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技术综述

摘要

基 数 估 算 构 成 数据 库 关 系 系 统 查询 优 化 器 的 基 础 和 核 心 。 随 着 人 工 智 能 技 术 的 发 展 , 其 在 数据 处 理 和 提 取 数据之问的关系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在基 数估算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发展现状已得到充分总结。进而阐述了基数估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编码技术。随后构建了基数估计技术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技术细分为查询驱动型、数据驱动型以及混合模型这三类具体的基数估计方法。随后深入探讨了各类技术的具体建模流程、典型实例及其特性,并对这些技术在SQL和NoSQL数据库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最后分析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算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

内容简介

1. 总结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估计技术的发展现状.
2. 给出了基数估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编码技术.
3. 构建了基数估计技术的分类体系. 在此基础上, 将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基数估计的技术划分为查询驱动型、数据驱动型和混合模型这三类基数估计技术.
重点深入探讨了每一类技术的建模流程、典型的构建过程及其特性,并对其在SQL和NoSQL数据库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5. 讨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亮点图文

本文将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技术中的特征编码技术分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一类是特征编码的不同类型:谓词(运算符、查询值与列序号(id)、连接类型、数据库元数据、数据表数据和其他属性)等构成了第一类;第二类则是不同的特征编码方式:其中包括独热(One-Hot)编码、嵌入(Embedding)编码等常用的方式;其余基于特定查询属性的特征编码则被归纳为其他类型的编码方式。表1总结了现有研究在不同特征编码类别中的应用情况。

基数估计技术根据是否采用了机器学习算法分为传统的基数估计技术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技术两类,其分类架构如图1所示.

这一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以查询为导向的基数估计模型;该技术的一般性建模流程如图2所示,则主要包含输入数据处理、输出结果预测以及模型构建三个环节。
这一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以查询为导向的基数估计模型;该技术的一般性建模流程如图2所示,则主要包含输入数据处理、输出结果预测以及模型构建三个环节。

本文分析了两类基于查询驱动基数估计的技术及其NoSQL实现方案(如表2所示)。相比于基于树结构的传统方法,在神经网络技术中得益于其卓越的数据拟合能力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然而由于其较大的模型参数规模所造成的时间开销问题仍然存在。与之形成权衡的是基于树结构的传统方法,在采用增量学习的情况下虽然能够显著降低计算开销但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信息损失。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查询驱动还是NoSQL类别的基数估计方法都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编码查询特征以及采用何种回归模型进行建模。其中表现突出的查询驱动类方法通过引入高效的特征编码器不仅能够有效建模表间关系还能支持复杂的多表联结操作从而实现了较高的估算精度

数据导向的基数估计技术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一个数据导向的基数估计方案,并且这一通用建模过程如图4所示,在整个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关键步骤:首先是收集并整理输入信息;其次是通过算法生成所需的结果;最后则实现了对模型的有效构建与验证.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基于数据的基数估计方法及其代表性模型,并参考了表3中的相关数据。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 数据驱动的基数估计方法主要侧重于选择何种采样策略处理查询元组, 同时利用哪种数学模型来建立多列、多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与基于查询的方法相比, 数据驱动的方法在训练开销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但当面临数据库删除或更新操作时, 其性能表现则明显逊色于后者.

混合模型的一般性建模流程包括了查询驱动与数据驱动的基数估计相关的建模流程。此外,在结构上也被划分为输入端、输出端以及模型构建三个主要环节。该方法在图4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尽管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技术已产生了很多研究(如论文、报告等),但仍面临以下四项核心问题:
1)模型的训练成本和模型的可解释性.
2)多表之间的复杂关系.
3)动态变化的数据库环境.
4)基数估计benchmark和评价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基数估计技术的发展前景上可探索以下四个主要方向:
1)考虑使用可解释的增量学习方法.
2)建模多表之间的复杂关系.
3)探索更加优越的混合模型.
4)加快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速度应部署到实际数据库进行应用.

总结与展望
本文起始部分阐述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基数估计技术的相关背景。详细阐述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并深入探讨了其理论基础、特征编码方法以及分类体系结构。从查询驱动型、数据驱动型以及混合型模型三个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型及其优缺点。最后深入探讨了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