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综述2010
本文对全球IaaS市场的运营环境及其发展规模及动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包括亚马逊(Amazon)、 rackspace等国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公司进行了市场地位及发展策略的深入阐述。
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综述2010
刘黎明
2010-5
目 录
1 背景说明...................................................................................................................... 5
1.1 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IaaS)产品分类................................................................ 5
1.1.1 计算产品线............................................................................................... 5
1.1.1.1 云主机........................................................................................................... 5
1.1.1.2 云托管........................................................................................................... 5
1.1.1.3 虚拟数据中心................................................................................................. 5
1.1.2 存储产品线............................................................................................... 5
1.1.2.1 云存储........................................................................................................... 5
1.1.2.2 块设备存储.................................................................................................... 5
1.1.2.3 内容分发加速................................................................................................. 5
1.1.2.4 NOSQL 数据库............................................................................................... 5
1.1.2.5 关系数据库.................................................................................................... 5
1.1.3 网络产品线............................................................................................... 6
1.1.3.1 私有云托管.................................................................................................... 6
1.2 云计算产业链概述.............................................................................................. 6
1.3 前提与假设......................................................................................................... 7
2 IaaS市场规模估测......................................................................................................... 8
2.1 全球IaaS市场规模.............................................................................................. 8
2.2 中国市IaaS场规模............................................................................................ 10
3 国内IaaS市场分析...................................................................................................... 11
3.1 国内IDC行业经营模式..................................................................................... 11
3.2 国内IDC行业产品化能力和技术水平现状......................................................... 11
3.3 国内IaaS行业状况............................................................................................ 12
3.3.1 独立IDC服务商...................................................................................... 12
3.3.2 电信运营商............................................................................................. 12
3.3.3 传统IT和互联网企业.............................................................................. 12
3.3.4 初创企业................................................................................................. 13
3.4 进入IaaS市场的潜在企业分析.......................................................................... 13
4 国际IaaS市场分析...................................................................................................... 13
4.1 国际市场概览.................................................................................................... 14
4.2 Amazon AWS...................................................................................................... 14
4.2.1 市场份额与地位...................................................................................... 14
4.2.2 目标客户................................................................................................. 17
4.2.3 技术策略................................................................................................. 17
4.2.3.1 以开源和免费软件为基础自助开发................................................................ 17
4.2.3.2 为潜在客户设立技术门槛.............................................................................. 18
4.2.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18
4.2.4.1 不断创新,保持创新领导地位....................................................................... 18
4.2.4.2 持续提供创新产品来满足开发者群体针对基础设施管理需求以及支持开发分布式应用。
4.2.4.3 构建能够让客户和软件开发者共赢的平台..................................................... 19
4.2.4.4 用事实标准对抗开源和标准组织................................................................... 20
4.2.4.5 坚持API为主要产品使用形式...................................................................... 20
4.2.4.6 坚持按需付费和公平对待所有客户的原则..................................................... 20
4.2.4.7 以线上资源建设和社区建设代替免费客户服务.............................................. 20
4.3 RackSpaceCloud.................................................................................................. 21
4.3.1 市场份额与地位...................................................................................... 21
4.3.2 目标客户................................................................................................. 21
4.3.3 技术策略................................................................................................. 21
4.3.3.1 收购公司快速获得技术和运维能力................................................................ 21
4.3.3.2 降低潜在客户技术门槛................................................................................. 21
4.3.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21
4.3.4.1 以开放打消客户的平台锁定顾虑................................................................... 21
4.3.4.2 以开源打造另一个互操作和实现阵营............................................................ 22
4.3.4.3 以直接竞争者提升自身形象.......................................................................... 22
4.3.4.4 以免费但最小化的客户支持吸引个人用户..................................................... 22
