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路由协议的概念及应用简述
OSPF路由协议
-
OSPF路由协议概述
-
- 自治系统(AS)
- 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OSPF的工作过程
-
OSPF的基本概念
-
-
DR和BDR
-
- 指定路由器(DR)
-
DR和BDR的选举方法
-
OSPF的度量值为COST
-
-
OSPF的数据包类型
-
- OSPF数据包
- OSPF的包类型
-
OSPF邻接关系的构成
-
OSC supports a variety of network types, including small networks, large networks, and wide area networks.
-
The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for configuring OSPFP is network scenarios requiring dynamic routing.
-
- The key features of OSPFP are its ability to handle large-scale networks and its efficient path computation mechanism.
- The operational model of OSPFP encompasses three primary data tables: link-state database, routing table, and protocol instance table.
- The key features of OSPFP are its ability to handle large-scale networks and its efficient path computation mechanism.
-
Comparing with RIP: How do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s differ between OSPFP and RIP?
- 实际操作
OSPF路由协议概述
内部路由器协议(IGP)和外部路由器协议(EGP)
自治系统(AS)
AS是由网络管理员基于统一选路策略管理的一组路由器集合。根据运行环境划分为IG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负责处理AS内部路由选择问题),具体包括RIP1/RIP2、OSPF和ISIS等协议;以及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根据应用场景划分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负责处理不同AS之间的路由选择问题)。
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OSPF的工作过程
邻居列表
链路状态数据库
路由表
构建邻接关系与链路状态数据库之间的联系:获取链路状态信息;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实现最优树的生成:采用Dijkstra算法
建立邻接关系
链路状态数据库
最短路径树
路由表
OSPF的基本概念
OSPF网络分区
为适应大规模网络系统需求,OSPF将AS内部划分为多个分区
每个OSPF路由器仅维护自身所管理区域内完整的链路状态信息
Region ID(区域ID)
Region ID可表示为十进制整数形式
也可表示为IP地址形式
骨干分区Area 0
该分区负责跨区域路由信息的传播
非骨干分区
非骨干分区之间的路由器必须通过骨干分区实现通信连接
标准分区:末梢节点(Stub)类型
完全末梢分区:完全末梢(Total Stub)类型
非纯末梢分区:NSA类型
Router ID(路由器ID)
在OSPF区域内作为唯一标识符的路由器IP地址地址空间中的一个地址值
Router ID选取规则:选择该区域内具有最高数值的loopback接口上IP地址值;若该区域无loopback接口,则从物理端口中选取具有最高数值的IP地址值;也可通过router-id命令指定Router ID
DR和BDR
广播网络中建立邻接关系
构成n(n一—1)/2个 邻接关系
指定路由器(DR)

其他路由器(DRothers)只和DR及BDR形成邻接关系

DR和BDR的选举方法
自动选举DR和BDR
在该网络段中,Router ID数值最大的路由器会被选为主备路由器(DR),其次大的则会被选为主备备份路由器(BDR)
手工选择DR和BDR
此配置选项允许用户自行指定哪些Router被选为主备路由器(DR)或主备备份路由器(BDR)。其优先级范围从0到255,在此范围内数值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默认情况下该值会被设置为1·如果所选Router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则需比较其Router ID值以确定其位置
当路由器的优先级设置为0时,则不会参与 DR 或 DBR 的选举过程
路由器的优先级能够起到在选举过程中分配角色的作用。然而,在现有网络架构中,这些路由器不会被迫更换现有的DR或BDR配置。

OSPF的组播地址
224.0.0.5
224.0.0.6
OSPF的度量值为COST
COST= 10⁸/BW
最短路径是基于接口指定的代价(cost)计算的
| 接口类型 | 代价(10⁸/BW) |
|---|---|
| Fast Ethernet | 1 |
| Ethernet | 10 |
| 56K | 1785 |
OSPF的数据包类型
OSPF数据包
承载在IP数据包内,使用协议号89
OSPF的包类型
| OSPF的包类型 | 描述 |
|---|---|
| Hello包 | 用于发现和维持邻居关系,选举DR和BDR |
| 数据库描述包(DBD) | 用于向邻居发送摘要信息以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 |
| 链路状态请求包(LSR) | 在路由器收到包含新信息的DBD后发送,用于请求更详细的信息 |
| 链路状态更新包(LSU) | 收到LSR后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一个LSU数据包可能包含几个LSA |
| 链路状态确认包(LSAck) | 确认已经收到DBD/ LSU,每个LSA需要被分别确认 |
OSPF邻接关系的建立
OSPF启动的第一个阶段是使用Hello报文建立双通信的过程

OSPF启动的第二个阶段是建立完全邻接关系

OSPF的网络类型
OSPF将网络划分为四类不同的类型
OSPF的应用环境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OSPF的支持:
- 网络规模
- 网络拓扑
- 特殊需求
- 设备特性
OSPF的特点
该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大规模网络环境
网络路由变化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循环 routings
该系统支持灵活配置变长的子网掩码VLSM模式
系统具备区域划分功能设置
该系统允许通过组播地址发送相关协议信息
OSPF工作过程中的三张表
邻居列表 数据链路库 路由表
OSPF与RIP的比较
| OSPF | RIP v1 | RIP v2 |
|---|---|---|
|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 没有跳数的限制 |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
|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 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支持(VLSM) |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
| 收敛速度快 | 收敛速度慢 | 收敛速度慢 |
|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 | 周期性广播更新整个路由表 | 周期性组播更新整个路由表 |
实际操作
在R1界面下启用gbo-ethernet(Gigabit Ethernet)子接口以配置IP地址
在Rl-GigabitEthernet子接口上指定IP地址为"192.168.48"并设置默认网关为"255.255.255"
在Rl-Gigabit Ethernet主接口下解除端口连接状态
在Rbo-ethernet(Gigabit Ethernet)子接口上启用gbo-ethernet(Gigabit Ethernet)主接口
在Ro-Ethernet(Gigabit Ethernet)子接口上指定IP地址为"36.89793". "76"并设置默认网关为"全掩码"
进入oSPF区域并配置直连网络段信息
关闭oSPF进程以避免不必要的网络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