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來源:互聯網 2006-01-09 01:45:01 評論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1/8/31
一、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计算机系统结构 (二级学科、专业)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二级学科、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级学科、专业)
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阶段最低需达到学位总分数要求为...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不得少于6学分数目,并且核心学科专业课程最低应达22学分数目。与核心学科专业学习无关的任选 courses 及自学提高类学习的 credits 则另有计算方式
三、课程设置
1. 公共必修学分(6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自然辩证法 (60610012) 2学分 (考试)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60610021) 1学分 (考试)
(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60640012) 2学分 (考试)
(3)社会实践 (69990041) 1学分 (考查)
2.学科专业要求学分(≥22)
(1)基础理论课(≥3学分)
组合数学 (60240013) 3学分 (考试)
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 (70240193) 3学分 (考试)
计算几何 (70240183) 3学分 (考试)
随机过程 (60420094) 4学分 (考试)
基础泛函分析 (60420144) 4学分 (考试)
最优化方法 (60420194) 4学分 (考试)
应用数学方法 (60420074) 4学分 (考试)
高等数值分析 (60420024) 4学分 (考试)
最优化理论基础 (70420084) 4学分 (考试)
(2)学科专业课(≥19学分, 可用基础理论课代替)
微计算机系统设计 (70240233) 3学分 (考试)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7024001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70240023) 3学分 (考试)
人工智能原理 (7024003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70240043) 3学分 (考试)
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 (60240033) 3学分 (考试)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70240063) 3学分 (考试)
知识工程 (70240103) 3学分 (考试)
计算语言学 (70240052) 2学分 (考试)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7024013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图形学 (70240243) 3学分 (考试)
数字系统自动设计 (70240173) 3学分 (考试)
智能控制 (7024007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视觉 (70240083) 3学分 (考试)
数据安全 (70240093) 3学分 (考试)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70240123) 3学分 (考试)
VLSI设计基础 (7024011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技术 (7024014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网络中的形式化方法与协议工程学 (8024012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70240223) 3学分 (考试)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 (80240113) 3学分 (考试)
VLSI布图理论和方法 (70240162) 2学分 (考试)
工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70240213) 3学分 (考试)
数字图像处理 (70230043) 3学分 (考试)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与技术 (70240203) 3学分 (考试)
并行计算 (80240092) 2学分 (考试)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70240253) 3学分 (学分)
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设计与实践 (60240063) 3学分 (考试)
人工智能(仅限本科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 (60240052) 2学分 (考试)
计算智能及机器人学 (8024003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视觉专题 (80240023) 3学分 (考试)
ATM交换技术与B-ISDN原理 (80240013) 3学分 (考试)
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 (60220013) 3学分 (考试)
模式识别 (60230023) 3学分 (考试)
网络高性能计算与超级服务器 (80240043) 3学分 (考试)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必修) (69990021) 1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必修) (69990031) 1学分 (考查)
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参与累计150学时以上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其中,在职硕士或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除外)(69990052) 2 学分 (考查)
导师认可的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可跨一级学科) ≤5学分
3. 与学科专业要求无关的任选课程
为拓宽专业知识面,可由导师制定课程计划或研究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作为个人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分数另行核算。
(1)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
(2)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
4.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的内容进行有组织的自学并将此纳入个人培养计划中另外计算学分
5.补修课程
对于本学科中缺乏本科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而言,在导师指导下选修相关课程是必要的。这些选修课程的成绩仅作考核,并不会计入培养阶段所需的总学分数目。
6.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的主目标在于通过系统化的科研教育使硕士生成才,并致力于发展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研究生。他们的职责是发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开展学位论文前期准备工作时应注重早期规划,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需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具体涉及文献综述、选题背景撰写、科学研究过程记录等任务,并包含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步骤。一般应在开题答辩前一年内提交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初稿,并在开题说明会上进行汇报。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并旨在促进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学校鼓励研究生关注现实需求中的课题,并直接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研究者应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规划研究内容,并通过优化提升研究质量和效益。
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并显示作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应最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拟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要求其在两年内完成学业。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1/8/31
一、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计算机系统结构 (二级学科、专业)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二级学科、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级学科、专业)
