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通证-序一:“元宇宙”和“后人类社会”
序一:“元宇宙”和“后人类社会”
一
1992年,《雪崩》由著名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出版,并获得了高度的好评。该书讲述了现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之间感知与认知的经历。然而,在30年后,“元宇宙”(Metaverse)这一由小说提出的思想却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冲击。
其重要时刻就是2021年3月10日,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作为首个将"元宇宙"理念注入招股说明书的公司之一的沙盒游戏平台Roblox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交易,在其上市首日便创下400亿美元市值纪录。此后的时间里,关于"元宇宙"的概念与相关内容迅速引发各类媒体报道,并获得了来自多个领域包括政策制定者、科技界、资本界等均给予高度关注与讨论,从而推动了对"元宇宙"这一概念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探讨这一现象的本质及其"元宇宙"定义。普遍认可的"元宇宙"定义是:"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且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数字虚拟空间。该空间不仅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空间,并且更为精确地呈现其在数字化方面的延展性特征。相比之下,在维基百科式的描述则更能体现"元宇宙"的新特性——通过增强物理现实构建出一个具有收敛性、持久性和物流能力的三维虚拟空间。
在2021年的语境下,“元宇宙”的概念已拓展至1992年《雪崩》中所述的范围:不仅包含了5G/6G、Web3.0、人工智能等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果,还涵盖了VR/AR/MR等增强现实技术的创新突破;这些变革推动了数学、量子科学等领域与信息科学的互动,在重塑科学研究范式的同时,也开创性地构建起了一套平行于传统物流系统的全息数字生态系统;这一进程不仅整合了区块链技术成就与新型数字金融产品(如DeFi、IPFS、NFT等),还极大地丰富了数字经济转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元宇宙被视为一个宏大的且具有广阔前景的投资领域,并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并延伸至相关产业链。此外,在人力社会层面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并在"后人类社会"概念下实现了深度契合。该形态不仅能够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期以及未来的太空探索阶段相媲美,在时间维度上也展现出独特的战略意义。
说明:
Web3.0、VR、AR、MR、DeFi(去中心化的金融)、IPFS、NFT
二
从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与研究宇宙历史方面的时间跨度始终相伴相生。
公园前450年,在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年代里,
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
从米利都出发送出了影响深远的作品《宇宙学》。
随后,
他的门徒德谟克利特
又完成了《宇宙小系统》这一重要著作。
正是这两部著作,
奠定了古典原子论和宇宙学理论的基础。
当人类将自身的价值观念、人文思想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并在" 宇宙"认知的基础上发展时,在这种情况下,“ 宇宙”被赋予了特定的理念后,则被称为" 元宇宙" 。从这个角度来看,“ 元宇宙”经历了三个关键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以文学、艺术和宗教为载体形成的古典形态的"元宇宙"。==西方国家如《圣经》、意大利作家但丁的经典著作《神曲》,以及达·芬奇的经典画作《蒙娜丽莎》,都可视为这一形态的具体体现。在中国文化中,《易经》作为哲学经典,《河洛图》作为象征数理的重要图形,《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则分别代表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风格与内涵。这一概念的发展与传播不仅限于西方世界,在中国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表达方式,并逐渐扩散至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美洲大陆则通过美国的文化输出、欧洲的艺术交流以及非洲与拉丁美洲的文化融合而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第二个阶段:==基于科幻与电子游戏形式的新古典"元宇宙"==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0年前雪莱夫人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与J.K.罗琳的《哈利·波特》等作品。1996年借助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开发出的Cybertown虚拟现实游戏,则标志着新古典"元宇宙"的重要里程碑。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无疑是1999年全球上映的经典影片《黑客帝国》,该影片描绘了一个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由一个名为"矩阵"的人工智能系统所控制的理想化故事。
第三阶段:以"非中心化"游戏为载体的高度智能化形态的"元宇宙"。
"元宇宙"不仅起源于游戏概念并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功能,在第三阶段的发展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就当前发展态势而言,在这一阶段内"元宇宙"的游戏化主题所构建的基础设施和框架逐渐完善;同时,在现实与虚拟空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的情况下,游戏体验已开始向现实世界的延伸拓展;在此过程中,'元宇宙'的创造者不仅仅是最初的参与者,而逐渐演变为拥有广泛所有权的一方力量,在规则制定上也由最初的玩家群体逐步演变为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决策的模式。
Roblox创始人David Baszucki首次为"元宇宙"这一概念提供了清晰定义。他将"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归纳为身份认同、社交网络、沉浸体验、流畅互动体验、多样性选择、无处不在的访问权限、经济体系构建以及文明行为准则等八项关键指标。按照Baszucki的观点,"元宇宙"不仅仅是虚拟空间的概念,更是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娱乐性体验以及展示独特内容来构建独特的数字空间,并实现深度互动体验的过程。