4.4 Gogrid............................................................................................................... 22
4.4.1 市场份额与地位...................................................................................... 22
4.4.2 目标客户................................................................................................. 23
4.4.3 技术策略................................................................................................. 23
4.4.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23
4.4.4.1 保持客户的惯性............................................................................................ 23
4.5 Joyent................................................................................................................ 23
4.5.1 市场份额与地位...................................................................................... 23
4.5.2 目标客户................................................................................................. 23
4.5.3 技术策略................................................................................................. 24
4.5.3.1 弱化底层强调抽象........................................................................................ 24
4.5.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24
4.5.4.1 从架构上帮助客户........................................................................................ 24
4.6 Google............................................................................................................... 24
4.6.1 市场份额与地位...................................................................................... 24
4.6.2 目标客户................................................................................................. 24
4.6.3 技术策略................................................................................................. 24
4.6.3.1 利用自身搜索架构的基础搭建PaaS平台....................................................... 24
4.6.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24
4.6.4.1 跟随策略...................................................................................................... 24
5 总述........................................................................................................................... 25
插图目录
**
**
插图 1:云计算产业链....................................................................................................... 4
插图 2:全球2009-2013年IaaS市场规模........................................................................... 8
插图 3:中国2010-2013年IaaS市场规模 .......................................................................... 9
插图 4:中国2010-2011年可能进入IaaS市场的企业......................................................... 11
插图 5:国际IaaS市场主要服务商产品概览..................................................................... 12
插图 6: AWS产品组合概览............................................................................................. 13
插图 7: EC2的搜索趋势................................................................................................. 14
插图 8: AWS消耗流量与Amazon.com 消耗流量对比....................................................... 14
插图 9: AWS S3存储的对象个数.................................................................................... 16
插图 10: Amazon AWS 产品公告发布密度示意图 .......................................................... 18
插图 11: IaaS市场竞争力态势......................................................................................... 23
1 背景说明
1.1 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IaaS)产品分类
1.1.1 计算产品线
1.1.1.1 云主机
云主机是一种集成了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的IT基础设施租赁服务,并在云计算模式下提供按需使用的云服务能力和按需付费的服务模式。
1.1.1.2 云托管
云托管是一种集成了计算资源、存储系统以及网络架构等基础设施,并融合了安全防护、负载均衡调度以及性能监控等高级功能于一体的IT综合服务模式。这种模式遵循云计算下的资源弹性伸缩和成本分摊原则,在为企业提供灵活的应用部署方案的同时实现按需使用和按需付费的服务机制。
1.1.1.3 虚拟数据中心
虚拟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适量弹性扩展容量的同时显著提升其资源管控水平。客户可享受多台物理服务器所构成的独特专属云服务。根据实际需求客户即可实现对虚拟数据中心所管 physical servers的数量灵活配置以及对这些 physical servers 资源聚合与共享管理的能力。
1.1.2 存储产品线
1.1.2.1 云存储
云存储为客户提供通过互联网获取存储能力的服务。
该平台包含用于存取数据的网络服务编程接口。用户可随时通过网络使用这些接口及存取数据。
任何用户都能享受该服务带来的强大扩展能力、可靠的安全保障以及高效的成本效益。
1.1.2.2 块设备存储
该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块设备级别的专用存储方案,并作为与云主机协同工作的独立专用硬件存在。该方案赋予了云主机可扩展性和高度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适用于需要运行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其他依赖裸硬件应用的情形。
1.1.2.3 内容分发加速
通过与云存储服务的协作实现个性化的内容分发加速功能。内容分发加速能够为储存在云存储中的对象——如常规文件以及实时流数据——分配至目标用户的专用缓存节点中,并能够让目标用户迅速获取并下载位于云存储中的相关数据。
1.1.2.4 NOSQL 数据库
NOSQL 数据库包含一种高性能、灵活扩展且直观易懂的简单数据库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持存储海量键值对形式的数据,并且能够快速进行索引和检索操作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1.1.2.5 关系数据库
通过互联网使用关系数据库可以便捷地完成简历制作、数据管理和系统扩展;同时实现一个全面功能的关系型系统。
1.1.3 网络产品线
1.1.3.1 私有云托管
私有云托管通过VPN技术实现客户内部IT基础设施与云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的安全无缝对接。 该方案充分支持客户利用云服务提供商的丰富资源架构进行业务扩展,并能整合企业现有的安全防护体系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至所采购的云服务资源中。
1.2 云计算产业链概述
为了深入分析IaaS市场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我们有必要对云计算市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并探讨云计算市场与整个信息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 很明显, 在整个信息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的概念已趋于统一。然而该市场规模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估测。其原因在于多数市场调研机构将各类互联网服务笼统归入云计算范畴;而另有部分机构仅专注于IaaS、PaaS及SaaS细分领域;因此各家机构对未来三年市场的规模预测区间却相差甚远:从2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不等
比如,
Gartner近日预测全球云服务市场未来三年内将以年均16.6%的速度增长。
该行业预计将从2010年的586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488亿美元,
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一统计结果几乎涵盖了所有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企业。
| 插图 1:云计算产业链 |
|---|
云快线认为,云计算产业链生态系统可以参考下图:
该市场主要涵盖众多传统硬件制造商,并非仅有这些企业
云计算解决方案向客户提供公共云与私有云等相关的软件和服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该市场于2008年末初步形成,并逐步发展成熟;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主要实施基础是虚拟化管理系统软件;目前参与这一市场的组织多为原来从事虚拟化管理系统软件相关业务的企业家或团体;主要包括IBM、惠普、微软、思杰(Citrix)、SUN(Qlayer)、红帽(Redhat)以及诺维亚(Novell)。
INFRA-MANAGEMENT即服务模式下,通过弹性定价提供基于云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当前主要参与者包括AWS云平台,RACKSPACE CLOUD平台,Gogrid,Gridlayer,flexiscale.elastichosts.Terremark及Newservers等.
