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本质
序 、较早时候曾担任过K12在线教育领域的高中数学教学相关工作。当时处于在线教育发展的先锋位置,在经营一年后遭遇了业务上的重大挫折。随后,在这一领域中持续担任相关职务,并时常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困境?直到最近阅读了吴伯凡老师的《在线教育的未来》一文后,突然豁然开朗。
在线教育的非理性繁荣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仍有若干企业实现了反败为胜的增长态势。例如,在此背景下讨论过的字节跳动、美团和拼多多等均表现突出。然而,在速度这一指标下考量时,并非所有行业都展现出显著的竞争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情形下并未引起普遍关注的行业类型则是——在线教育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
观察到的数据表明,在过去五个月中,平均每天新增了约140家在线教育创业企业。截至6月底,《淘宝》正式成立并全面进入教育市场。另有报道称,《字节跳动》在押注这一领域已下足了“重金”。目前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爆发态势已显现出明显的快速扩张迹象。
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在线教育当前之所以繁荣 一方面是因为其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突发疫情的影响 。这就是说 现在呈现异常繁荣状态的线上教学 实际上是传统线下教学的一种替代形式 而不是因为大家认为线上教学更好 导致大量涌入 而是因为当下疫情形势不允许我们有其他选择。
在线教育的困境
授课形式没有突破 ,互动性差
在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则是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技术。这种技术以其独特的尝试性模式借助现代邮政系统实现教育资源的传播。其采用了一种单点对多点的教学模式,并以印刷出版的形式编印的学习材料为主导内容。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有限的内容传递导致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变得十分有限
广播和电视技术的出现催生了第二代远程教育体系;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广播电视大学。互联网的诞生则开启了第三代远程教育的时代;而前三种形式均呈现出单向传授的特点。
作为线下教育的代偿形态
或许你早已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所有行业都已发展出线上业态与线下业态两种类型。就目前的线上业态而言,在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最不容易挑战或替代现有线下业态的一种。
虽然线上零售正迅速占领线下零售的地盘。然而,在两者之间的差距无可争辩地存在于各自的领域中。
究其根本原因 ,其实在线教育本质上是线下教育的一种替代形式 。从个人角度来看 ,不论是怎样的看法 ,接受教育绝非仅仅是上课那么简单。有人将其类比于首付与分期付款。当你上课时所支付的仅仅是首付部分 ,后续还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 ,这与分期付款的过程相仿。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服务经济
如果将教育视为一门产业的话,其服务模式具有独特性。如果经营的是手机产品,你需要将生产出的手机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而如果你负责出版书籍,你需要将出版的书籍提供给读者阅读。显然,后者更接近于服务业的特点,而非单纯的产业形态。
我们都知道产品与服务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生产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分隔;当这种关系被打破时,则表现为服务;而当这种关系被进一步复杂化时,则体现为产品。例如,在理发的过程中,“理发师的工作流程即是你的消费流程”。从这样的模式来看,“教育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经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
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的定位是服务者 、目的是让知识顺利交付
古代教育方面,《论语》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出每位教师教授学生的课程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论语》中留下著名的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能三隅反,则不复也’’即意味着经过学习后通过练习与思考会遇到诸多疑惑这时方能给予指导假如听完课程后并没有什么反应则尚未达到所谓的‘听牌阶段’自然不会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教育的主体是谁? 谁在授业,在引导?那当然是老师。然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来说,“受教育者”或者说“学习者”才是主体。
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向教师展示才华的能力培养。它的主要目标是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这一群体,并促使他们持续进行知识更新与认知提升。教师的角色应当由一个引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其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以帮助他们在学术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并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理念中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公平而全面的成长机会
学习的本质
学是开始, 习才是关键 。
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说经典地表述学习的本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过程由两个方面构成:首先涉及的是'学';接着是'习';然而即使'学'只是开始阶段,在之后还需要依靠大量的练习才能取得成果。“吾日三省吾身”的其中一个省是指'传不习乎'。
在古代教育理念中占据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的是将老师的教导后进行的练习。随后他著有《传习录》,该书详细阐述了他的思想体系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 教师通过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接着布置书面作业作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学生则负责独立完成这些书面作业, 而教师则负责批阅学生的作业以评估学习效果.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关系, 同时也展现了学习活动的相互促进特性. 尽管我们对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但这一教学体系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即使传统教学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交互特性, 但其交互效果远未达到预期水平.
小结
教育的核心在于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在制造业领域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更深层次来看,在当今社会中教育已逐渐演变为一种互动体验型经济模式。
学习的本质在其本质上就是模仿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学而时习之”的理念强调学习的前提条件为持续不断地进行知识吸收(学),真正实现对该知识体系的理解与掌握则需要经过反复实践(习)这一环节。
尽管老师与名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当今社会中真正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应以学习者为主导,在学生的自主努力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价值提升。
回顾一下当年 K12 在线教育公司
可以应用跟谁学公司的双轨教学模式,在主讲老师的授课之外,另外有辅导教师以及班主任
可能会容纳大约**** ** ** ** ** ** ** 来聆听主讲老师的课程。
然而,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课程结束的状态上;这些学生会被分组安排到一个个班级中。
每位班级配备了一名班主任以及每门课程专门的辅导教师,并且这些辅导教师还会进行直播教学活动。
显然地,在这种模式下缺少了与学生的直接互动和个人化指导。
因此,在这一系统中负责监督和协调工作的主要是辅助教师。
由于成百上千的学生被按照班级划分为一个个小组,在校期间班主任与辅导老师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一特点使得在线教育行业难以实现。用我们前面的话说:许多在线教育企业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是主讲老师的授课工作,在这方面它们的表现与产品交付并无本质区别。
如果从指导学生的角度来说,则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练习环节;若从产品角度来看,则班主任与辅导教师提供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型支持;显然,在这一过程中主讲教师仅能分享无针对性的知识内容信息而无法给予具体的指导性建议;相比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这样的角色主体
·······
我们当时主打的是名师课堂、高质量标签化 AI 题库,并且也与众多全国知名的高级特级教师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也为我们带来了相当充足的教师资源储备。如今回想起来,在应用层面的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尽管我们在教学方面投入了一定资源,但整体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
来源于得到吴伯凡老师的商业知识课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