"元宇宙"正逐步构建其特有的架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着其核心要素和功能体系。 Beamable公司的创始人JonRadoff在其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元宇宙"构建的核心维度,并将其划分为七个关键维度:体验维度(Experience Dimension)、认知领域(Cognitive Realm)、创作者生态系统(Creator Ecosystem)、空间计算平台(Spatial Computing Platform)、去中心化网络架构(Decentralized Network Architecture)、智能交互界面(Intelligent Interaction Interface)以及基础设施模块(Infrastructure Module)。
二〇二〇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元宇宙”的相关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其一,虚拟演唱会
其二,虚拟教育
其三,虚拟金融
其四:学术活动埿
其五:虚拟创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无需过多担心身份转换的问题。他们将无需过分担心如何迅速切换身份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他们将能够自由地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在任何时间点和空间点上开启一个由数字构建而成的元宇宙,在其中进行如学习、工作等多样的活动,并享受虚拟世界的乐趣。然而目前而言,则是对于这样的复杂经济系统和社会生态而言人们的想象力仍显不足
三
2021年可以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深入掌握"元宇宙"的概念需要从技术角度进行解析。在技术框架下来看待"元宇宙"时,则将其定义为涵盖内容生态系统、区块链技术和显示引擎等核心组件的技术支撑架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突破二维局限的沉浸式虚拟空间。这种数字化存在预示着继PC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二维数字生存空间之后的新一轮全面数字化革命即将到来。
支持”元宇宙“的技术集群包括五个板块:
其一:网络和算力技术
其二:人工智能
其三:电子游戏技术
其四:显示技术
其五:区块链技术
元宇宙
四
”元宇宙“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具象的”元宇宙“是以抽象的”元宇宙“为基础的。
抽象代数所建立的同态映射与同构模型,有助于理解”元宇宙“
此外,在范畴理论这一领域中还有一个被称为"自然转换"的理论。该理论探讨了两个数学结构之间映射关系的本质,并有助于从抽象数学层面解析"元宇宙"形成的核心机制。
广袤的宇宙空间可以被视为一种平面化的存在形式,在其基础上结合人类的信息即可构建出三维世界模式。换言之,在新的系统框架下,所有的物质实体都能够以量化形式编码。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这种新型体系中,人类的记忆系统主要依赖于多维度的时间片段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基于量子力学理论框架下的"元宇宙"概念,则是由一个个能够完整记录人类全部经历的认知单元构成的信息集合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元宇宙"呈现出全息属性。
五
当"元宇宙"正处于崛起之中甚至即将迎来"爆发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时,不得不给出答案:它的主体到底是什么?也就是它的原住民究竟是什么?
当"元宇宙"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时,在真实世界的生活中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建立相应的数字身份。随后,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对传统人在生理层面、文化层面以及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存在状态进行数字化还原,并最终成为了"元宇宙"中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居民。
在数字时代文明的新形态下探讨"元宇宙"的核心议题,研究者考察了包括生物生命体、仿生智能机器人体、数字模拟主体以及信息oretic生命形式在内的多种存在形态,最终统一为有生命的(有机)实体与无生命的(非有机)存在,而这种人工智慧与基础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则定义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后人类"。
美国后现代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出版了一篇题为《赛博格宣言: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文章,在其中她将"后人类"这一概念命名为"赛博格"。这些赛博格将在未来世界中穿梭于物质与能量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重新定义了一种特殊的"人"。
美国未来学家雷·库茨维尔于1986年出版了《智能机器人的时代》一书,在该书中他将人类社会的进化概念划分为六个互相关联的发展阶段(段)。这些阶段依次为:
第一段:物质基础;
第二段:生命起源;
第三段:认知领域;
第四段:技术突破;
第五段:智能整合层;
第六段:终极超越。
在此阶段中,在经历了六次文明跃迁后,在这一阶段中,在经历了六次文明跃迁后
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我们最终会成为后人类: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中阐述道:现代生物技术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其可能进行干预并重塑人类的本质,“人性最终将被生物技术彻底剥离而导致我们不得不参与这场属于后人类的时代进程之中”。
六
虚拟世界的"元宇宙"时代已经出现,并非远期视角而是当前时代背景。这实际上意味着,在这一背景下将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如何确定“元宇宙”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
第二,如何制定“元宇宙”内在的经济规则。
第三,怎样避免“元宇宙”内在垄断。
第四,如何预防“元宇宙”的霸权主义和“元宇宙”之间的冲突。
第五,如何维系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
第六,如何协调资本、政府和民众参与创建“元宇宙”
七
第一,笛卡儿的“二元论”
第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的关系。
第三,福柯的“我应该是什么”
第四,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就是世界”。
第五,博德里亚尔的“大众化的虚无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