软件即服务(SaaS),是一种基于一套全面的基础设施的应用交付模式;它整合了从应用程序设计到部署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按需使用的云服务资源,并非依靠传统的预设场所支撑企业进行软件开发。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Google AppEngine、Microsoft Azure、GigaSpaces、Joyent以及Force.com等。
软件即服务和一切即服务(XaaS)旨在为各种具体应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该市场主要由最终消费者使用,并涵盖了像salesforce.com、NetSuite这样的企业平台以及其他知名公司如zoho、google等
1.3 前提与假设
我们这里给出云计算的严格定义。
云计算 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商业模式的集合称谓:
- 基于互联网提供的自助式服务 。
- 迅速或快速地进行资源部署或服务获取 。
- 按需进行扩展并加以利用 。
- 根据使用的规模来计费 。
本文将归因于满足以上条件的相关服务市场以及相关的上下游市场,并将其定义为云计算市场或云计算产业链市场。
本文将将满足以上条件的服务称为为云计算服务 。
云计算服务我们不包括设备制造商基础设施运营商以及软件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些公司它们构成整个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服务涵盖IaaS即云计算PaaS平台即云计算以及SaaS软件即云计算
在SaaS领域中不应包含XaaS类服务, 如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页游戏、即时通讯以及增值服务等业务范畴。我们将其界定为一个新兴且狭隘的云计算特性相关的软件即服务市场, 其主要包含通过互联网提供 traditionally desktop 和企业内部软件, 并满足云计算特性的一系列服务。
将 Iaas 市场定义为符合云计算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设施服务市场。通常情况下,默认情况下传统类型的 CDn 不计入 Iaas 市场范畴;而基于云存储技术实现的 CDn 则被纳入其中。考虑到 PAs 和 IAS 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默认情况下 PAs 的服务范围将被包含在 IAS 中。
2 IaaS市场规模估测
2.1 全球IaaS市场规模
为了估算全球IaaS市场规模,在此之前我们通常会关注主要IaaS服务商的销售收入情况。
- 亚马逊网络服务
亚马逊并未在财报中单独列出其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收入数据。基于财务报告以及所使用的ec2服务器数量(约4万台)的数据基础,我们进行了初步预测。
亚马逊并未在财报中单独列出其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收入数据。基于财务报告以及所使用的ec2服务器数量(约4万台)的数据基础,我们进行了初步预测。
2009年,AWS收入约为170million美元。2010年,预计为300million美元。
- Rackspace
Rackspace于2009年通过云计算业务实现了56.4百万美元的营收,并较上年度增长了124.8%。其总营收达到629百万美元的规模。公司用户的数量从2008年的34,820增至71,621名。
- Savvis
在2月份结束时完成了年度目标设定并成功达成这一目标。截至今年截至二月份已累计实现超过16百万美元的销售额。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我们的运营表现依然稳健且维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25%的环比增长和105%的同比增长。
- Terremark
本季度云服务收入为17.2百万美元,在同比提升的基础上达到30%的增长率。本季度总运营收益达74.3百万美元,在同比增幅方面较以往有所提升。而截止至当前阶段的结束时间点
在2009年6月末的那个财季期间,Terremark云计算营收达到250万美元;预计Terremark在整年的云计算营收将达到2,770万美元。
- Joyent
Tier1 Research 预期在2014年的运营收益将达6.37亿美元。(此处可能存在笔误或格式问题)该公司的注册用户数量约为两万五千名。(注:"client"应写作"registered user")其他渠道统计显示其注册用户数达一万多个,并认为这些数据更为可靠。我们估计Joyent在这一年内的营收将达8.37亿美元。
- Gogrid
我们预测Gogrid在2009年的云计算收入约为Joyent的一半,即12,000万美元。
根据Gartner的数据,在截至2009年的调查中,IaaS市场的规模已达12亿美元,预计到截至期的三年后(即截至到2012年),该规模将扩大至49亿美元左右。我们推测该数值略高于实际市场情况。按照预测的60%增长率计算,到今年(即截至到目前)全球IaaS市场的规模约为 19. 8 亿 美 元 , 到 明 年 (即截至到目前的一年之后)将扩大至约 3 亿 羾 美 元 , 而到后年(即截至到目前的两年之后)则将达到约$ 4 9 . 美 元 。
我们通过测算得出结论:AWS在2009年的收入约为170 million(基于乐观假设),而rackspace云计算公司的年收入则为56.4 million美元。此外包括Savvis 7.4百万美元、Terremark 27.7百万美元、Joyent 25 million以及Gogrid 12 million等公司的贡献,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总计达到298.5 million美元
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参考的数据图表显示,在采用IaaS服务的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六家主要服务商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其次分析发现,在技术与产品化能力方面要求较高的IaaS服务提供商往往难以维持较低规模带来的开发成本;再次考虑到行业门槛较高特性导致小型服务商往往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市场幅员辽阔还有一批本地化的IaaS服务商存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这六家主要服务商虽然占据了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但完全垄断美国IaaS市场仍显不足;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推测2009年美国IaaS市场的预计规模约为4.975亿美元
鉴于目前欧洲以及其他地区已知的IaaS服务提供商数量有限,并基于这一前提条件,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默认美国以外地区的IaaS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约为20%,这一比例的增长趋势是由于持续提升的服务提供商数量以及市场需求。由此推断全球IaaS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达到6.21875亿美元
我们调整后的年增长率设定为60%。至2014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每年分别为 8,833.3 million美元、 8,833.3 million美元、 8,833.3 million美元以及 8,833.3 million美元。
这个数字略低于Gartner报告,但我们认为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经统计数据显示:
我们假设,2007-2009年,IaaS与IDC的规模比加速上升,假设2007年IaaS规模为IDC的0.8%,2008年为IDC的2.2%。因此,2007年全球IaaS市场约为0.72亿美元,2008年全球IaaS市场为2.61亿美元,2009年全球IaaS市场约为621.875million美元,则2010年市场规模为995million美元,2011年为1592million美元,2012年为2547.2million美元,2014年为4075.52million美元。
| 插图 2:全球2009-2013年IaaS市场规模 |
|---|
在7月下旬,Gartner公司的报告展示了企业应用软件SaaS市场的规模数据,显示该市场将在未来一年内从2009年的75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达到85亿美元,增幅预计为14%
据估算,在2009年全球PaaS市场规模约为1亿美元。由于缺乏准确数据这一事实,在缺乏可靠依据的情况下,默认情况下只能基于仅向这些提供PaaS服务的企业进行分析或者观察这些特定PaaS服务的用户群体规模以及其在企业收入中的占比也很有限这种状况促使我们作出初步判断
200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为92.21875亿美元。
2.2 中国市IaaS场规模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IDC市场在2009年的规模达到7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率为25.1%.
