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 Review on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Image Segmen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图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是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图像分析系统和应用在不断涌现。然而,仅靠传统的基于规则或基于模板的方法无法进行真实、准确的图像分割。因此,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图像分割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地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将对近年来最新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综述,并通过分析其优劣及特点对此进行回顾,同时给出目前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文章将以人的视角,从深度学习技术的角度阐释图像分割算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理解和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割的理论与实践。
概览
图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是指从整张图像中分离成不同区域,即将图片中的每个像素分配到某一类别或标记上。根据其目标、作用、分类方法等,图像分割可以分为形状、结构、内容等几种类型。通常情况下,图像分割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理解、分析、理解、管理或训练特定对象和场景,从而对场景中的物体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分类、检测和跟踪。虽然各种图像分割方法都已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它们往往需要手动调参、提升效果、耗费大量计算资源等。而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机器学习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自动学习出图像分割的特征,从而提高图像分割质量。因此,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的图像分割已经成为主流图像分析技术。本文首先对图像分割的定义、分类及研究历史进行综述,然后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再次,在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后,结合个人视角阐释了图像分割算法背后的基本理念,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实际案例及源码。最后,还包括了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析及答案。
关键词:图像分割、深度学习、CNN、FCN、UNet、SegNet、GAN、CRF、LSTM、注意力机制、推理效率、运行速度、运行内存占用、可扩展性、鲁棒性。
2.理论介绍
2.1 图像分割的定义、分类及研究历史
2.1.1 图像分割的定义
图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是指从整张图像中分离成不同区域,即将图片中的每个像素分配到某一类别或标记上。根据其目标、作用、分类方法等,图像分割可以分为形状、结构、内容等几种类型。通常情况下,图像分割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理解、分析、理解、管理或训练特定对象和场景,从而对场景中的物体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分类、检测和跟踪。
2.1.2 图像分割的分类
- 基于规则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通过某些手段(如颜色阈值、形状识别、纹理判定等)将图像划分为特定类别。如:交互式阈值法(Interactive Thresholding Method),基于颜色、空间位置等的简单区域划分方法(Simple Region Growing Method)。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是不能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图像,且结果受限于定义的规则。
- 基于统计的方法:这些方法使用图像的统计信息对图像进行划分。如:基于K-means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这种方式依赖于统计信息,因而较难实现交互式操作。而且,聚类方法无法对图像进行全局的分析,只能局部分析。
- 基于监督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使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学习得到图像的模式,然后将图像划分为各个区域。如: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随机场分割方法。这种方法在预测阶段获得很好的性能,但是训练过程非常耗时。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Deep Learning based Method):
-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来进行图像分割,具体可以分为两类:
- 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FCN):是在全连接层与反卷积层的基础上构建的,可以有效解决图像分割中的空洞问题;
-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是深度学习领域里面的经典模型,可以对图像进行全局、局部的分析。
- 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或者门控递归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来进行序列学习。
- 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来进行对抗样本生成,从而达到无监督图像分割的目的。
- 使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来进行标签推理。
2.1.3 图像分割的研究历史
在图像分割领域的研究历史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主要研究非图形学领域的方法,如基于梯度、边缘、矩特征、基于结构元素的模式匹配等。
- 第二阶段:中级阶段,主要研究基于图形学领域的方法,如基于拉普拉斯算子的图像分割算法、基于距离变换的图像分割算法、基于概率测度理论的形态学建模等。
- 第三阶段:高级阶段,主要研究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图像分割,如全卷积网络、对抗网络、条件随机场等。
2.2 深度学习与图像分割
2.2.1 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一门新的机器学习技术,它利用多层次神经网络(Multilayered Neural Networks)进行特征学习、模型学习、优化,并且在处理图像、自然语言、语音、文本等复杂数据方面表现得异常强大。其理念是让机器学习系统具备学习复杂模式、分析抽象信息等能力。
深度学习有三大支柱:
- 特征学习(Feature Extraction):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算法,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使其具备有效的表示能力。
- 模型学习(Model Learning):通过自动机理或深度置信网(DBN)等模型结构,建立高度抽象的模型,自动地学习复杂的模式。
- 优化算法(Optimization Algorithm):通过优化算法,如随机梯度下降(SGD)、动量法(Momentum)、Adam等,使得模型能够快速收敛、泛化到新的数据上。
2.2.2 为什么要用深度学习进行图像分割?
