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军营信息系统
目录
一、 概述
1.1 建设内容
1.2 系统设计原则
二、 设计方案
2.1 总体设计
__1.__感知控制层 —— 实现全域感知
__2.__网络传输层 —— 实现接入与泛在互联
__3.__信息服务层 —— 实现服务支撑
__4.__智能应用层 —— 实现智能应用
2.2 软件设计
2.2.1 系统体系架构
2.2.2 软件技术选型
2.2.3 服务器环境
2.2.4 系统管理
三、 功能模块介绍
3.1 营门管理系统
3.1.1 人员进出管理
3.1.2 车辆进出管理
3.1.3 哨兵执勤管理
3.1.4 查哨管理
3.1.5 设备选型
3.2 人员管理
3.2.1 内部人员管理
3.2.2 来访人员管理
3.2.3 常驻人员管理
3.3 车辆管理
3.3.1 内部车辆管理
3.3.2 来访车辆管理
3.3.3 私家车管理
3.4 门禁管理系统
3.4.1 系统结构
3.4.2 进出统计
3.4.3 异常告警
3.4.4 远程控制
3.4.5 权限管理
3.5 视频监控系统
3.5.1 建设目标:
3.5.2 监控点分布
3.6 周界防护系统
3.6.1 电子围栏
3.6.2 周界视频监控
3.7 数字营区
3.7.1 地图管理
3.7.2 设备管理
3.7.3 统计分析
3.7.4 联动告警
- 概述
智慧军营作为智慧城市发展衍生出的一项创新课题,在部队战备工作阶段实现了智能化应用,在军事作战准备阶段以及日常训练模拟中以及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应用,并主要依托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北斗定位系统、下一代网络架构、高性能计算和智能数据分析等基础支撑,在部队日常办公和安全中心一整套体系下形成了完整的智慧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推动了业务流程向一体化协作模式转变的可能性,并且为未来军队管理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支撑。
智慧军营汇聚人类的智慧,并赋予物以智能化。在两者的相互促进与补充下(互为补充),得以实现部队日常管理与军事活动的最优化发展及新形态。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汇聚人才的智慧,并赋于物以智能化,并实现两者间的互促互补。从而实现部队日常管理与军事活动的最优化发展。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利用信息与知识资源
1.1建设内容
本次方案主要针对用户营区信息化建设需求而开展。通过智慧军营一体化平台对营区内的各项系统进行全面整合与统一管控工作。该方案涵盖营门管理、门禁管理等具体领域。
- 一体化平台
利用智慧军营综合信息平台软件协调联动各子系统达到高度统一,并赋予智能化管理功能;基于 campnet 物联网技术搭建 campnet 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该系统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同时完成网络化运行并实施可视化监控。
- 营门管理系统
采用多种先进设备如指纹识别技术、一卡通识别系统、二代身份证管理系统等进行管理
1、车辆进出管理
在单位内部进行车辆进出营门的过程中(段落:1),系统利用射频读卡器或车牌识别技术自动判断进入营门的车辆是否已获得审批(段落:2)。对于擅自离开营地的车辆(段落:3),系统将触发告警信息并发送至值班室中(段落:4)。当发现超时未归驶入营门的车辆(段落:5),系统也会相应触发告警并通知值班室处理(段落:6)。
2、人员进出管理
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出入营门时, 系统利用指纹识别或campus一卡通技术实现身份信息的即时核验, 并根据权限判断进出权限是否已获得批准. 当发现员工擅自离营时, 系统将对该越界行为进行及时预警并通知相关值勤室负责人. 对于未完成休假申请且未返回营地的情况将会被记录并同步告知值勤室负责人.