基于三网融合带来的正面效果及监管政策严格的负面影响这一前提假设下,在未来几年间预计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0%,其中中国IDC行业规模在2010年达到87.36亿元,在随后两年分别增长至104.8亿元(2011年)和125.8亿元(2012年)。
亿元,2013年为151亿元。
我们预测中国的IaaS市场将在2011年左右达到全球IDC市场的基准水平(相当于IDC市场规模的0.8%),随后在2012年显著增长至该比例的约两倍(即达至约2.2%),并继续以超过一倍的速度发展,在未来几年内有望突破4.19%的增长水平
据此可以测算,中国IaaS市场2011年0.84亿元,2012年为2.77亿元,2013年为6.33亿元。
2010年,中国的基本情况为出现1-5家IaaS服务商,但总收入应该在1500万人民币以下。
| 插图 3:中国2010-2013年IaaS市场规模 |
|---|
3 国内IaaS市场分析
3.1 国内IDC行业经营模式
从经营模式上,可以讲IDC行业分为如下几类:
l 大规模转售模式:主要由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服务,在其机柜资源和固定带宽服务下向客户提供完整的网络基础设施配置方案
该模式主要面向小型企业及个人用户,并由包括部分大型IDC运营商以及一些中小型第三方IDC服务提供商组成。该模式提供多种配置选项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小型规模化的服务器和网络资源销售方案。
l 集约型服务:基于IaaS的服务模式,在对资源进行精细粒度计量与计价的基础上提供基础增值服务。
3.2 国内IDC行业产品化能力和技术水平现状
国内IDC服务商经过十年的发展,在技术储备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少数企业已建立了基础的技术储备。就虚拟主机及VPS服务而言,在采购渠道上多倾向于选择已有的国外或本地成熟解决方案,并通过搭建网站实现后端运维与系统管理功能。这些企业通常无需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开发工作。
部分主机托管或主机租用服务提供商能够自行开发客户管理系统(CMS),但其余的运营及业务流程均需手动完成;尽管这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能力实现自动化处理(如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但这些服务依然紧密关联着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服务中基于物理服务器的支持性流程。
大多数企业由于采购获得的整体业务体系未能有效理解技术发展动态和开发创新的产品。
3.3 国内IaaS行业状况
基于上述分析, 2010 年可被视为中国 IaaS 市场的萌芽期, 在这一时期预计将会出现 1 至 5 家专注于提供中国内地 IaaS 服务的企业. 然而, 在 201 年时, 中国 IaaS 服务整体收入预计不超过 1.5 亿元人民币.
2011年IaaS服务将呈现初步规模,并预计将在未来内发展成为2-3家主要的IaaS服务商的同时分割1.05亿元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在推动下,在未来内将新诞生大约10家左右的新IaaS服务商。
下面分析IaaS市场的潜在进入者。
3.3.1 独立IDC服务商
企业群体中最易于理解云计算模式的,同样也是最先体验到IaaS带来的挑战或压力的企业群体
在本质上,IaaS服务与传统IDC服务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此外,在其中积累的一些基础设施运营经验是可以进行分享的。因此,在理解云计算模式方面,独立运营的IaaS服务商往往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对云计算模式的理解与应用。
而iaaS服务为传统IDC服务提供了替代方案,并因此导致独立IDC服务商面临由IaaS带来的挑战
该群体最终将会分为两个子群体:其中一类将积极应对IaaS的变化,并采取大刀阔斧的发展策略来开展IaaS业务;另一类则因过分依赖传统IDC业务所带来的营收压力,并采取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而选择固守传统IDC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类中也包括着那些采取折中方案的群体:他们不仅不会完全放弃现有服务(如传统的IDC),还可能会开拓新公司来发展IaaS业务。
这类企业包括:世纪互联,万网,新网,蓝汛、网宿、电信通。
这类企业相对来说,IDC运营基础较强,决策力较强,执行力较强。
3.3.2 电信运营商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目前共有三家,在IDC领域实力较强的仅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企业。然而,并非仅有这两家主体有机会参与IaaS领域的竞争与扩展。地方公司或某些数据中心可能选择投资或合作进入该领域。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传统IDC粗放式运营模式后, 中国电信运营商正逐步转向提供更加专业的IaaS服务,以应对当前带宽业务发展受限的情况。
这类企业相对来说,IDC运营基础较差,决策力较差,执行力较强。
3.3.3 传统IT和互联网企业
大型IT企业的传统模式与同类型的企业存在相似的发展轨迹,在核心业务领域上则有所差异。这些实体可能采取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来整合现有IT资源以及内部系统的研发能力,并将这一优势逐步拓展到云计算服务领域
这类企业包括:新浪、网易、腾讯、阿里巴巴、联想。
这类企业相对来说,IDC运营基础较好,决策力一般,执行力较强。
3.3.4 初创企业
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在IaaS市场上拓展业务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显著的挑战性
这类企业包括:瑞豪开源等。
这类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在IDC运营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但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和较高的执行力。然而,在产品创新及决策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资源整合与市场营销方面则存在明显的短板
3.4 进入IaaS市场的潜在企业分析
从上述各类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度、执行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察,并参考一些官方发布的资料以及非官方的消息来源,在系统性地评估这些企业在未来一年中成功参与IaaS市场的能力基础上,得出了以下图表所示的结果
| 插图 4:中国2010-2011年可能进入IaaS市场的企业 |
|---|
其中世纪互联已成功实现了基于云计算线路下的专用主机方案;蓝汛已成功部署了基于C3平台提供的云服务;而新浪则已采用Sina公司的应用引擎方案。
目前蓝汛C3服务正与Joyent进行协作,并主要依托于Solaris平台。该服务正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网宿正在组建云计算团队。