- 图像分割任务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但是深度学习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 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基于规则或模板方法,效率低下。
- 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自动学习到高阶特征,例如边界,从而提升分割的精度。
- 在多尺度上的处理也成为可能。
- 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训练时间短,运算速度快,适用于生产环境。
2.2.3 深度学习技术对图像分割的影响
深度学习技术发展了十几年的时间,它已经成为图像分析领域的一个主流技术。图像分割领域也有过深入探索与尝试。下面总结一下目前主要的图像分割方法及其特点:
- 基于模板的图像分割方法
这些方法一般通过某些手段(如颜色阈值、形状识别、纹理判定等)将图像划分为特定类别。如:交互式阈值法(Interactive Thresholding Method),基于颜色、空间位置等的简单区域划分方法(Simple Region Growing Method)。这种方式简单直观,但是不能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图像,且结果受限于定义的规则。
优点 :
- 简单容易实现
- 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
缺点 :
- 不适合复杂环境下的图像分割
- 分割结果受限于定义的规则
- 基于统计的图像分割方法
这些方法使用图像的统计信息对图像进行划分。如:基于K-means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这种方式依赖于统计信息,因而较难实现交互式操作。而且,聚类方法无法对图像进行全局的分析,只能局部分析。
优点 :
- 自身能够产生质量高的结果
- 对图像的全局特性具备一定程度的适应性
缺点 :
- 需要进行大量的参数设置,并且不易于部署到生产环境
- 操作复杂,对于小型物体分割效果不好
- 基于监督学习的图像分割方法
这些方法使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学习得到图像的模式,然后将图像划分为各个区域。如: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随机场分割方法。这种方法在预测阶段获得很好的性能,但是训练过程非常耗时。
优点 :
- 训练过程相对简单
- 可以实现端到端的训练
- 训练时只需提供带标注的数据即可
缺点 :
- 计算资源要求高
- 对小型物体分割效果欠佳
- 基于FCN的图像分割方法
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是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分割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全连接层与反卷积层相结合,从而解决空洞问题。它分为两个阶段:
(1). 训练阶段:首先用全连接层(FCN-8s)在图片上预测每一个像素的类别,然后训练另外的卷积层(FCN-16s,FCN-32s)来对预测错误的像素进行修正。最后,训练另外的反卷积层(Deconvolutional Layer)来恢复原始的图片大小,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
(2). 测试阶段:直接使用训练好的卷积层(FCN-16s,FCN-32s)和反卷积层(Deconvolutional Layer)就可以完成测试。
优点 :
- 可以完整地捕获到全局和局部的上下文信息
- 梯度传播下降,训练速度快
- 具有高度的并行化水平
缺点 :
- 有一定数量的参数需要训练
- 对于小型物体分割效果不好
- 基于CNN的图像分割方法
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是深度学习领域里面的经典模型,可以对图像进行全局、局部的分析。
优点 :
- 可以捕捉到丰富的上下文信息
- 具有高度的并行化水平
缺点 :
- 需要足够的硬件资源才能训练
- 训练时间长,受到超参数的影响
- 对于小型物体分割效果不好
- 基于RNN、LSTM、GRU等的图像分割方法
RNN、LSTM、GRU都是深度学习领域里面的序列学习方法。
优点 :
- 可以同时处理视频、语音、文字等序列数据
- 相比于CNN,能够对长序列数据进行捕获
- 能够显著地改善准确率
缺点 :
- 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
- 训练过程比较复杂
- 可能会遇到过拟合问题
- 基于GAN的图像分割方法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是一个深度学习技术,通过生成器网络和判别器网络来进行对抗训练。
优点 :
- 可以生成与真实数据类似的假数据,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 可用于图像分割领域的无监督学习
- 生成的假数据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编辑
缺点 :
- 生成假数据往往会出现噪声
- 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
- 生成的数据量和质量无法保证