3、访客进出管理
基于二代身份证和车牌识别技术的应用,“外来人员身份及车辆信息自动完成记录”。该系统能够定期更新公安数据库中的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名单。
4、营门告警处理
營门告警系統用於收集中station send various alarms and alerts, 同時能夠將現場面臨的突発情狀傳送到中station. 並可立即啟動聲光alert裝置
- 门禁管理系统
所有营区内的门禁设备被整合至统一管理系统中,并实现了人员进出权限自动审核以及出入记录数据库的建立。重点区域(如办公楼及弹药库)配备了自动监控设施,在发生未经授权访问时会触发报警装置,并确保监控画面实时采集并完整存储。对于未经授权访问者出现的情况,请立即联系值班室工作人员进行核实与处理
1、授权管理
涵盖基于时间的权限控制和基于身份的人权认证。在规定时间段内,仅允许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通过指纹、ID卡等进行门禁验证。
2、进出统计
系统会自动将进出人员的身份信息和进出时间统计保存,事后备查。
3、异常告警
系统会针对各类异常情况发出警报,并涵盖设备失联、非法越界以及门态变化等情况的监测与响应
4、远程控制
系统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系统平台远程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门禁设施。
- 视频监控系统
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在关键岗位哨兵、物资存储库以及易受关注的位置部署视频设备,并通过数字化地图平台进行标记与调度;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区域内实施实时监控与反馈查询机制;对于配备云台设备的摄像头即可实现远程操控功能,并完成远程监控调度任务
- 周界防护系统
在防护外围区域部署微波、红外及电子围栏等多种技术构建一道无形的安全屏障,在有人进入时由传感器触发向值班室发送警报信号至监控中心,并实时发出声光警报信息以指示入侵位置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联动效果
1、告警查询
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查询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在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的同时为其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联动控制
该系统可通过配置周界安全告警点与视频监控系统及声光报警装置等其他安全防范措施实现联动。当周界防护检测到情况发生时,该系统会自动触发并连接至相关安全告警点的视频监控画面,同时向值班室发出报警信息,并将相关信息转交至相关部门以便处理。
3、多点控制
除了在营区周围设置外围防护系统之外(原文:除安装在营区周边的周界防护外),该系统能够对关键区域进行(原文:系统还可以将重点部位),例如(例如)弹药库出入口、围墙等位置部署防护警示标志(原文:弹药库大门、围墙等设置防护告警),并在数字制图平台上进行标识与维护(原文:在数字营区地图上进行标注和管理)。
- 涉密载体进出监管系统
为涉密设备安装射频电子标签,在学校大门处部署射频识别装置;一旦贴有电子标签的涉密载体擅自闯入未授权区域时,请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相关人员。
- 物资管理
秉持"以物资管理和为中心,安全为首要保障"的战略方针,通过部署条码识别系统与射频技术等物联网设备,结合现代化信息系统,实现单位物质器材从进场到报废全过程的安全管控.该系统有效弥补了传统仓储管理模式中的缺陷,整合了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的人力物力追踪机制.门禁控制系统以及周界防护装置,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网络.在出入库区域实施智能化监管的同时,实现了人员与车辆的精准定位与全程追踪.
- 枪支管理
该系统通过整合先进的枪支管理射频标签技术以及红外感应等多维度感知手段,在智能枪弹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体化的安全管理系统
1.2系统设计原则
基于本次项目的需求分析以及相应的理解与把握,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 及时准确
基于统一数据库引擎实现文档资料及关系型数据库等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并构建高效的索引体系以保证用户的查询响应速度迅速和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 规范标准
以标准化的软硬件接口为基础、采用合理的架构设计使得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具备广泛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 先进成熟
应用当前领先的硬件架构与软件平台组合,在数据处理流程上实现高度优化以提升整体性能表现。通过严格遵循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未来的扩展需求。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持续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并具备良好的模块化设计与兼容性特征。
具备良好的模块化设计与扩展能力,并能在未来快速引入最新的技术和工具。
- 安全可靠
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架构搭建系统基础,并实现用户的分级权限配置功能。通过分级策略确保系统仅允许授权用户访问其指定范围内的数据。同时通过数字签名机制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并保证用户的身份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核,在整个流程中严格把控数据访问权限门控机制
