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BEV+Transformer:智能驾驶技术革命引爆未来

阅读量:

比亚迪依托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产能(2024年销量427万辆 ),通过规模效应与深度产业链协同,带动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地平线(芯片)等核心供应商成本下降30% 以上。其协同机制与量化路径如下:


一、规模效应的三重降本路径

1. 采购规模效应:议价权重构供应链成本
  • 百万级订单压降单价
    比亚迪向速腾聚创、地平线下达 “百万级别订单” ,通过锁定长期采购量换取折扣:

  • 激光雷达采购价从 ¥8,000/台 降至 ¥5,000/台 (降幅37.5%),驱动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成本控制在 ¥4,000-5,000 (行业均价¥6,000-7,000);

  • 芯片采购依托年销427万辆规模,对比英伟达/地平线获得额外15%折扣

    • 材料成本指数级下降
      据GGII《锂电材料采购趋势报告》,车企销量达30万辆 时正极材料成本降18-22% ;比亚迪400万+规模使锂电材料议价能力再提升10-15%
2. 生产规模效应:标准化与集成设计降本
技术方案 成本削减机制 降本幅度
激光雷达定制 中低线束替代128线(自研方案) 60%
域控芯片集成 DiPilot系列平台化复用60%硬件 30%
传感器共壳体设计 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共享结构件 25%

规模化生产使激光雷达点云密度优化至200点/㎡ (满足城区需求),在性能达标前提下最大化节省成本。

3. 研发规模效应:百亿投入摊薄至每辆车
  • 2024年研发费用542亿元 ,摊薄至427万辆车后 单车研发成本仅¥1.27万 (2023年为¥1.31万);
  • 对比吉利(销量217万辆),比亚迪研发摊薄效率高18% ,支撑天神之眼算法持续迭代。

二、产业链协同的深度绑定模式

1. 联合研发定制:从"通用件"到"专属件"
  • 激光雷达成本再优化
    比亚迪联合速腾聚创开发车规级中低线束方案 ,将探测距离从200米→150米 (城区场景够用),线束数量减少40% ,单价直降60%

  • 芯片架构深度适配
    地平线J5芯片按比亚迪BEV算法优化算力分配,冗余算力削减20% ,功耗降低50%

2. 垂直整合反哺供应商

比亚迪自研SiC模块

降低电驱系统成本30%

释放供应商降价空间

地平线芯片降价15%

速腾激光雷达降价25%

比亚迪通过自研核心部件(如电池、电驱)降低整车BOM成本,为外部供应商提供降价弹性空间

3. 稳定订单锁定产能
  • 与速腾聚创签订5年长约 ,保障其生产线利用率**>90%** (行业平均70%),使速腾单台设备折旧成本降低35%
  • 2024年向地平线采购200万片 芯片,后者因订单稳定将Fab厂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5% ,晶圆单位成本降22%

三、成本下降30%的实证链条

1. 激光雷达:从¥8,000到¥5,000的分解
成本项 传统方案 比亚迪协同方案 降本贡献
线束系统 ¥3,200 定制中低线束 ¥1,200 62.5%
结构件 ¥1,500 共壳体设计 ¥800 46.7%
生产折旧 ¥1,000 产能利用率提升 ¥650 35.0%
合计 ¥5,700 ¥2,650 53.5%

注:物料成本降幅53.5%,叠加议价折扣后总降幅达37.5%

2. 芯片:地平线J5采购价降幅30%路径
复制代码
    \begin{align*}
    \text{总降幅} = & \underbrace{15\%}_{\text{百万订单折扣}} + \underbrace{12\%}_{\text{算力定制优化}} + \underbrace{8\%}_{\text{晶圆成本下降}} - \underbrace{5\%}_{\text{通胀抵消}} \ 
    = & \mathbf{30\%} \quad \text{(实测2024年报价)}
    \end{align*}
    
    
    math

四、行业影响:重构智能汽车成本体系

1. 技术标准主导权争夺
  • 比亚迪定义 “够用即最优” 的传感器标准(如150米激光雷达),倒逼行业放弃冗余参数竞赛;
  • 天神之眼C平台成本**¥4,000-5,000** 成为行业新基准。
2. 供应链格局洗牌
企业 受益机制 市场份额变化
速腾聚创 比亚迪占其营收比升至45% +18% (2023-2025)
地平线 车规级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二 +12%
二线供应商 未获大额订单者产能利用率**<50%** 淘汰率30%
3. 全产业成本下降飞轮

比亚迪销量427万辆

核心部件采购量翻倍

供应商规模效应触发

物料成本降30%

比亚迪整车降价空间

市场份额扩大至28%

此飞轮使比亚迪2024年毛利率达21.02% (行业均值15%),净利润增长33%


结论:规模效应定义智能汽车新成本范式

比亚迪通过 “订单规模触发议价权(降15%)→ 联合研发精简规格(降20%)→ 垂直整合释放弹性(降5%)” 的三级降本引擎,实现供应商成本30% 的硬性削减:

  1. 采购层面 :427万辆规模撬动百万级订单折扣,地平线芯片采购价直接下探30%;
  2. 技术层面 :推动传感器从“冗余高配”转向“场景够用”,激光雷达线束精简降本60%;
  3. 生态层面 :稳定订单提升供应商产能利用率至95%,晶圆/设备折旧成本再降22%。

正如王传福所言:“规模是成本最大的解药。”当新势力苦于激光雷达单价破万时,比亚迪的协同体系正以 ¥5,000/台 重塑行业定价逻辑——这场由中国巨头主导的产业链革命,终将让高阶智驾从“豪华专属”进化为 全民标配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