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带动AR逆势增长!全球出货量猛增84%,中国厂商占半壁江山,Rokid位列第一...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Vision Pro带动XR市场是必然,但没想到先受益的是AR?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84.19% ,中国出货量占其中48.1% 。
对比VR市场,2023年全球出货量同比下降34.09%。

而且对于2024年而言市场对AR的预期显著提升 ,预计再翻一番增长 ,全球出货量或将达到953万台
不变的是中国出货量依旧占据半壁江山 ,或达50.6万台。
没想到的是,在看似平静的AR行业中其内部其实暗藏波澜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这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奠定了基础
从这些数据与表象之中可以看出,在中国AR的发展现状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显著特点与发展趋势?又是由谁主导了这一发展趋势。
最新出炉的《2024年中国AR产业发展研究》给出参考。
2023年,AR由哪些数字构成?
2023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总量达700.3万台。
全球AR出货量为50.1万台,中国出货24.1万台。
其中消费级AR出货量为20.5万台,企业级出货量为3.6万台。

当前XR市场AR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然而整体发展趋势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
近两年间全球AR设备的市场出货量呈现基本持平的状态;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在过去两年间分别达到6.2万部与10.3万部的销量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中国市场的AR设备销量实现了翻倍增长,并成功突破二十万台的大关
中国市场的显著增长得益于消费级产品的持续热销。具体数值包括:在2021年其出货量为190万部,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增长后,在2023年达到了每年超百万台的水平
INMO、XREAL、Rokid和雷鸟创新四家公司在国内消费级产品市场中占据了85% 的主导地位,在2023年这些企业实现了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过100%
然而,在整个市场格局中

对于未来预期,市场对AR方向很看好。
报告预测数据显示,在未来四年内(2023-2027),全球范围内的AR设备出货量将以13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中国市场则以更快的速度达到138.6%的复合年增长率。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增长趋势下,《中国》的AR产业正以显著的速度实现快速扩张,《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超越其他所有地区,《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绝对最大的市场》
从整体情况来看, 中国AR品牌在2021年整体表现平平, 基于2022年下半年的迅速发展, 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同时市场集中度较高。
数据显示,在四家头部厂商中,Rokid在市场份额,用户规模以及消费级终端出货量方面均表现最佳,并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基于此,在Rokid案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AR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各厂商的具体举措。
Rokid市场份额第一
梳理Rokid的发展,可分为明线暗线两条。
明线主要包含Rokid的发展历程、硬件布局以及融资动态,并且也是大众最能察觉到的Rokid动向。
暗线涵盖了技术布局、生态建设和场景打通这三个要素,并非Rokid alone能够做到的

