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后处理】WRF时区(UTC)需转化为北京时间(CST)!!!
目录
-
WRF运行时间标准
-
- 注意事项-本地时区问题
-
输入数据采用ERA5时间标准
-
ERA5数据及WRF模型必须转换为北京时间!请确保所有相关参数均基于此进行设置。
-
北京时间和协调世界时之间的关系
- 转换方案
-
参考
-
WRF运行时间标准
WRF 时间标准:WRF 模型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同样基于 UTC。
- 在 WRF 的 namelist.input 配置文件中,指定 start_time 和 end_time 参数为 UTC 时间.
- WRF 模型内部的时间处理全部采用 UTC 标准,并将 NetCDF 输出文件中的 Time 变量设置为 UTC 格式.
namelist.input 配置文件明确要求所有时间采用 UTC 时间格式

注意事项-本地时区问题
本地时区问题:若要将 WRF 模型输出或 ERA5 数据转译至特定的本地时区(例如东八区 CST),请确保在后处理阶段执行人工转换。
- Python中能够实现时区转换功能的模块包括pandas和datetime两个库中的其中一种。
- NCL中的time_axis_labels函数也支持设置本地时区参数。
输入数据:ERA5时间标准
ERA5时间标准:ERA5数据遵循一致的协调时间基准(World Coordinated Time)。
这是由 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一种全球气象数据分析集合体,并且该集合体中的所有记录时间都统一采用 UTC 时间标准。
不论数据是以小时为间隔还是以三小时为间隔收集的,在该系统中所标记的时间信息都是遵循统一采用的 UTC 标准时间。
ERA5数据文档: ECMWF发布的ERA5数据的官方文件明确规定时间基准为 UTC

由于ERA5数据与WRF模型均采用统一的UTC时间基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直接利用ERA5数据作为WRF运行的初始场及边界条件,并无需额外的时间转换步骤。为了确保WRF模拟的有效性,在选择ERA5数据时应充分考虑其时空分辨率,并保证所选时间段与WRF模拟所需时间段完全吻合
ERA5数据和WRF模型需要转换为北京时间!!!
由于 ERA5 数据与 WRF 模型均采用了相同的时区基准 UTC(协调世界时),而北京所在的时间区时为 CST(即东八区),对应的国际标准时间为 UTC+8 小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将所有时区的数据统一转换至 CST 以便协调使用。
举例
举例

北京时间(CST)与协调世界时(UTC)的关系
北京时间(CST) = UTC + 8 小时,即北京时间比 UTC 快 8 小时。
例如:
- UTC 时间:2024-12-05 00:00
- 转换为北京时间:2024-12-05 08:00
转换方法
a) 借助 Python 实现转换
借助 Python 软件库 pandas 或 datetime 进行时区转换。
以下是一个基于 pandas 的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 示例:ERA5/WRF 的 UTC 时间
utc_time = pd.date_range("2024-12-05 00:00", periods=5, freq="H", tz="UTC")
# 转换为北京时间(CST)
beijing_time = utc_time.tz_convert("Asia/Shanghai")
print("UTC 时间:", utc_time)
print("北京时间:", beijing_time)
b) 使用 NCL 转换
在 NCL 中,可以直接对时间进行调整,例如:
; 假设时间是 UTC,需要加 8 小时转为 CST
time_cst = time_utc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