二、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学生需完成最低达到28个学术学分。其中一部分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最低应达6个学分;而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达到至少22个学术单位。对于与上述核心课程无关的选修课以及自主学习课程等,则另有规定。
三、课程设置
1. 公共必修学分(6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自然辩证法 (60610012) 2学分 (考试)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60610021) 1学分 (考试)
(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60640012) 2学分 (考试)
(3)社会实践 (69990041) 1学分 (考查)
2.学科专业要求学分(≥22)
(1)基础理论课(≥3学分)
组合数学 (60240013) 3学分 (考试)
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 (70240193) 3学分 (考试)
计算几何 (70240183) 3学分 (考试)
随机过程 (60420094) 4学分 (考试)
基础泛函分析 (60420144) 4学分 (考试)
最优化方法 (60420194) 4学分 (考试)
应用数学方法 (60420074) 4学分 (考试)
高等数值分析 (60420024) 4学分 (考试)
最优化理论基础 (70420084) 4学分 (考试)
(2)学科专业课(≥19学分, 可用基础理论课代替)
微计算机系统设计 (70240233) 3学分 (考试)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7024001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70240023) 3学分 (考试)
人工智能原理 (7024003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70240043) 3学分 (考试)
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 (60240033) 3学分 (考试)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70240063) 3学分 (考试)
知识工程 (70240103) 3学分 (考试)
计算语言学 (70240052) 2学分 (考试)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7024013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图形学 (70240243) 3学分 (考试)
数字系统自动设计 (70240173) 3学分 (考试)
智能控制 (7024007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视觉 (70240083) 3学分 (考试)
数据安全 (70240093) 3学分 (考试)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70240123) 3学分 (考试)
VLSI设计基础 (7024011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技术 (7024014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网络中的形式化方法与协议工程学 (8024012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70240223) 3学分 (考试)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 (80240113) 3学分 (考试)
VLSI布图理论和方法 (70240162) 2学分 (考试)
工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70240213) 3学分 (考试)
数字图像处理 (70230043) 3学分 (考试)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与技术 (70240203) 3学分 (考试)
并行计算 (80240092) 2学分 (考试)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70240253) 3学分 (学分)
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设计与实践 (60240063) 3学分 (考试)
人工智能(仅限本科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 (60240052) 2学分 (考试)
计算智能及机器人学 (80240033) 3学分 (考试)
计算机视觉专题 (80240023) 3学分 (考试)
ATM交换技术与B-ISDN原理 (80240013) 3学分 (考试)
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 (60220013) 3学分 (考试)
模式识别 (60230023) 3学分 (考试)
网络高性能计算与超级服务器 (80240043) 3学分 (考试)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必修) (69990021) 1学分 (考查)
学术活动(必修) (69990031) 1学分 (考查)
教学实践:要求包括累计参与不少于150学时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在职攻读或受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可选择不参加该教学实践环节;总学分为2学分;考核方式为考核通过。
导师认可的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可跨一级学科) ≤5学分
3. 与学科专业要求无关的任选课程
为拓宽学术视野,可以选择由导师推荐或者学生自主选择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将纳入学生的个人培养方案中,并按学生培养方案计算分数。
(1)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
(2)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
4.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门知识需要通过导师指定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并作为个人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来安排;同时这些课程的学分将单独核算
5.补修课程
对于该学科未达到本科业务基础要求的硕士研究生而言,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或补充相关课程是常见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补修课程只需关注成绩本身,并不会计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总学分。
6.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性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在科学研究领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机会,并使其具备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些目标旨在为其所属领域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前期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启动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研究工作的连贯性, 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首先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文献阅读和选题报告;其次涉及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此外还需制定研究方法和试验手段;最后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文字总结, 并安排进度计划。
通常情况下, 在论文答辩前一年内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进行成果展示。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并对学科发展或社会进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研究课题。鼓励研究生选择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直接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四化建设)。在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实验室条件和现有物质基础进行课题安排,并注重研究水平和实际效益的提升。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当体现出对所研究课题的独到见解,并体现作者具备承担科学研究任务或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最少需要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至少一篇。
希望两年内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需遵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关于硕士学位申请年限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