框预测,这些预测在初始阶段是粗略的框,但经过多层迭代更新后,逐渐变得精确。解码器会把这些预测框作为位置的先验信息,用于后续的查询。这些预测框和真实框的匹配过程也使得模型更好地学习到目标的位置信息。

总结

CO-DETR 的位置先验信息主要来源于:

  1. 特征图中的初始位置估计 :基于特征图的各个区域为每个查询提供初始位置信息。
  2. 分解式跨注意力中的空间位置分支 :为查询提供一个初始的空间约束。
  3. 迭代式注意力反馈 :逐步调整查询的位置关注,使其逼近真实目标。
  4. 目标框预测头的输出 :利用每次预测的边界框作为新的先验,进一步优化查询的关注位置。

这些位置先验信息共同作用,帮助 CO-DETR 在检测任务中收敛更快、精度更高。

一.DINO

架构通俗讲解:

DINO,全称为DETR with Improved Training and Optimized Queries ,是一种改进的 DETR 模型,用来提升目标检测的效率。可以用一个找人拍合照的例子来理解它的改进。

背景

假设你在一张拥挤的照片中找你的朋友。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如原始 DETR)就像是你在照片的每个区域里“试探性地”观察,试图找到朋友。问题是,如果照片特别拥挤,想快速准确地找到朋友会比较难。而 DINO 则做了很多优化,就像给你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找人策略”,让你更快更准地找到朋友。以下是 DINO 的几个关键优化,通俗理解如下:

1. 改善的“引导查询”——让找人更有目标

传统的 DETR 需要从无序的很多候选区域中找到目标,像是你在茫茫人群中一个个去看有没有你的朋友。而 DINO 使用了一种动态引导查询 的方法,提前“告诉”模型朋友大概在哪里,帮它减少不必要的搜索。

  • 举例 :如果你知道朋友穿着红色外套站在左边,那你就可以直接关注左边有红色的区域,而不必在右边、绿色的区域里浪费时间。这就帮助模型缩小了查找范围。

2. 自信和敏锐的调整——越找越准

DINO 采用了类似自我注意力增强 的机制,使得模型可以更快地学会在复杂的场景里找到目标。模型不只是从头到尾一视同仁地查找,而是“越找越准”,有点像是越找越有经验。

  • 举例 :你第一眼大概看了左边,觉得那里可能有朋友的影子。下一步你会聚焦在红色区域,再进一步确认,这样一步步越来越靠近真正的目标。DINO 通过这种自我调整的机制,让模型找到目标的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

3. 多尺度特征感知——关注不同距离和细节

DINO 使用了多尺度特征 的增强,就像是在不同距离观察照片。远处观察能看到整体轮廓,近处观察能看到细节。这种机制帮助模型即便在面对大大小小不同的目标时,也能准确检测到。

  • 举例 :如果你站得远,朋友的红色外套就像一个小红点,但走近了可以看得更清楚,甚至能看到细节特征。DINO 的多尺度感知相当于帮模型在“远距离”和“近距离”之间灵活切换,从而找到各种大小的目标。

4. 训练改进:更快收敛

DINO 使用了改进的训练策略,特别是通过动态更新候选区域的匹配机制,让模型能更快学会找到目标的位置。这种机制使得 DINO 的训练速度比原始 DETR 快得多,效果也更好。

  • 举例 :假设你在找朋友的过程中每次都更快地筛选掉不相关的区域。DINO 的训练改进就像是加速模型“学习”找到目标的过程,最终让它更高效地找到目标。

总结

DINO 的改进就像是给模型增加了一些找目标的“直觉”和“经验”:

  1. 动态引导 :提前提示目标大致位置。
  2. 自信调整 :一步步精准地靠近目标。
  3. 多尺度感知 :在不同距离都能看到目标。
  4. 更快训练 :加速学习效率,减少训练时间。

这些改进帮助 DINO 模型更加高效、准确地找到图像中的目标。

1."YOLO"(You Only Look Once)和"DINO"(DIstillation of knowledge)是两种不同的模型,针对不同的任务和学习目标。以下是它们学习到的特征的主要区别:

任务目标: * YOLO: YOLO是一种目标检测模型,旨在在图像中检测和定位多个物体。YOLO的训练目标是通过回归网络预测图像中每个物体的边界框及其类别概率。
* DINO: DINO主要是一种自监督学习方法,专注于学习图像表示。DINO的目标是通过对比损失来训练模型,使相似的图像在嵌入空间中更加接近。
2.

学习方法: * YOLO: YOLO使用有监督学习,通过最小化目标检测任务中的损失函数,使得模型能够准确地定位和分类图像中的物体。
* DINO: DINO采用自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对比损失来约束网络学习图像特征,使得相似图像的表示更加接近。
3.

特征表示: * YOLO: YOLO学习用于目标检测的图像特征,这些特征应该有助于准确地定位和分类图像中的物体。
* DINO: DINO学习的是通用的图像表示,旨在捕捉图像中的语义和结构信息。这些表示可以在多个任务中使用,而不仅仅局限于目标检测。
4.

