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大学暑期课程:区块链与隐私计算
本年度北京大学应用数学暑期讲习班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区块链技术、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及其实现算法框架(Blockchain技术与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及其实现算法),定于今年7月12日至23日开展教学活动。每天上午两点至四点,在周一至周五授课期间进行教学。该课程共安排十次课程(二十个学时)。
北京大学应用数学暑期讲习班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区块链技术、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和其实现算法框架(Blockchain技术与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及其实现算法),定于今年7月12日至23日开展教学活动。每天上午两点至四点,在周一至周五授课期间进行教学。该课程共安排十次课程(二十个学时)。
2021年,“隐私计算”一词在中国网络环境里掀起一股热潮。我们曾撰写过一篇题为《密码学应用的四个进化阶段》的文章link,其中采用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区块链技术"以及"高级密码学"等术语作为文章标题与框架。其中关于"高级密码学"这一术语的选用,则是参考了国际上部分相关领域的学者所采用的Advanced Cryptography这一称呼。然而近来,“隐私计算”这一名称在国内网络语境中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因此我们也就顺应当前公众的认知习惯,在后续写作中更多地采用的是更为简洁明了的表述——即统一使用"隐私计算"这一称呼。
另外,在隐私计算的术语中并非单一化。从涵盖范围来看也会更加广泛一些。除了包括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和安全多方计算等纯粹的密码学方法之外,并且还包括诸如可信执行环境(TEE)等硬件辅助技术。此外还有联邦学习、差分隐私以及隐私机器学习等技术领域也会被纳入其中。就我们关注的内容而言,则更倾向于聚焦于纯粹的密码学方法上。然而这些纯密码学方法在计算性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处理大规模复杂任务时仍显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技术来加以关注
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在这一领域中更为精确的术语应该是"信任计算"这一概念。其核心功能在于:在多方协作体系中无需依赖任何"可信赖的第三方"仅依靠算法与程序逻辑即可确保各方行为均符合既定的标准与规范。值得注意的是隐私并非规范的核心要素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区块链领域近十年来的重大技术突破中基于零知识证明方案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例如全球瞩目的"以太坊扩容"问题便有zk-rollup等解决方案其首要目标并非解决隐私保护问题而是提升系统的计算性能效率。在此过程中零知识证明技术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应被重点强调为实现系统可信性保障而非单纯追求个人隐私保护的目的。尽管如此在实践中我们仍沿用大家习以为常的"隐私计算"这一术语
在未来的两周期间里,我们期待与各位共同参与,围绕区块链与隐私计算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究.我们将从理论研究,算法构建,工程实践以及产业应用这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深入交流学习,并从中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