基于成熟的框架体系下设计的应用系统架构能够实现高效的业务流程处理,并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特点。该系统不仅支持高效的业务流程处理,并且能够在高并发情况下稳定运行;同时具备低功耗设计特点,在保证功能完整性的同时对硬件资源消耗较低
专业的本地化服务团队,在遭遇突发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有效恢复系统运行状态。同时确保关键信息不会被删除或损坏,并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 开放扩展
该系统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接口,在现有技术中已形成广泛的技术生态链。该系统全面支持一系列当前广泛采用的标准接口包括但不限于JSON/XML/SOAP/Web Service/LDAP/UDDI等技术规范,并确保在与其他平台的应用系统 数据库 等之间实现数据交互的同时 还能够实现应用级的互操作性和网络连接能力。
采用多层次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在不超出现有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即无需大幅调整系统架构的情况下),支持后续业务功能的逐步开放与顺利升级。
- 简单易用
该系统基于门户设计理念构建,并实现了业务与展示区的分离。针对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及使用习惯,在各个子系统中开发专门的客户化界面,并确保系统的易用性和良好的推广潜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以提高用户的上手效率。仅在特殊情况下例外
- 设计方案
2.1总体设计
项目基于SOA架构、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架构进行研究,并自下往上划分为感知控制层、网络传输层、信息服务层和智能应用层共4个层级(如图2–1所示)。

图2.1-1 系统结构
******1.感知控制层——**实现全域感知
整合运用射频感应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传感系统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等多种感知技术,在各个时间段内对目标对象实施实时采集与收集工作。其中,在感知层级中承担着解决信息获取问题的关键任务。该层级通过采集多种物理量数据(如温度湿度等)、身份标识符(如二维码标签射频标签及读写器)以及音频视频数据,并具备全方位的感知能力。这种设计使得原有网络节点的感知功能被扩展至各类军事实体及终端用户,并显著扩大了信息采集的对象范围。这不仅构成了智慧化军事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体系,并且其核心技术涵盖多维度检测技术和短距离无线/有线通信技术等关键创新点。
该层级主要由传感器系统及其集成平台构成: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气体浓度传感器温湿传感器),以及用于实现多维度数据融合的智能组网平台;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数据传输;最后通过分布式信息处理单元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共享输出功能。
******2.网络传输层——**实现接入与泛在互联
通过将目标对象接入信息网络"物物相连"的战略目标,在现有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络功能与应用场景,在传输技术层面综合运用包括但不限于以太网、军用CDMA、卫星通信等军民融合通信技术,并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指挥专网等基础设施实现有线与无线结合、宽带与窄带结合以及感知网与通信网的有机整合与协同发展
******3.信息服务层——**实现服务支撑
信息服务层基于SOA与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及软件即服务SaaS"三层架构体系进行设计与建设,在考虑总部及军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可能的技术对接关系基础上, 搭建覆盖运行维护、系统开发以及集成管理的一体化解构体系。其中在IaaS层面, 采用Vmware vSphere及光交换网络商用产品, 提供虚拟化资源管理、统一存储资源、负载均衡配置以及动态资源迁移优化等基础服务功能。在PaaS层面, 以整合现有软件系统为基础, 提供军用文电发布与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等共性功能模块; 同时自主研发了一体化的支撑平台, 该平台集成了服务引擎构建、统一存储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 并提供了应用快速搭建环境及安全接入条件, 为业务系统的应用开发部署与集成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保障。在SaaS层面, 针对应用系统从设计到部署全流程需求, 为规划者提供元数据管理功能, 为开发者 offer 快速构建应用接口支持, 同时为使用方提供便捷的应用接入环境与数据处理支持。
******4.智能应用层——**实现智能应用
应用层负责处理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问题。借助各种信息系统工具对网络层传递的数据进行接收与处理,并通过相关设备与人类实现互动交流。它以数据为核心,在存储管理、检索查询以及数据分析等多个层面展开工作:涵盖数据存储、检索查询、分析评估、挖掘提取以及基于数据驱动决策的行为控制等技术手段。针对军区部队战备状况及军事训练任务需求,在信息服务支撑下完成感知信号并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围绕核心业务领域提供智能化分布式联网业务处理支持及辅助决策功能保障