- 基于CRF的图像分割方法
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是一种改进了线性链的推理技术,用来对手工的特征进行配准。该技术可以用来去除先验知识的影响,从而提高算法的性能。
优点 :
- 可以对不同级别的特征进行自适应调整
- 能够完美消除噪声
- 训练速度快
缺点 :
- 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 训练过程比较复杂
- 受限于局部的标签信息
2.3 图像分割的算法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本节中,我们将对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基于CNN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2.3.1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图像分割算法
2.3.1.1 全卷积网络的原理
FCN全称为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是由何凯明等人在2015年提出的一种深度学习框架。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的转置卷积(Transposed Convolution)操作进行特征扩充。通过学习一个转换矩阵,输出图像分割的预测结果。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2.3.1.2 全卷积网络的操作步骤
-
数据准备:首先加载图像和标签,将它们分别转换成对应的数据类型,比如float32。
-
参数初始化:对于卷积网络来说,初始化参数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全卷积网络是前馈网络,所以参数数量少,初始化起来就比较简单。首先,对卷积层的权重初始化为标准正太分布的值,偏置初始化为0。然后,对输出层的权重初始化为标准正太分布的值,偏置初始化为0。
-
数据变换:由于FCN将池化层替换为转置卷积层,所以数据的尺寸变化非常多。因此,在将图片送入网络之前,需要先进行数据变换。首先,缩放图片到指定大小。然后,裁剪图片到适当大小。裁剪的尺寸和步幅可以设置为0.5*0.5的格子,这样可以将图片的宽和高均缩小一半。最后,把图片变成(C,H,W)的格式,其中C代表通道数,也就是RGB三通道。
-
卷积网络:接着,利用训练好的CNN网络对图片进行特征提取。
-
上采样和池化:上采样是指将卷积的特征缩小到原图大小。由于FCN采用转置卷积层,所以不需要重新训练网络。但是,上采样的方式还是有很多选择。如果采用最近邻插值,那么将得到缩放后的特征图插值到原图大小。如果采用双线性差值,那么使用双线性插值的方法。
-
合并预测:利用上采样的特征图和原图的标签作为标签信息,合并到一起,输出分割结果。输出层输出的是每个像素对应的类别。
-
计算损失函数:由于我们的任务是进行图像分割,所以计算损失函数就是平均交叉熵(mean cross-entropy loss)。损失函数越小,分割结果越精确。
总结:
FCN的基本原理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的转置卷积操作进行特征扩充。
FCN的基本操作步骤 :
-
数据准备:首先加载图像和标签,将它们分别转换成对应的数据类型,比如float32。
-
参数初始化:初始化卷积层的权重和偏置,初始化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
-
数据变换:首先将图片缩放和裁剪到适当大小。然后将图片变成(C,H,W)的格式。
-
卷积网络:利用训练好的CNN网络对图片进行特征提取。
-
上采样和池化:将卷积的特征缩小到原图大小。
-
合并预测:利用上采样的特征图和原图的标签作为标签信息,合并到一起,输出分割结果。
-
计算损失函数:计算平均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
2.3.2 基于RNN、LSTM、GRU的序列学习的图像分割算法
2.3.2.1 序列学习的基本原理
序列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把数据看作是一系列的事件或元素,并假设每一个元素的状态都取决于它前面的几个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能存在依赖关系。比如,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做是一个序列,每个时间戳上股价的变化都取决于它前面的一段时间的股价走势。序列学习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如语音识别、生物信息学、天气预报等。
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是一种对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隐藏层的状态与之前的输入有关。因此,RNN可以处理视频、语音、文字等序列数据。在传统的RNN中,在计算的时候,前向传播是一次计算所有时间步的输出,即按顺序依次计算。而在长序列中,计算量巨大,因此需要引入LSTM、GRU等结构来降低计算复杂度。
