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图像处理】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图像分割

阅读量:

目录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图像分割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图像分割

K-means聚类算法可用于图像分割领域。在该领域中,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特征的区域的过程。通过K-means算法,我们可以对图像像素进行聚类处理,从而将相似特征的像素点归为同一簇,实现图像区域的有效划分。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每个像素视为一个数据点,并基于其与其它像素之间的欧氏距离进行计算,最终确定最邻近的聚类中心,并将所有相关像素归入相应簇中完成分割任务。

具体来说,实现步骤如下:

  1. 将原始图像表示为二维数组形式,在此过程中每一元素代表一个像素点。
  2. 确定需要分割成的簇的数量k,并随机设定k个初始聚类中心。
  3. 计算每个像素点与各聚类中心之间的欧氏距离,并将其归入最近聚类中心对应的簇中。
  4. 根据各簇内所有像素点取平均值来重新确定其聚类中心位置。
  5. 不断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收敛条件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为止。

聚类操作完成后,在同一簇中的像素点可被视为具有相似特性的区域。通过将它们划分为若干不同区域,则可完成图像分割的过程。

该算法采用Python语言进行开发,并专注于图像分割任务的研究与实践。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def kmeans_segmentation(image_path, K=3, max_iter=50):
    
     # 读取原始图像
    
     img = cv2.imread(image_path)
    
     # 将图像转换成一维数组形式
    
     Z = np.float32(img.reshape((-1, 3)))
    
     
    
     # 定义K-means聚类算法对象
    
     criteria =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max_iter, 1.0)
    
     ret, label, center = cv2.kmeans(Z, K, None, criteria, KMeansFlags_INIT_RANDOM_CENTERS)
    
     
    
     # 将每个像素点的标签重新变形为原图像的形状
    
     label = label.reshape((img.shape[:2]))
    
     # 创建一个空白图像对象
    
     segmented_img = np.zeros_like(img)
    
     # 根据像素点的标签,将它们分配到对应颜色的簇中
    
     for i in range(K):
    
     segmented_img[label == i] = center[i]
    
     
    
     return segmented_img
    
  
    
 # 调用示例
    
 segmented_img = kmeans_segmentation('example.jpg', K=3, max_iter=50)
    
 cv2.imshow('Segmented Image', segmented_img)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代码解读

在给定的代码中调用OpenCV库中的cv2.kmeans()函数用于执行K-means聚类算法。该函数要求输入原始图像数据,并指定目标簇的数量K值以及最大迭代次数max_iter等参数设置。运行后会返回包含聚类标签、质心坐标以及聚类惯性等信息的数据结构。随后,在处理结果时会将每个像素点的位置信息重新映射回与原始图像形状一致的空间布局,并根据每个像素点对应的聚类标签将其分配到相应的颜色簇中以实现最终分割效果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