2.2软件设计
2.2.1系统体系架构
系统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并遵循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其采用了基于J2EE的技术架构,并采用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以实现开放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和跨平台性的目标特性;该系统还支持用户对复杂业务逻辑进行定制化管理和自动化处理的需求。
整个平台以统一为基础构建了整体架构,在功能实现上遵循插件化开发原则。在确保遵循相关规范后即可接入平台,并能够继承并调用已有公共组件与功能模块。
在其中阶段中阶段中阶段中阶段中阶段中阶段中阶段中的整个平台将主要依靠业务引擎将各个业务进行整合,并实现了标准化的展示界面的一致技术架构支持的一致开发模式的一致集成方法的一致身份管理以及一致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要求。基于核心系统构建的基础设施为各功能模块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各子系统的协同运作与优化配置

图2.2-1:系统结构图
如图,系统从逻辑上划分为物理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界面层。
- 物理层
整个平台中涉及到的相关设备包括承载设备和感知设备。
指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硬件设施。这些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链路等 IT 设施;终端类电子设备(如 PC 电脑、便携式电脑及触摸屏等);以及加密转换与安全防护相关的专用设备(如防火墙),还有用于存储管理关键信息的数据存储设施。
一种用于在正常业务运营中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的装置,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的硬件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天线(RFID)、电子门禁系统(IC卡)、指纹识别模块(FBI)、身份验证装置(TPA)、监控摄像头(CCTV)等。
- 数据层
平台的数据层整合了多种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基于关系型模型的关系数据库、以文档资料为主的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及外部应用提供的多源异构数据资源。依据《军队信息一体化系统设计标准(ITA 5.0)》这一行业规范,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了系统性的数据库规范化设计。
- 服务层
服务层包括了系统中所需要的所有基本的以及公共的组件。
JAVA动态模型框架(OSGi) 是一个整合了各类管理模块的基础实现框架。该系统采用了一套基于开放服务网关协议和开放JAVA动态模型系统的OSGi体系结构进行开发。在本平台上实施的所有开发项目都将采用动态模型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OIG编程模式实现了功能组件间的标准化交互与协作关系构建,并具备以下显著特点:模块化的设计架构、全面的标准接口规范、以服务为中心的功能组织方式、灵活多样的运行时行为特性、易于复用共享的功能特性、良好的扩展性保障机制以及便捷可靠的部署运行支持特性。
智能表单****引擎 是当前系统中处理大量以表格形式呈现的业务数据的核心模块;此外还负责将部分非动态数据直接存储于数据库中。该引擎的作用相当于专门针对单一的纯表单业务流程进行设计构建;通过这一模块生成的数据处理流程能够有效提升报表设计的维护效率、扩展性和灵活性。
借助该系统能够实现全面监控和管理所有业务流程。通过建立一系列明确的接口规范和协议来确保各业务模块之间的高效协作。
搜索引擎: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在实现过程中体现出的强大特性之一就是其强大的搜索功能。我们借助搜索引擎技术将系统中的各个业务模块的关键字和关键数据进行收集、分类以及对比处理,从而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查询体系。这样就可以让不同业务部门或组织通过关键词快速定位所需的数据信息。
报表引擎:简单业务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轻松实现, 但若涉及复杂业务, 则需一套专业的报表引擎. 它能够将实际业务数据与其展示形式进行解耦, 即使只需提供源数据, 报表引擎也会负责后续的数据呈现工作.
- 应用层
基于需求
- 界面层
界面层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数据或者用于处理用户的输入请求。通常称为前端的客户端不负责执行数据操作,而是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向后端发送请求,并按照特定的格式返回响应。
界面层主要承担着实现系统操作界面以及显示内容的任务。此外,在触摸屏及大屏电视等设备上也可以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在基于Web的情景下,则主要充当企业的Web服务器浏览器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则主要充当企业的Web服务器浏览器的角色?而非基于Web的客户端层则由独立的应用程序组成
-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涉及全部后台数据的基础性管理模块,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整体运营紧密相关
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的核心组织架构中包含其他相关信息,并为应用模块提供数据支持