腾讯已经于Nevell成立实验室,探索IaaS业务。
4 国际IaaS市场分析
如“前提与假设”章节所示,我们将PaaS放入IaaS市场分析。
国际IaaS市场目前由若干重要服务提供商涵盖:包括Amazon、Rackspace、Joyent、Gogrid、Terremark、Savvis、Google及Microsoft等主要企业
4.1 国际市场概览
该部分将列出主要的IaaS服务提供商以及PaaS服务提供商的产品。
| 插图 5:国际IaaS市场主要服务商产品概览 |
|---|
其中 Amazon 和 Google 被归类于 传统互联网企业;而 Rackspace、Gogrid、Savvis 和 Terremark 均是从 传统 IDC 业务拓展而来。
其中电信运营商Verizon采用云计算服务(Computing As a Service)以及云存储技术(Cloud Storage)拓展其业务范围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aaS)领域。
然而尽管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市场份额与行业影响力通常不足以被视为主要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在中国当前环境下由于宽带业务具有垄断性质以及相关法规尚不完善性的制约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对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aaS)市场的潜在影响程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4.2 Amazon AWS
4.2.1 市场份额与地位
Amazon占据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并确立了稳固的行业地位。目前AWS不仅在产品线方面表现最为广泛和全面,在其生态网络中也涵盖了最为庞大的服务网络。
从2006年初开始至今,在云计算领域已经推出了14款IaaS类软件及3款PaaS类软件。这些服务涵盖了计算资源(包括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内存弹性技术)、存储资源(涉及块存储和对象存储)、网络资源(包含虚拟专用网络)以及消息传输(采用实时传输技术)和数据库资源(支持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 插图 6: AWS产品组合概览 |
|---|
据报道,硅谷使用IaaS的公司中,70%使用的是Amazon AWS的服务。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6年时,AWS的带宽和营收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到了2007年之后流量消耗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趋势。基于这一观察结果我们预测未来几年AWS的增长速率将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此外结合"EC2搜索趋势"这一数据指标我们有理由相信自2011年开始后AWS的服务量将稳步提升
| 插图 7: EC2的搜索趋势 |
|---|
| 插图 7: EC2的搜索趋势 |
|---|
| 插图 8: AWS消耗流量与Amazon.com 消耗流量对比 |
|---|
根据上文的预计, 2009年,AWS收入约为170million美元。2010年,预计为300million美元。
我们初步预计2007年AWS收入65billion美元,2008年AWS收入100million美元。
根据最新报告的数据表明,在过去几年中云计算服务领域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Other类别主要由非零售活动构成, 包括亚马逊企业解决方案计划、亚马逊云服务以及营销与促销活动等. 我们估计第一类占总比例约40%, 第二类接近40%. 该数目大致符合这一比例要求.
基于上文的分析结果表明
由此看出,AWS占全球IaaS的市场份额:2007年90.28%,2008年38.3%,2009年27.3%,2010年30.15。
我们判断为2011年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一年,在此期间云服务提供商几乎仅限于亚马逊一家而导致其占据了高达98.5%的市场份额
但在基础设施领域内实现长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30%-40%的市场份额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事宜。然而,在未来几年内,亚马逊AWS凭借其先发优势、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品牌知名度等多重因素将能够实现这一市场占比目标。
我们也同时看到其在服务稳定性、免费客户支持、性价比上并无优势。
4.2.2 目标客户
其目标客户定义为具备软件开发相关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系统运维工程师以及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和科研机构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90个国家及地区共计40万左右的应用开发者正在使用AWS构建应用。据报告指出,在2010年这一领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其中约60%至80%来自Facebook最受欢迎的游戏。
| 插图 9: AWS S3存储的对象个数 |
|---|
S3上所存储的数据量自2009年3月达到54百亿后,在同年四月至次年三月期间跃升至1.6万亿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间段内该平台还经历了关键的增长节点:在当年四月份时为5百亿,在次年十月份则升至约34.875亿(即约比前一阶段高出一半),而在去年第三季度则进一步增长至约81.67亿
4.2.3 技术策略
我们通过分析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及客户的使用场景和合作伙伴的技术需求来研究亚马逊AWS的技术策略。
4.2.3.1 以开源和免费软件为基础自助开发
在实现方面, Amazon 采用基本免收费用或仅收取少量费用的软件系统作为运营基础.
另一种形式为开源软件,在主要操作系统采用Redhat的情况下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又减少了开发维护的成本,并可获得一些关键开源软件的商业支持(例如xen)。另一种形式为亚马逊在其运营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软件体系架构(例如Dynamo)。
采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技术实现上具有显著优势,并能有效提升整体效能水平;这种模式能够实现最大规模的软件能力投入最小化
在此框架下, 运营 software 和业务 system 都是自行开发的. 这样的 software 无法购买商业版本, 也无法向外出售此类 software. 这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核心环节, 选择自主开发的方式无疑是最合理的做法.