2.3.2.2 LSTM、GRU的基本原理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是一种对序列建模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引入一个“记忆”单元,来记录历史状态的信息。LSTM有三个门结构,即input gate、forget gate和output gate。input gate负责决定哪些信息应该被加入到记忆单元;forget gate则负责决定记忆单元中哪些信息应该被遗忘;output gate则负责输出记忆单元中存储的状态信息。
GRU(Gated Recurrent Units)是一种对序列建模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主要思想是避免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问题。GRU仅保留一个门结构,即update gate。
2.3.2.3 序列学习的操作步骤
-
数据准备:首先加载视频帧或其他序列数据,转换成对应的数据类型,比如float32。
-
参数初始化:初始化网络结构中的参数,包括网络结构参数和优化器参数。
-
数据格式变换:将序列数据变换成适合于网络的格式。如果是视频,可以使用三维的形式,第一维代表帧序号,第二维代表高度,第三维代表宽度。
-
网络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如RNN、LSTM、GRU等。
-
网络训练:使用优化算法训练网络,更新网络参数。
-
序列预测: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新数据进行预测,输出分割结果。预测结果是一个二维数组,数组的第i行j列代表第i帧的第j个像素的类别。
-
计算损失函数:由于我们的任务是进行图像分割,所以计算损失函数就是平均交叉熵(mean cross-entropy loss)。损失函数越小,分割结果越精确。
总结:
序列学习的基本原理 :序列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把数据看作是一系列的事件或元素,并假设每一个元素的状态都取决于它前面的几个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能存在依赖关系。
序列学习的基本操作步骤 :
-
数据准备:首先加载视频帧或其他序列数据,转换成对应的数据类型,比如float32。
-
参数初始化:初始化网络结构中的参数,包括网络结构参数和优化器参数。
-
数据格式变换:将序列数据变换成适合于网络的格式。
-
网络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如RNN、LSTM、GRU等。
-
网络训练:使用优化算法训练网络,更新网络参数。
-
序列预测: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新数据进行预测,输出分割结果。预测结果是一个二维数组,数组的第i行j列代表第i帧的第j个像素的类别。
-
计算损失函数:计算平均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
2.3.3 基于CRF的图像分割算法
2.3.3.1 CRF的基本原理
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是一种改进了线性链的推理技术,用来对手工的特征进行配准。该技术可以用来去除先验知识的影响,从而提高算法的性能。CRF的基本思想是定义一个势函数,该函数包含了所有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对于一个给定的节点集合,每个节点之间只有一个父节点。CRF允许边缘概率和节点属于不同的类别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
2.3.3.2 CRF的基本操作步骤
-
数据准备:首先加载图片和标签,将它们分别转换成对应的数据类型,比如float32。
-
参数初始化:初始化CRF参数,包括参数权重和偏置。
-
提取特征:提取图片的特征。特征可以是HOG特征,SIFT特征等。
-
数据格式变换:将特征格式变换为适合CRF的格式。
-
计算初始势函数:初始化初始势函数,将所有的特征与无效特征合并。
-
迭代计算势函数:利用最大化化算法计算势函数。该算法使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在每一步迭代计算所有节点之间的势函数。
-
计算对数概率:计算最终的对数概率。利用势函数计算所有可能路径的总和,并归一化,最后求对数概率。
-
计算损失函数:计算平均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
-
更新参数:利用梯度下降方法更新参数,使得损失函数最小。
总结:
CRF的基本原理 :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是一种改进了线性链的推理技术,用来对手工的特征进行配准。该技术可以用来去除先验知识的影响,从而提高算法的性能。
CRF的基本操作步骤 :
-
数据准备:首先加载图片和标签,将它们分别转换成对应的数据类型,比如float32。
-
参数初始化:初始化CRF参数,包括参数权重和偏置。
-
提取特征:提取图片的特征。
-
数据格式变换:将特征格式变换为适合CRF的格式。
-
计算初始势函数:初始化初始势函数,将所有的特征与无效特征合并。
-
迭代计算势函数:利用最大化化算法计算势函数。
-
计算对数概率:计算最终的对数概率。
-
计算损失函数:计算平均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
-
更新参数:利用梯度下降方法更新参数,使得损失函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