后台管理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后台核心功能操作及基础数据维护工作。具体而言,在该模块中包含了角色配置、权限设置以及菜单管理等多项基础功能项。这些配置参数构成了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信息。
系统监控管理定义为一套对系统内多个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跟踪与分析的技术体系。一旦遇到异常状况时,该体系会向运维团队发送相关的异常信息提示,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异常问题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 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部队系统部署的关键环节也是核心环节 智慧军营通用信息系统平台将从以下几个关键点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在软件层面提供数据安全性保护 同时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进行硬件层面的安全防护工作。
软件数据安全保障即为借助软件控制手段对平台访问对象及其相关数据进行保障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采用用户的身份认证手段(如用户的账号信息、CA证书以及UKey)作为进入系统的验证方式;这种技术手段是一种用于确认访问主体真实身份的技术手段
访问控制即指在用户身份经过认证之后依据安全策略实现对用户的限制方式及手段。该机制决定了系统中用户的哪些操作权限,并在整个用户访问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支撑。
为了增强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在保障企业运营过程中实现办公文档内容的流转安全可控方面采取了3DES加密技术方案。该方案旨在有效防止文件向外扩散或泄露,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控制措施对内部文档使用范围、用户权限、用户操作以及文档流转进行规范管理。以实现保障文档安全不被泄露或扩散的同时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积累与资源共享。
硬件安全体系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防火墙系统对网络边界进行严格控制;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潜在威胁进行实时监控;建立网络病毒防御机制防止恶意软件侵害;由数字证书颁发机构负责颁发和管理CA证书以增强信任基础;运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排查并修复系统漏洞以降低风险。
2.2.2软件技术选型
系统技术选型主要从技术路线、编程语言、中间件服务、技术框架、数据库以及开发工具等多个方面展开考量,在策略上主要涉及4个关键维度:首先是开放性,在保证体系灵活性的同时具备跨平台特性,并支持异构系统的集成;其次是成熟度,在功能完整性与易用性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再次是先进性,在遵循行业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实现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最后是经济性,在保障核心效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系统建设实施的成本与资源消耗
系统主体功能采用B/S架构模式,并基于网络开发需求选择了Java编程语言作为主要的技术基础。应用服务器中间件采用了基于J2EE标准的设计理念,在实现上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需求。通过这一架构体系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则能够使得整个系统具备较高的运行效率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效果。具体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框架及相关参数设置均见附图列表中所列内容。
项目开发框架技术选型表
| 序号 | 内容 | 产品 |
|---|---|---|
| UI框架 | EasyUI |
|---|
| MVC框架 | Struts2.X、Spring MVC3.X |
|---|
| RIA框架 | Ajax、Adobe Flex |
|---|
| 图表框架 | FusionCharts |
|---|
| 报表框架 | 自研 |
|---|
| 安全框架 | 自研 |
|---|
| 业务框架 | Spring Framework、jBPM |
|---|
| 缓存框架 | ehCache、Memcached |
|---|
| 定时框架 | Quartz |
|---|
| XML框架 | dom4J |
|---|
| 持久化框架 | iBatis |
|---|
| Web Services框架 | Xfire |
|---|
| 部署与扩展 | OSGi(热插拔) |
|---|
|开放平台|OpenAPI|
2.2.3服务器环境
- 设备选型
server 作为 system 的运行核心,在国内大多数主流 system 中已普遍转向国产 server 。知名品牌包括 Huawei 、浪潮等。基于多年的实际应用经验 ,我们公司强烈推荐选用性价比较高的华为 server 。如图 2.1-2 所示 。

图2.2-2:华为机架式服务器
| 参数 | 指标 |
|---|---|
| 品牌 | 华为 |
| 型号 | RH22888H |
| 结构 | 2U机架式服务 |
| CPU | E5-2620 v2 6C 主频:2.1GHz 15MB |
| 内存 | 32G(4*8GB) |