4.2.3.2 为潜在客户设立技术门槛
值得进一步了解的是亚马逊AWS的技术策略。这是一个专为具备一定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士以及需要处理网络系统的管理者设计的技术基础设施平台。
Amazon AWS在其早期阶段(即最初两年时间里),并未提供图形化管理界面(包括购买界面),因此用户必须依赖控制台面板和RESTful API接口来配置基础架构。然而,在AWS中并不存在针对包可用性的自动保证功能(即所谓的“网络可用性保障”),因此该服务要求客户采用原有的手段自行负责分布式应用的可靠性问题。这两个主要缺陷使得最初的用户群体几乎全都是开发人员。而开发人员往往最能接受这种按需付费的服务模式(虽然这一概念最初看似有些不合常理——专门有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也清楚基础设施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在特定环境下(即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并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级用户提供者和普通个人用户),AWS得以顺利发展起来。
在初期阶段, 缺乏开发技能, 因此无法理解AWS的API文档或操作说明, 也无法正常使用相关服务. 即使随后提供了Console界面作为图形化的访问入口, 从而降低了获取和使用的技术门槛, 但缺乏必要的技术背景知识仍然使得用户无法充分 utilize AWS 的各种服务. 然而更为关键的是, 图形化界面的功能始终存在不完善之处.
4.2.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4.2.4.1 不断创新,保持创新领导地位
AWS凭借其在IaaS服务商中的创新能力,在维护市场主导地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AWS展现了其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和高效率。该图表详细说明了AWS发布产品的频率和更新内容;这些更新涵盖新产品发布、功能特性变更以及工具和技术合作信息。
| 插图 10: Amazon AWS 产品公告发布密度示意图 |
|---|
| 插图 10: Amazon AWS 产品公告发布密度示意图 |
|---|
经分析可知,在2006年之后的时间里,AWS的产品公告发布频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在过去四年期间,该平台累计发布了超过一百四十项公告,其中涵盖了超过一百一十个产品功能或更新信息。
凭借这一项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在产品线和产业链生态网络方面均展现出了卓越表现,在服务对象覆盖范围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从我们对Amazon的跟踪分析来看,在过去几年中该公司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并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4.2.4.2 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以满足开发者群体对基础服务管理及支持分布式架构开发的需求。
AWS为开发者和基础设施管理者提供便利和创新的产品。
AWS的IaaS产品及其部分PaaS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传统基础设施的使用体验和计费模式;与此同时,它们始终致力于平衡开发者现有的技术能力与新兴的应用架构需求之间的关系。这一切变革都是为了使开发者能够轻松构建可扩展的网络应用,并为应用部署者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部署和扩展服务。由于新的体验模式和计费结构的引入,在这种环境下开发者以及中小企业管理者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构建出具有高扩展性的网络应用系统。
AWS是为有技术背景的开发者和基础设施管理者提供的产品。
最初设计目标就是为拥有丰富技术背景的专业开发者以及基础设施管理者提供一系列的应用开发与部署服务方案。
即便随后引入了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界面操作方式,并没有降低其作为专业级IaaS服务的本质定位。
这一特点与Rackspace早期推出的Mosso计划以及随后推出的Cloudsites方案存在显著差异。
4.2.4.3 构建能够让客户和软件开发者共赢的平台
AWS搭建了一个涵盖多样化的客户群体、软件开发公司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共赢平台,并同时包含传统的企业软件开发商。
AWS通过开放其支付与开发者代收费服务,在线提供计费能力与支付功能给软件开发者及传统软件开发商使用。这些服务使后者能够为AWS上的众多IaaS(即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服务用户提供支持和服务。
AWS通过创业公司挑战赛、合作营销等方式帮助创业公司、中小企业成长。
4.2.4.4 用事实标准对抗开源和标准组织
AWS没有直接参与任何开源项目和标准化组织。
自2008年起,在云计算领域陆续涌现了众多开源项目以及大量标准化组织。这些项目与组织致力于制定云计算的时间框架,并在API及互操作性方面制定相关标准;然而,在AWS这一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中并未主动参与此类工作。即便是一些具有声明性质的组织,在AWS面前也未加入这一行列。
我们相信AWS在IaaS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并且是最有可能成为市场事实标准的组织。因此无需参与当前标准组织内的竞争。不应被视为傲慢与自闭的表现而应视为自信与实力的选择
4.2.4.5 坚持API为主要产品使用形式
该系统在实现资源分配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灵活性与高效性,并且在功能扩展性方面也具备明显优势。同时,在用户体验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与改进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此外,在开发效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4.2.4.6 坚持按需付费和公平对待所有客户的原则
AWS的产品均采用按需付费模式,在费用计算上达到了极高的精细度,并非仅仅按照统一标准收费。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精确至对访问次数计费,并且还能够根据不同的访问类型区分了PUT与GET操作的具体执行情况。其主要目标在于准确评估各客户对资源的使用与消耗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另一种实现公平的方式是实施基于需求的计费制度,并采用单一计费方案覆盖所有潜在用户群体。不论客户来自哪个国家、不论是哪类企业规模还是何种服务用量多少的情况下,这种计费模式都将统一标准应用到每一位用户身上。亚马逊云计算平台持续降低了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策略,并非仅针对特定群体而是采取了更为激进的价格调整措施——即一次性进行永久性调整计费策略。亚马逊云计算平台通过这一计费模式实现了成本支出与各类客户的共同分担。