先来看明线 。
Rokid是国内领先的四家头部AR厂商中最先成立的一家。
于2014年正式成立。
其主要面向人机交互领域。
其研发方向是以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结合的技术路线。
在发展策略方面,Rokid采取了先聚焦B端市场再拓展C端市场的节奏。回顾这一战略选择,在中国AR市场的发展背景下形成了呼应,在此时形成了呼应,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成了明显的市场分水岭
Rokid首款AR眼镜Rokid Glass发布于2018年,是国内首款一体式单目AR眼镜。
2020年1月
2021年元宇宙浪潮后推动Rokid向消费者端进攻并推出了消费级AR眼镜Rokid Air;此外还针对文旅领域推出了高端AR眼镜Rokid Air Pro,并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自2023年开始, Rokid在面向C端的发展节奏中加速推进. 转而持续每年推出两款消费级设备, 这标志着中国AR产品在消费级市场的出货量正式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3年6月1日,《十载寒窗探微光》——《苹果Vision Pro》正式发布(标志着),开启空间计算新时代。
同年8月,《罗克_id》推出了一款创新的空间计算产品《罗克_id AR Studio》,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这意味着,在探索空间计算道路的过程中,《VST阵营》中的苹果公司与《OST阵营》中的罗克_id公司共同完成了各自的答卷。
随着Rokid的融资脚步在2022年开始加快,在过去几年中
至此完成企业级与消费级产品线的初步搭建工作并实现服务目标目标实现中企业级与消费级累计服务用户总数已达100万以上成功跻身行业领先行列
至此完成企业级与消费级产品线的初步搭建工作并实现服务目标目标实现中企业级与消费级累计服务用户总数已达100万以上成功跻身行业领先行列
市场占有份额、消费级产品出货量同样处于领先地位。根据2023年国内消费级终端的出货数据统计显示 ,Rokid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达27.9%,是带动整个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而Rokid更为深入的推进还要从创新研发、生态建设和场景打通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
在创新研发领域来看 AR 行业 各大玩家的整体研发投入较为充足 国内四家头部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均超六成
Rokid的技术布局全面涵盖了AR硬件与相关软件,并已累计获得314项实用新型专利。其高价值专利主要涉及产品结构设计、人机交互等技术领域。在核心技术方面,其优势体现在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创意工具以及与芯片协同工作的层面。
Rokid最新一代自研AR空间操作系统YodaOS-Master从芯片性能优化、硬件设计部分、软件架构设计以及AR[算法]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全面升级,并特别推出了基于单一摄像头的空间算法工具
单目方案能实现更低的功耗水平,并采用更为简洁的架构设计与较低的成本。通过进一步优化算法性能来弥补了单目方案在获取绝对尺度信息方面的不足。最终Rokid提出的单摄RGB轻量化SLAM方案不仅减轻了设备自重并显著提升了续航能力,在佩戴舒适度方面也做出了优化,并且在呈现效果上表现得更加出色。

同时为开发者在行业早期提供更多便捷的创作工具以丰富生态
Rokid推出了新一代基于AR的空间创作工具灵境
它降低了内容创建的门槛
是一个无需代码操作的三维内容编辑器
该套工具已覆盖博物馆展厅及适用的大空间场景进行定位与交互操作
在创作端支持拖拽操作快速生成内容
另外Rokid还与高通、海思等芯片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芯片层面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并开展研发工作

软件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服务于硬件体验,另一方面直接丰富生态。
Rokid汇聚了中国规模最大的AR开发者社区,在经过严格认证后注册的开发者总数已经超过2200人,并且其中约半数为来自企业的用户
YodaOS-Master对GritGene图形引擎进行了全面支持,并具备了提升性能与增强稳定性的同时的AR体验。同时实现了AR底层渲染技术完全脱离第三方游戏引擎与图形系统的依赖。首次实现了AR软硬件产品在自主可控与闭环应用方面的全面突破。
Rokid在中游及以下行业的覆盖面已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并在企业级场景集合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企业级市场一直是Rokid持续增长的核心方向之一,在实际应用层面,该平台已在工业制造、能源行业、文化旅游展示中心以及医疗健康领域成功部署了AI+AR技术方案。
Rokid数字文化服务线,覆盖文博文旅、教育、IP打造、展会等多个场景。
Rokid目前已与国内200+博物馆及经典文化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医疗领域,Rokid与中 eyesight谷携手建立眼健康XR研究院;增强现实(AR)眼科智能化诊疗获得国家重点项目研发专项批准。