应用领域: * YOLO: YOLO主要用于目标检测任务,在实时目标检测和物体定位方面表现出色。
* DINO: DINO主要关注图像表示学习,可以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图像分类、特征学习等。

总体而言,YOLO和DINO是为不同任务设计的模型,它们学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其任务目标。 YOLO侧重于目标检测,而DINO侧重于通用图像表示学习。

2.DINO(Distillation via Noisy-Labels)模型是一种基于自监督学习的视觉表示学习方法,它主要依靠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架构进行训练。下面是DINO模型的大致算法实现过程:

数据预处理

复制代码
 * 对输入图像进行数据增强,生成两个视图(View1和View2),这两个视图是对同一张原始图像的不同变换,例如随机裁剪、翻转、色彩变换等。

模型结构

复制代码
 * 设定两个相同的模型:教师网络(Teacher)和学生网络(Student),它们都采用Transformer或者类似结构,如Vision Transformer (ViT)。

特征提取

复制代码
 * 分别将两个视图输入到教师网络和学生网络中,提取出对应的特征表示。

教师网络更新

复制代码
 * 教师网络的参数是对学生网络参数的指数移动平均(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在训练过程中,教师网络的参数更新较为保守,以维持稳定的学习信号。

对比学习

复制代码
 * 计算学生网络对View1产生的特征向量与教师网络对View2产生的特征向量之间的 cosine相似度。
 * 通过对比学习 loss,让学生网络模仿教师网络对同一张图片不同视图的特征表示,促使两个网络学习到一致的特征表示。

正则化与噪声标签

复制代码
 * DINO模型通过引入噪声标签(noisy labels)的概念,即在网络内部生成伪标签,来增强模型对噪声和多样性的适应能力。
 * 使用归一化温度softmax函数对教师网络的特征向量进行处理,模拟软标签,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目标。

训练过程

复制代码
 * 学生网络的训练目标是既要模仿教师网络的特征表示,又要保持不同图片之间的特征差异性。
 * 更新学生网络的参数,最小化对比学习loss以及可能的正则化loss。

迭代训练

复制代码
 * 重复以上步骤,不断迭代训练,直到模型收敛。

通过这种训练方式,DINO模型能够在没有人工标注的情况下学习到强大的视觉特征表示,这些特征可以用于下游的多项视觉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

3.DINO(Distillation with Noisy-Labels)和DINOv2是在自监督学习领域中的连续迭代版本,它们都采用了对比学习和教师-学生机制来训练无监督视觉模型。尽管两者的核心思想类似,但DINOv2通常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或变化:

性能优化

复制代码
 * DINOv2可能针对DINO的基础架构进行了优化,提升了模型在各种视觉任务上的性能表现,比如提高了模型在标准基准测试上的准确性或扩展了模型对于复杂视觉场景的理解能力。

算法改进

复制代码
 * 可能引入了新的训练策略、损失函数改进或是对模型架构的调整,以促进更好的自监督学习效果和特征表达能力。

知识蒸馏

复制代码
 * DINOv2可能进一步强化了知识蒸馏的过程,例如,更有效地利用大型预训练模型的知识来指导小型模型的训练,使得小型模型也能获得类似的表征学习能力。

数据效率与泛化能力

复制代码
 * DINOv2可能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减少训练资源需求以及提升模型在未见过的数据上的泛化能力方面做了针对性改进。

额外功能或应用场景

复制代码
 * 随着技术发展,DINOv2可能会添加新的功能特性,比如更适用于特定任务的微调策略,或者是拓展至其他应用场景,如跨模态学习、实时推理等。

由于具体细节依赖于实际发布的论文和技术文档,上述区别是基于一般迭代升级的常见方向。要获得DINO与DINOv2之间精确的技术差异,请查阅相关的官方论文或GitHub项目页面以获取最新和详尽的说明。

全网最强 DINOv2 论文解读 - 知乎

从 DETR 到 DINO 的进化过程 - 知乎

DINOv2:无需微调,填补 SAM 的空白,支持多个下游任务 - 知乎

DINOv2 by Meta AI

Search · DINOv2 · GitHub

检测:

https://github.com/IDEA-Research/GroundingDINO

三.DETR:

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模型在训练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数据结构和训练方式,主要是为了实现端到端的目标检测。以下是DETR模型训练时的数据结构和流程:

数据预处理

复制代码
 * 输入的RGB图像首先会被分割成多个patches(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图),然后将这些特征图展平成1D向量序列。
 * 与此同时,创建一组固定数量的“object queries”(目标查询向量),它们作为额外的序列元素,用于预测图像中的目标边界框和类别。

位置编码

复制代码
 * 类似于BERT等Transformer模型,DETR也为图像patches和object queries添加了位置编码,以便模型理解它们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Transformer结构

复制代码
 * 将图像patches和object queries组成的序列输入到Transformer模型中。Transformer包含编码器和解码器部分。
 * 编码器负责处理图像patches序列,学习图像的全局上下文信息。
 * 解码器通过自注意力机制,结合编码器的输出和object queries,生成一组边界框坐标和类别预测。

集合预测

复制代码
 * DETR模型的输出不是连续的边界框预测,而是一个有限长度的有序列表,列表中的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可能的目标,并包含其类别和坐标信息。
 * 使用 Hungarian 匹配算法将预测结果与 ground truth 进行匹配,以计算训练损失。

损失函数

复制代码
 * DETR使用了一种称为“集合损失”(Set Prediction Loss)的方法,它包括 bounding box 的L1损失和类别预测的交叉熵损失,同时加入了一种匹配成本来优化预测结果与真实标签的匹配。

训练过程

复制代码
 * 在训练期间,模型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上述损失函数,使得预测的边界框和类别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标注信息。

总之,DETR模型通过Transformer结构处理图像和object queries的序列化表示,并利用集合预测和匈牙利匹配算法优化训练过程,从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无需 anchor boxes 和非极大值抑制(NMS)的目标检测方法。

五.BEIT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1345343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