| 硬盘 | 2.4TB(4*2.5"600GB SAS) |
| 网卡 | 2*GE千兆网口 |
| RAID | 0/1/5/6 SR320卡 |
| 电源 | 2*460W双电源 |
| 其它 | 备份还原工具DVD,滑轨 |
| 质保 | 3年质保上门服务、硬盘不回收服务 |
运行环境
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该方案配置了一台华为公司的服务器设备,并部署了基于J2EE的Java运行环境。以TOMCAT为运行支撑平台进行开发部署。在数据库系统中采用以下哪种类型将由具体应用需求来决定?可选类型包括MySQL或SQL Server 2008版本。
- 磁盘阵列RAID
为了解决用户的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问题,在本方案中采用了以下措施:首先,在服务器上配置RAID功能,并采取加密存储的方式对用户的各项数据进行保护;其次,在服务器内部设置了四块高速硬盘,并在这些硬盘上实施了RAID 0+1备份策略。
RAID 0+1因其卓越的数据安全性和高效的存储性能,在需要快速存取大量数据且对系统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表现优异;例如银行、金融行业;商业超市;仓储管理系统;以及档案管理等相关领域。 RAID 0+1方案不仅保障了与RAID 1相同的安全性水平,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接近RAID 0的高性能水平。
2.2.4系统管理
该模块以管理人员为服务对象,在系统中负责对所需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与维护工作,并涵盖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基本信息记录以及人员权限分配安排。

图2.1-3:系统登录界面
- 单位管理****
对各类组织机构在系统中采用树状架构进行管理操作。每个组织单元无论是旅团、营连级别还是科股层级均配备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码。组织架构作为系统内各类人员物资装备的基础数据支撑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各类人员或装备都归属于某个具体组织单元或下属部门。
- 角色管理
为了更加完善的规范地设置与区分用户的权限,
该系统特意设置了角色管理系统。
每个角色都赋予了独特且明确的功能权限。
也就是说, 每个字符都可以被理解为系统中特定的功能集合
- 人员管理
建立组织机构之后,系统允许账号或个人用户完成注册登录,并分派至不同部门或单位以完成按用户编组的管理。
- 权限分配
在智慧军营信息系统中为系统使用的人员设定权限主要依据的是角色与部门数据权限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其中角色决定了用户的使用权限而部门数据则用于限定着用户可访问及可操作的数据范畴具体而言例如在营一级的情况下该用户的访问范围仅限于本营区内的事务处理而在连一级的情况下则仅能处理属于本连队管理的相关事务
- 功能模块介绍
3.1营门管理系统
營門管理模块對出入營門的人員及車輛(包括内部職員、内部機動 vehicle、外来訪客及外来車輛)進行監管與追蹤,并於系統中提供各營門出入人員及 vehicle 信息供管理者隨時檢视
基于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系统的规划功能, 我们计划在营门处安装车辆控制道闸系统和人员身份信息识别系统, 并配备指纹考勤机 LED 显示屏以及声光报警终端等其他相关设备

图3.1-1:营门安装设备示意图
如图3.1-1所示,在营门口部署了车辆道闸装置及车牌自动识别摄像头(采用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则配置远方布置的RFID读取器),道路两侧布设三个地感应圈。当车辆驶过地感应感应圈时会触发车牌自动识别摄像头进行车牌检测或通过无线电频率技术确认行驶过的车号等信息而无需人工干预实现快速通行管理功能下方的地感应圈旨在防止有车经过时关闭道闸可能对车造成损害
位于营门口处安装一并列结构,在此装置上可实时显示出入车辆的信息数据以及相应的调度安排(包括正常出勤情况、违规外出记录、私家车辆通行记录等)。
在营地 perimeter 设置集成式管理设备(如图3.1-2),对外来访问人员实施身份验证与记录管理;通过考勤终端对内部员工的身份信息进行采集与存档。

图3.1-2:营门管理一体机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智慧军营的安防一体化办公平台上(...),实时获取营门的统计数据及其详细信息,并且能够回顾历史数据。

图3.1-3:营门统计数据图
3.1.1人员进出管理
1、内部人员进出
各部队人员进出营门时会使用一卡通或指纹识别技术实现身份验证,并对应登记的外出理由。未经允许擅自离营的将触发告警提示并通知值勤哨兵处理。相关信息将在系统中自动登记并反馈给相关部门。
人员通过营门外出或归队后,对应单位的人员在位率数据自动进行刷新。
2、来访人员管理
外来人员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技术录入到营门管理一体机上,并将采集的数据整合到智慧军营通用信息平台中进行统计分析。该系统为后续的人员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3、常驻人员进出
常驻单位人员在 personnel management module 中由 various departments in the organization handle the registr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When entering or exiting the compound, personnel are authenticated using temporary ID cards or second-generation ID cards. Any personnel with expired identification will trigger an alarm, prompting guards to take action.
3.1.2车辆进出管理