根据需求付费,并搭配一套定价机制以保持客户之间的公平性。不论是个人开发者还是大型企业都能获得相同的服务水平和高性价比的服务。
4.2.4.7 以线上资源建设和社区建设代替免费客户服务
AWS不提供任何免费客户服务方案,并且其提供的付费客户服务项目成本较高:按客户的月付费比例计算,基本客服套餐最低收费为每月100美元;全天候技术支持服务则要求客户支付更高的费用,最低收费为每月250美元。
但是AWS提供了丰富且多样的线上资源,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介绍和说明。此外还涵盖介绍性资料、官方文档以及使用指南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通过举办论坛活动促进了一个活跃的用户社区。一方面用于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促进客户间经验交流并解答使用中的问题。同时还有数名AWS工作人员定期解答典型的技术问题。
这种客户支持方式与AWS的开发者客户定位和规模性密切相关。
4.3 RackSpaceCloud
4.3.1 市场份额与地位
RackSpacCloud在其云服务-as-a-service(IaaS)市场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且是全球IaaS市场中的卓越表现者。同时以其开放性著称。
RackSpacCloud在2009年时的市场占有率约为9.07%,与Amazon AWS 并列排名第二。该平台主要包括三个主要产品类别:云网站、云服务器和云文件存储系统。
4.3.2 目标客户
RackSpacCloud开始定义为面向中小个人用户。
RackSpacCloud目前拥有约10万个客户,一个季度以1万客户的速度增长。
RackSpacCloud提供了一系列基础级的IaaS服务包以应对基本的计算与存储需求,并特别定位为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群体。在服务器产品线中进行的操作系统更换与配置调整等操作,则是专门为了适应中小客户需求而设计的产品特性。
包括CloudFiles向客户提供一个月的免费试用服务;此外还提供客户技术支持;这些都是专为个人客户提供以提升用户体验的吸引力方案。
4.3.3 技术策略
4.3.3.1 收购公司快速获得技术和运维能力
RackSpacCloud整合了三个部分:Mosso CloudSites于2005年创立后逐步发展至2008年期间展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然而CloudSites主要提供的是托管服务;要成为IaaS服务商则需提供基础计算与存储服务;早期经营较为稳健的初创企业包括 SliceHost 和 Jungle Disk;通过并购活动,Rackspace得以完善其产品组合;Avoiding the need to develop foundational computing and storage services from scratch, as well as the associated challenges in operations and customer acquisition,Rackspace leveraged its existing resources to rapidly establish itself as a leading IaaS provider.
4.3.3.2 降低潜在客户技术门槛
CloudSites自成立以来专为个人网站管理者提供托管服务。无需具备专业基础设施知识或技术技能基础。
而在此之后的产品CloduServers和CloudFiles,其API也相对精炼。
4.3.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4.3.4.1 以开放打消客户的平台锁定顾虑
CloudServers和CloudFiles的API接口均遵循了Creative Commons 3.0 Attribution许可协议,在此框架下使其他厂商得以更加灵活地利用该API接口,并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
在AWS拒绝明确说明其API许可协议的情况下,Rackspace采取了开放策略,并同时实现了事件营销以及拓展产业链朋友圈的目标效果
4.3.4.2 以开源打造另一个互操作和实现阵营
Rackspace逐步加大了对开源的支持。
在2009年7月发布API时采用了Creative Commons 3.0 Attribution 许可协议,并随后又发布了与多种开发语言兼容的开放源代码项目。这些开源项目的发布旨在为各开发语言开发者提供便捷访问和利用这些API的支持。
2010年七月,Rackspace携手NASA等多家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宣布启动了OpenStack开源项目,该平台开发团队表示负责构建CloudServers及CloudFiles基础设施管理相关代码,承诺未来将基于此平台持续开展相关业务。若属实,本项目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首个由大规模IaaS服务提供商投入自身运维系统部分的开源计划,其余功能则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IaaS实施参考方案,并推动云计算间的互操作性和标准化进程。其主要商业动机在于营销及产业链整合之外的因素——即希望通过引入该参考架构来吸引更多私有云及公共云采用其技术路线,在技术体系上与其竞争对手亚马逊AWS形成差异化竞争
4.3.4.3 以直接竞争者提升自身形象
RackspaceCloud从战略角度来看视AWS为其主要竞争对手,并且在市场推广和产品规划方面采取了与AWS高度契合的措施。
比如当人们普遍关心AWS API已被广泛使用时,在Amazon并未明确说明其API授权方式的情况下,RackspaceCloud将采用Creative Commons 3.0 Attribution许可协议来发布该API。
当RackspaceCloud发生机房故障时,在于不仅与AWS同样公布事故经过,还及时告知了实时的应对措施。
在RackspaceCloud的产品介绍页面中有一栏产品对比栏,在其比较对象方面,并非仅限于传统云服务器托管服务和其他基于即à服务的提供商,在这里仅限于AWS提供的产品。
尽管RackspaceCloud在产品创新和影响方面短期内难以赶上AWS,在某些关键领域仍具有较强的优势,并且其针对AWS的市场策略以及开放的姿态,则无疑将自己成功树立为AWS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且通过开放赢得了部分市场份额的好感
4.3.4.4 以免费但最小化的客户支持吸引个人用户
个人用户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虽然其月均消费金额不高,但也渴望通过优质的客户服务获得充分的支持与协助。RackspaceCloud凭借提供免费但仅限于最基本、最基础项目的维护支持服务,在有效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
RackspaceCloud为用户提供网络聊天服务和免费电话支持;然而,RackspaceCloud将服务覆盖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定,例如将支持局限于硬件问题、网络问题以及数据中心内部的问题.
