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与路由器转发原理及路由器基本配置
发布时间
阅读量:
阅读量
TCP协议与路由器转发原理及路由器基本配置
-
TCP协议
-
-
TCP/IP协议族的传输层协议
-
TCP报文格式
-
- TCP报文段
-
TCP三次握手
-
TCP四次挥手
-
UDP协议介绍
-
-
静态路由原理与配置
-
-
路由
-
路由表的形成
-
- 路由表
- 路由表的形成
- 静态路由
-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
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命令
-
TCP协议
TCP/IP协议族的传输层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进程到进程通信的协议。
TCP提供全双工服务,即数据可在同一时间双向传输,每一个TCP都有发送缓存和接受缓存,用来临时存储数据。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协议是无连接,不保证可靠性的传输要层协议。
特点:传输数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面向连接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进行通信之前要先建立连接(打电话)
无连接网络协议:通信双方不需要事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而是把每个带有目的地址的包送到网络线路上,由系统自主选定路线进行传输(QQ)
TCP报文格式
- TCP将若干个字节组成一个分组,叫报文段
- TCP报文段封装在IP数据中

TCP报文段
- 源端口号:发送方进程的端口号
- 目标端口号:接收端进程的端口号
- 序号:发送端为每个字节进行编号,便于接收端正确重组。
- 确认号:对发送端的确认信息
- 首部长度:用它可以确定TPC首部数据结构的字节长度。(一般情况下TCP首部的长度是20字节,首部最大长度可扩展为60字节)
- 控制位:
| URG | 紧急位 | 紧急指针有效位 |
|---|---|---|
| ACK | 确认位 | 当ACK=1时,确认序列号字段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序列号字段无效 |
| PSH | 急迫位 | 标志位为1时,要求接收方尽快将数据段送达应用层 |
| RST | 重置位 | 当RST值为时,通知重新建立TCP连接 |
| SYN | 同步连接位 | 同步序列号,TCP需要建立连接时将这个值设为1 |
| FIN | 断开位 | 当TCP完成传输数据需要断开连接时,提出断开连接的一方将这个值设为1 |
窗口大小:本地可接收数据段的数目,这个值的大小是可变的
8. 校验和:用来做差错控制
9. 紧急指针:和URG配合使用,当URG=1时有效。
TCP三次握手

- 第一次握手:PC1发送SYN报文给PC2,请求建立连接;SYN控制位为1(Seq=x,SYN=1)
- 第二次握手:PC2收到PC1建立连接的请求,向PC1回复一个确认信息,ACK控制位为1,且确认序列号为PC1的初始序列号加1(Seq=y,ACK=x+1;SYN=1,ACK=1)
- 第三次握手:PC1收到PC2的回复(请求和确认),需要向PC2发送一个确认信息,ACK控制位为1(Seq=x+1,ACK=y+1,ACK=1)
TCP四次挥手

- PC1向PC2发送(FIN=1,ACK=1)断开请求
- PC2收到PC1发送的断开请求回复同意断开(ACK=1)
- PC2与PC1也要断开,并向PC1发送(FIN=1,ACK=1)
- PC2收到PC1的断开请求回复同意断开(ACK=1)
UDP协议介绍
UDP是一个不可靠无连接的协议
静态路由原理与配置
路由
- 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转发过程
- 路由器:能够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并在转发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设备
路由表的形成
路由表
- 路由器中维护路由条目的结合
-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做路径选择
路由表的形成
直连网段(配置IP地址,端口UP状态,形成直连路由),
非直连网段(跨网段)
静态路由
-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是单向的。
- 缺乏灵活性。
- 默认路由(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相信路由之间不建议配默认路由。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路由器在转发数据的过程中,IP地址始终不变,MAC地址始终在变

- 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首先经过路由器A;由于不知道路由器A的ip地址和MAC 地址,先进行ARP请求,路由器A进行回复,在主机A 进行第一次封装,主机A 的ip 地址MAC地址,主机B的ip地址MAC地址;
- 数据到达路由A先进行解封,查看数据,查看得知数据是要发往主机B的从路由器A的E1口出去,由于不知道路由器B的MAC地址,先进行ARP请求,路由器B回复路由器A,数据在路由器A再次进行封装,封装主机A的ip地址,路由器A的MAC地址,主机B的IP地址,路由器B的MAC地址
- 数据到达路由器B,再一次解封数据 ,查看数据是要发往主机B的,由于不知道主机B的MAC地址,路由器B两次进行ARP请求,主机B回复,数据再次在路由器B进行第三次封装,封装主机A的IP地址,路由器B的MAC地址,主机B的IP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通过路由器B的E1口发往主机B
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命令
【R】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下一跳ip地址 //默认路由
【R】ip route-static: 目标网段 掩码地址 下一跳端口ip地址 //下一跳格式【R】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R】ip route-static: 目标网段 掩码地址 下一跳端口ip地址 +preference 70 //配置浮动路由用于备用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