设置营门口的车辆射频识别装置或车牌识别系统,在此位置对进出营地的车辆身份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辨识;然后根据各类别车辆的出入规范执行身份验证与通行操作
在营门口设置LED或液晶显示屏,显示进出的车辆信息。
1、内部车辆进出
与车辆派遣系统进行关联,实现车辆违规外出报警等功能。
2、外来车辆进出
通过车牌识别技术和临时视频卡等先进手段,在外来车辆完成登记流程时,系统将自动生成与之对应的门禁权限配置
3、私家车进出
通过车牌识别技术或营区一卡通系统,在私家车出入登记方面实现了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当系统建立黑名单名单时,在遇到违规驶入车辆时(即有违规进入的情况),哨兵具备拦截违规驶入的能力。
3.1.3哨兵执勤管理
在系统内部部署哨兵执勤管理模块后,在线配置电子排班表并自动发送提醒信息,在岗人员需凭借营门一体机刷卡完成考勤登记以确保值班人员到位;通过与勤务队伍实现联网配置,借助指纹识别技术实时追踪查铺查哨情况,有效规避传统手写登记导致的迟到早退或脱岗疏忽问题。

图3.1-4:营门一体机方案图
如图3.1至4,在营门值门岗处安装门岗一体机设备,并在该设备上预装或安装相应的门岗管理软件系统。安防一体化平台通过网络连接至该设备的数据库或相关软件接口端口,并实时采集当前值勤人员的基本信息数据。系统将自动获取排班安排表数据并将之传输至该设备,并根据录入的信息自动完成值班记录的登记工作。具体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值班人员考勤统计、排班进度追踪以及值夜班情况记录等各项基础管理功能。

图3.1-5:平台中营门管理首页
如图3.1至5所示,在智慧军营中的安防一体化平台中
- 排班管理
排班管理涉及门岗哨兵的执勤排班功能,并提供排班记录查询服务。在排班表单中可完成以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班次设置、人员配置以及相应的交接时间安排和交接条件设定等操作。系统界面包含两个子菜单:一个是排班记录查询模块,另一个是排班安排编辑模块。
排班管理 :对当前的排班进行维护管理;
历史查询: 基于多个时间信息与人员信息等条件进行历史排班数据检索;依据具体日期可检索该时间段内的排班安排;按指定员工可调取其全部值班日志;
- 值班日记
值班日记用于记录营门值班日记的内容,并包含当前以及历史的值班日记记录
当天值班:展示当天的值班记录内容。该功能包含当天参与值班的人员、涉及的工作事项以及相关的通知事项和其他信息。遵循单位行政值班记录的标准格式进行排版设计
历史查询:实现对历史值班信息的检索功能,并支持依据时间字段以及值班人员等参数设置条件来进行数据筛选操作。不仅支持通过特定格式导出数据,并且能够实现打印功能。
告警查询 :用于查询营门发出的告警信息,可按时间、告警类型进行查询;
3.1.4查哨管理
对门岗哨兵查哨记录实施规范化管理,在系统中可设置哨兵定期打卡并采用指纹识别或其他便捷考勤方式,在执勤人员在岗状态自主报告的同时也可以由管理层负责日常查哨记录的录入工作
1、考勤打卡 :执行考勤打卡任务时需完成考勤信息记录工作,请确保填写的内容包含打卡人员身份信息、打卡时间以及存在问题记录等。采用远程考勤方式时,请在监控系统中调用现场摄像头设备拍摄考勤兵值岗情况,并对摄像头捕捉的画面进行截图保存作为核查依据。
2、历史查询 :对历史查哨记录的数据进行检索分析,在系统中可通过时间字段、操作者名称以及班次状态(正常或异常)等多种维度完成数据检索与统计计算功能。
3.1.5设备选型
1、车辆道闸

图3.1-6:车辆道闸
表3.1-1:道闸技术参数表
| 技术参数 | 指标 |
|---|---|
| 品牌 | |
| 型号 | JSDZ002 |
| 规格 | 367mm282mm1088mm |
| 电机 | 200W/DC36V |
| 闸杆最大长度及材质 | 铝合金方杆、椭圆杆≦6m |
| 闸杆起落时间 | 1-3秒、3-5秒、5-6秒可调 |
| 使用环境温度 | - 40度 - +60度 |
| 相对湿度 | < 95% 无凝露 |
| 闸杆中心高度 | 945mm |
| 输入接口 | +12V电平信号或脉宽>100ms的脉冲信号,驱动电流:10mA左右 |
| 通信接口 | RS485电器标准 |
| 通信距离 | ≦1200m |
设备特点:
- 高端数字道闸首次采用交错齿轮结构设计,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展现出显著的耐用性和节能性。
- 该系统支持标准RS-485通信接口,并配备多层平衡弹簧技术,在更换弹簧数量时能够灵活调节闸杆长度。
- 行程防护功能:创新采用了数字直流伺服控制技术方案,在闸杆运行过程中始终保证其正常运转状态。
- 车走落杆延时控制功能:系统可根据设置参数精确调控车走后关闸时间(范围:0-1000秒)。
- 过流防护功能: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一旦检测到异常电流(高于安全阈值),系统将立即启动紧急停机程序以保障设备安全。
- 脱杆防护功能(可选配置):在特殊情况下无论系统处于开启还是关闭状态均能有效阻断闸杆移动以保护相关设备免受损害(仅适用于椭圆型和PVC圆型闸杆)。
- 开优先控制功能:该系统具备智能判断能力能在开合状态下即时响应开闸指令并执行相应动作。
- 数字环境温度监控技术:采用先进技术确保产品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状态。
- 手动开闸历史记录功能:系统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一旦发生非法操作行为将自动记录相关事件防止人为舞弊行为发生。
- 开关次数记忆功能:该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准确记录每一次开闭指令并在特定条件下触发自动关机流程确保设备长期处于安全状态
2、营门一体机

图3.1-7:营门一体机
品牌标识:
型号为A8的产品系列:
支持公安部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
能够快速识别并处理二代身份证信息:
具备扫描各种专用证件的能力:
内置模块可存储及管理个人身份数据:
提供便捷的身份验证服务:
可实现IC卡及电子身份卡的制作与管理:
具备拍照存档功能:
能够生成并读取条码身份信息凭条:
配备触摸屏操作界面:
内置高性能工业计算机系统:
显示屏尺寸为19英寸触摸液晶屏:
