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工程中的“通用语言 ISO IEC 81346 标准

阅读量:

ISO/IEC 81346 涉及《工业系统、装置和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理和参考代号》的一系列规范文档,并由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9年制定。

该标准的第一部分(ISO/IEC 81346-1)阐述了一般原则。第二部分(ISO/IEC 81346-2)则明确了对象分类和类别编码。近年来发布的标准版本(如ISO/IEC 81346:2019),这些修订版本不仅适应了更广泛的行业需求,并且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分类选项以辅助构建参考名称。

现代设计趋向于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机电仪系统的控制关系更加紧密不可分割。主要原因在于各相关领域间存在高度协同的关系网络和协作机制。例如,在机器设备的设计阶段以及工厂生产线的设计阶段,则分别是以机械制造技术或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为主线展开工作的。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设计工作模式下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技术指导方针来进行组织协调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哪个项目的实施阶段都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即各相关领域间往往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语言体系来实现信息共享与知识传递的目的

电气工程设计通常始于行业内客户的实际需求。企业销售人员需与客户进行多次交流以确认其具体要求。在预算确定前的阶段内,工程师负责方案构思。

当订单签订后开展项目详细设计阶段。在详细设计阶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多学科协同的综合设计方案。

当项目设计完成后移交给生产车间进行后续工作时

从销售到基础设计再到详细设计、制造、装配、交付、运营直至维护的完整链条构成了典型的工程设计流程。我们将这一链条定义为'价值链'这一核心概念。确保各环节间数据传输流畅无阻,降低数据传输中的停滞时间,即通过持续优化和提升其价值水平的过程来实现对其增值的目标;全体工程人员同样需要用'技术通用语言'进行高效沟通

电气设计中应用的ISO/IEC 81346 标准

图1 概括了参考命名标准的范围及其演化的进程。

ISO/IEC 81346 标准系列通过提供指导原则和操作规范(RDS),能够实现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有效标识与管理。

根据系统设计的多个维度,在层次化的组织方式进行系统及其元素的结构化安排。采用四个核心维度来描述系统的结构体系:功能属性(=)、产品特征(-)、位置作用(+)以及类型分类(%)。

在该结构中所有的子系统和系统元素均采用一个由字母代码表示的简单功能分类方案来实现分类工作。

(3)所有子系统和系统元素都编号。

基于组合结构、分类体系以及编号机制,每个系统元素均可被赋予一个唯一标识符(RD),作为系统各阶段关联对象间的同步节点。

电气设计中应该参考的ISO/IEC 81346 标准如下(仅供参考)。

(1)ISO/IEC 81346-1(2019):

《工业生产系统、生产设备与机械装置及其产品. 构成结构与编号系统.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2)ISO/IEC 81346-2(2019):

<《生产系统的构成与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作为第二章的一部分,在详细阐述对象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相应的编码规范.</>

(3)ISO/TS 81346-3(2012):

《工业生产系统、生产设备与工艺装置及其设备组构原理与标准代码编号. 第三章:规范命名系统的应用规定》

(4)ISO/TS 81346-10(2015):

《工业系统,装置和设备以及工业产品. 结构原理和参考代号. 第10 部分:电厂》。

(5)ISO/TS 81346-12(2018):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及工业产品. 结构原理及参考代号. 第十二部分:建筑工程与建筑服务》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