4.4 Gogrid
4.4.1 市场份额与地位
Gogrid占据较小市场份额。其业务模式主要以传统IDC物理服务器和IaaS方式进行发展,在这一市场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该2023年全球IaaS市场在2.48%左右。
该平台主要特点包括:采用混合托管模式(物理与虚拟 server结合),配置了F5硬件负载均衡设备,并保证所有 server的高可用性。
该平台的赔偿方案相当于一年内无任何服务中断的时间段内均可享受免费服务。
Gogrid以提供计算能力和块设备存储能力为主。
Gogrid是IDC服务商ServPath设立的子公司。
4.4.2 目标客户
该公司的目标群体包括那些既愿意体验IaaS服务又较为倾向于依赖硬件能力保障的较为保守的用户群,在这其中以企业为主。
这些客户需要较好的可靠性、网络质量和硬件能力。
Gogrid将AWS和RackSpace定义为直接竞争对手。
产品于2008年3月正式发布,在截至2008年6月底的约3个月时间内发展至1千客户规模。据预测其将以每季度15百客户的速度持续增长,在当前阶段 client number 已维持在约一万左右
4.4.3 技术策略
基于分析表明,Gogrid很可能主要由ServPath的人才构成。这种结构在服务传统独立数据中心(IDC)时展现出更高的相似性特征。这促使他们发展出一套混合托管体系,并采用F5技术作为支撑。
4.4.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4.4.4.1 保持客户的惯性
或许客户仍会继续使用物理服务器?他们或许仍会对昂贵的硬件抱有信任?鉴于此,Gogrid决定采用混合托管策略来与其它企业竞争。
4.5 Joyent
4.5.1 市场份额与地位
Joyent拥有少量的市场份额,拥有一定的营销能力。
2009年其IaaS市场份额为4.02%。
主要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器与虚拟数据中心租用服务;其主要产品涵盖IaaS解决方案与应用架构解决方案两大类。公司声称能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I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以及SaaS(软件即按需服务)。
Joyent在其重要位置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其主要IaaS服务提供商中仅有的一个能够协助其他服务提供商建立IaaS服务的企业。
4.5.2 目标客户
Joyent主要服务于Web 2.0-based websites和social applications开发人员。
约四分之一(即25%)的Facebook应用程序部署在Joyent平台上。
Joyent为Facebook application developers提供专门免费方案。
据测算,Joyent的客户在15000-2万之间,包括部分免费用户。
4.5.3 技术策略
4.5.3.1 弱化底层强调抽象
因为Solaris Os已作为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布,其采用Solaris Container技术生成的应用客户端均为基于Solaris的操作系统,因此Joyent努力减少与操作系统的相关信息,旨在提供一个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基础平台,尽管如此仍是一个基于虚拟机的应用服务架构(PaaS)。
4.5.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4.5.4.1 从架构上帮助客户
Joyent基于Ruby开发的经验积累,在这一领域已形成显著的技术优势。从而致力于通过依托其基础设施架构和Ruby架构优势的专业能力向客户提供应用扩展与性能提升方面的支持与优化服务。
提供关于应用架构的建设性建议的同时,这与基于Joyent在Ruby应用开发领域的丰富经验有关。
4.6 Google
4.6.1 市场份额与地位
Google并未占据市场份额。在IaaS领域中的市场地位主要得益于Google App Engine所带来的市场影响力。然而由于多数PaaS平台均受限于技术限制,客户群体规模首先成为影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这也对App Engine的发展带来了制约
但据我们所知, Google凭借低成本运营模式, 借助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开发者的积极参与, 借助其在行业内的强大影响力, 最终有望进入云服务second tier玩家的行列。
做出这一判断的人之一依据之一是在继Google App Engine之后,在2010年初时就推出了Google Storage对象存储服务,并且有传言称会于同年推出虚拟服务器服务。
4.6.2 目标客户
Google IaaS 产品App Engine的主要客户是中小开发者和google粉丝。
其随后推出的Storage 和 Server 可能吸引部分中小企业。
4.6.3 技术策略
4.6.3.1 利用自身搜索架构的基础搭建PaaS平台
Google App Engine充分地发挥并运用其现有的基础设施整合能力和内部项目的支撑体系,并且有效地集成运用了Bigtable和GFS的相关技术能力
4.6.4 产品与市场发展战略
4.6.4.1 跟随策略
自从Google推出App Engine那一刻起,该公司的并未表现出在IaaS(软件即服务)领域进行创新的意图。然而,在IaaS业务方面采取跟随战略的做法仍能维持其通过提供免费及低价服务来吸引流量以及开发者的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Google Storage类似于AWS S3服务;它们的虚拟机服务业相仿于EC2
5 总述
整体上看,在2010年中国IaaS市场仍处在一个孕育阶段。具体突破与爆发的时间将受到行业监管框架、算力垄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中国仍吸引了众多形形色色的公司积极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已有部分服务提供商开始提供相关产品;而大部分公司则处于研究与准备工作阶段。
该图表呈现了IaaS行业的竞争格局。从整体情况来看,在云计算服务市场中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是'云快线'公司。相较于国际前两名的企业级云服务提供商仍存在差距。
| 插图 11: IaaS市场竞争力态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