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性能场景之异常场景

阅读量:

遇到异常场景时, 其实大家已经接触过. 在进行功能测试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需要注意正常情况下的表现, 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 比如切换网络环境、断开网络连接以及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使用等等.

那么,在性能测试中遇到异常情况时的具体处理方式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相关测试用例才能全面覆盖这些异常情况?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关键点:一是异常场景的具体范围;二是异常场景的设计逻辑。

异常场景的范围

在异常场景中通常认为采用的是宕主机、断网络以及宕应用等测试手段。进一步而言,在主机层面上/网络层面上/应用程序层面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补充。

主机:断电、重启、关闭等。

网络:关网卡、模拟抖动,丢包,延时,重传等。

应用:杀掉进程,关闭进程等。

服务器:CPU打满,内存打满,网络打满等等。

这些操作在当前新兴的技术架构中依然具有有效性,并非如前所述仅限于基础层面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说,在这种架构下会新增更多细分的操作,并带来了几个层级的提升。例如,在原有的虚拟机层之外还增加了容器层和网关层等新层次。

异常场景的设计逻辑

从逻辑上来说,异常场景的设计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对架构进行剖析,在该技术架构中详细列出所有构成它的组件,并找出可能存在的异常点

第二步:列出异常场景,根据第一步分析的异常点设计对应的场景。

这种逻辑实现相对简单。若仅从组件层面分析问题,则能够构建统一的异常处理机制。但若从业务层面上看,则不存在一种普适性的异常处理方案;因此必须根据具体业务的需求分别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性能相关领域中,一般而言或普遍认为,在处理异常场景时并不存在统一的设计套路(即方法论)。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或实践中,人们往往依仗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直觉感受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

我为各位整理出了一份关于当前技术下异常场景设计的要点内容,并建议各位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这一份材料更好地进行相关测试工作。

图片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对职场技能

图片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