借助近眼显示技术与自主研发的空闲计算能力的支持下

由明暗两条线共同构成Rokid成立十年来的进展轨迹与动态. 而其十年路线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AR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总结来看,中国AR市场以2022年为时间点,可暂时分为前后两阶段 。
在2022年之前 ,全球AR行业经历了从萌芽到膨胀再到低谷的全过程,并且才刚刚完成复苏阶段。整个行业的规模较小,在行业内主要参与者仍处于初创阶段,在积极构建团队并积累技术。该行业的现有产品主要面向To B市场,在消费级领域相关产品尚未完善。
从2022年以后 开始,在头部厂商推出的优质产品日趋完善、定期迭代更新以及元宇宙趋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促使消费者市场迎来新机遇的背景下,在中国AR技术领域迅速崛起的市场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并实现了服务用户的规模突破至当前的百万级水平。
由此也归因于在2023年XR行业发展遇冷的情况下,在中国AR市场会逆势增长。这是因为基础情况趋于稳定,并且行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2024年恰逢Vision Pro全面推出之际,全球消费级XR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热潮.各大研究机构普遍对XR技术在2024年的发展前景表示高度期待,并给予了更为积极的展望.
从市场预测来看,在未来三年期间,全球AR设备的出货量增速呈现显著提升趋势。预计到2027年时全球AR设备的出货量将突破1550万台。
对比VR市场,到2027年的出货量增速上不及AR,但总量明显高于AR设备。
这再次凸显了AR与VR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未来究竟会是增强现实更受欢迎的主流选择吗?还是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集体沉浸于虚拟世界中?
这一问题的讨论,还要回到技术路线的探讨上。
OST路线机会在增加
随着空间计算概念逐渐崭露头角,在这一领域内如今主要分为两个类别:VST与OST。
VST(视频透视)的主要体现在技术细节上 。苹果Vision Pro作为这一技术的主要代表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真实世界的影像信息,并将其投射到屏幕上实现显示效果。这种操作使得用户在屏幕上所见的内容均为经过虚拟重建处理后的数据。
优势在于能够营造一个高度虚拟化的世界,并呈现出一种令人沉浸的效果。然而这也必然导致对硬件以及光照要求的提升。

Vision Pro采用了全方位包裹式的结构,并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和芯片系统;这使得其价格与重量方面都处于劣势。此外,在最近的一批评测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是:戴上它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Vision Pro的表现令人鼓舞, 但业内人士却表示隐忧.
资深行业专家郭明錤公开表示,Vision Pro的销售增长速度在核心消费者下单时有所下降。
需了解的是,在产品接受程度方面,普通消费者普遍不如资深爱好者要求高。Vision Pro凭借其卓越的佩戴舒适性与体验感表现依然维持为 niche products。
华尔街分析师也指出, Vision Pro定价为3499美元,并未立即对苹果公司的收入产生显著增长效应.他们正密切关注这一新品在大众市场中的接受度以及潜在的增长机会.

对比来看OST(光学透视)路线,代表产品有Hololens、Rokid Max Pro等。
其表面覆盖一层薄透明膜,在此框架内设计虚拟对象,则可使观察者始终能够准确感知真实环境的状态;这些虚拟实体具备独立性特征的同时又与现实存在关联性,在这一前提下完成与实际物体的互动交流。
优点是能让人感受真实的世界,眼镜形式更加轻便。
然而,在当前硬件技术的瓶颈下(即底层架构的限制),我们不得不放弃性能、续航能力和散热效率。为了实现系统的优化,在性能与重量之间必须进行权衡。

预示着,在未来的发展中,当底层硬件设施、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用户基数等多个方面都已较为完善时,OST将在技术选型上体现出明显优势。
本质上来说,即便是VST代表苹果的最初构想也更为接近OST。2017年之后,苹果推出的ARKit随后不断更新至4.0版本。
当前Vision Pro的发布更多地反映了苹果在现有条件下做出的战略选择。业内消息指出,在开发Vision Pro的过程中,苹果设计并制造出了低功耗的AR眼镜,并于2023年暂时搁置该设备的研发计划。主要因为当时技术成熟度还不够。
当前Vision Pro的发布更多地反映了苹果在现有条件下做出的战略选择
Meta和谷歌也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自家消费级AR眼镜。
如今伴随着Vision Pro推动了当前轮次的空间计算趋势的发展, VST阵营的竞争趋于激烈地展开, 苹果所在的主导地位难以被动摇; 与此同时, OST阵营也因此被推波助澜, 但与其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缺失使得它们所获得的实际利益比VST阵营更为显著, 因为与苹果之间没有直接对抗关系的存在, Ost阵营所能带来的实际利益反而更加突出
中国AR厂商显然也誓要把握这一机遇。
预计在2024年 Ost 行业中将举办一场盛大的活动,众多玩家都将推出新品以展示实力。Rokid 表示,在今年6月举办的 Open Day 上将正式推出全空间计算的新功能。
不可否认,XR发展道阻且长,当下只是刚刚开始。
但在厂商们的实际推动下,正在让这条路线变得更加清晰明确。
— 完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