整机重量约为20公斤标准配置:
接口接口丰富多样:包括USB、COM端子及RJ45网络接口等多端口连接选项:
内存配置为2G运行内存加250G硬盘空间组合;
配备标准键盘设计以提升操作便捷性:
系统机箱尺寸规格为宽度470毫米、深度500毫米以及高度650毫米的标准包装尺寸。
3.2人员管理
3.2.1内部人员管理
内部人员管理模块明确划分了干部与士兵的不同职责。该模块由干部股与军务股负责。其中一项功能是介绍内部人员管理模块的具体运作流程,并要求根据各部队的实际管理制度来设定外出程序。
- 人员请假
请示、休假、公差学习等
- 人员外出
当内部人员进出营门时, 利用一卡通设备完成身份确认流程, 系统自动调取相关数据并关联员工作业的时间信息, 对正常外出的情况获得允许, 并实时记录员工作业的时间信息; 实际值勤人数的状态时点上, 系统会显示该员工作业状态已处于待离队阶段; 对于异常离开情况进行监控预警并发出警报提示; 所有员工作业的信息都会被完整地存档, 以便后续查询与分析
- 归队销假
当人员休假归来准备入营时,在进入营地大门时可在内部考勤系统上使用一卡通或指纹完成身份识别后进行快速归队销假流程处理;对于休假期间仍需出入营地边界区域的人员,则应在营地管理系统中执行刷卡操作而不进行销假登记,并由系统自动记录每一次出入记录及相应的理由说明
3.2.2来访人员管理
- 来访登记
对外来的外来来访者而言, 营门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取或电子证照扫描来确认身份信息. 在与接待人的联系结束后, 系统会录入包括事由名称, 接待部门, 接待人员姓名, 人员属性(地方/部队), 预定离园时间以及现场照片在内的相关信息. 系统能够查询现有在园 visitor 记录及待离园 visitor 情况. 对于随车访问的人员, 相关车辆可通过开访车辆管理模块进行登记与调度. 如图 3.1-4 所示:

图3.1-4:访客登记流程图
在营门部署打印机后, 可为来访人员生成一张带有基本资料及条形码的访问证(如图3.1-5)。访问证上记载着来访者的详细信息, 每个人员都配发一张条形码, 在进入办公楼时, 通过扫描条形码识别, 系统会自动调取对应的信息供办公楼值勤保安再次核实身份信息。
- 访客离营
当访客离营时,请他们通过 camp management integrated terminal 系统进行操作:通过刷卡或输入身份证号码来查看身份信息;以便查阅系统内此访客的访问记录;请填入离营时间和相关说明。
- 统计分析
该系统涉及访客的统计分析主要包含实时访问人员数量及其详尽清单,并根据时间字段、访问者资料以及被访问者资料对访客进行查询与统计。
对未按时离开营区的人员进行统计和预警。
3.2.3常驻人员管理
- 人员登记
常驻单位中的员工主要包括职工及其家属等。对于系统中的常驻人员记录,请提供以下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ID)、职业类型以及有效的证件有效期。每位员工的身份可通过发放的一卡通或基于身份证信息的数据比对来确认。
- 查询统计
对系统中常驻人员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包括人员的资料,进出记录等。
3.3车辆管理
3.3.1内部车辆管理
- 车辆派遣
外出车辆可在智慧军营安防一体化平台上的"车辆派遣"功能模块进行调度安排。当用户发起车辆派遣申请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其可用车资源源数量与使用期限内可用的装备数量,并根据实时排班情况推荐合适配置方案。随后用户可在可用车辆列表中选择并提交派车申请,在线填写必要的派车单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带车人身份确认、被运载装备的具体参数设置以及运输任务的基本要素等。完成所有必要填选后生成正式派车指令单,并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无误后方能生效执行。
- 车辆外出
当单位内部的车辆需要进出营门时,在与系统的派遣单建立对应关系后,在正常情况下会实现自动放行;但若遇到未按计划派遣或提前出车的情况,则会触发警报并由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以确保安全;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可配置为具备优先通行资格的特权车辆 ,这些无需携带传统派遣单即可直接通过营门
车辆离开营区的时候,系统自动记录车辆出营时间。设置车辆为【外出】状态。
工作人员驾驶私人机动车出入营地时,系统会自动检测车辆信息并启闭道闸,并发出通知
- 车辆归队
在位
在位
当车辆通过营门 entrance into 营区时, 系统即时自动地完成对相关数据的采集与登记, 并随后完成对相应派单的信息销单处理.
The moment they enter the garage, 驾驶员 or 带车人 根据指定文件填写相关信息.
系统即时记录该车到达营地的时间字段作为归队依据.
当前状态设置为 '在位' status.
- 超时告警
对于那些外出超时未返回的车辆, 系统会自动统计这些情况, 并负责处理相关信息.
- 车辆在位情况统计
系统持续监测车辆的状态,管理人员能够随时访问当前到位或外出的车辆数据。
3.3.2来访车辆管理
- 来访登记
当外部来访车辆抵达营地大门时(或进入营地大门后),首先会对来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实登记;随后将录入与该车相关联的信息;对于此前已经完成过登记的车辆,则可以直接调取其历史记录;而当 vehicles驶入营区时(或通过营门时),车牌识别系统会自动完成拍照记录,并记录 vehicles进出营区的时间信息。
在处理外来车辆管理时可以采用车牌识别和射频卡等多种辅助手段来进行。对于采用了射频卡进行车辆管理的单位,在接待来访车辆时会发放临时出入射频卡,在这些设备上可以预设有效的使用时间段。只要在此时间段内到达现场就可以凭借携带的射频卡片顺利通过道闸进入营区。
- 车辆离开
外来参观客 vehicles 离开营地时,在入口处系统识别到该辆车的信息后, 自动记录该辆车离开的时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由哨兵填写相关备注信息。对于停泊在营地内且存在违规行为的汽车, 系统会自动提示其为违规车辆, 并提醒哨兵按照规定处理
- 查询统计
在系统中可随时查询营区内外来车辆的信息和当前未离开车辆的信息。
3.3.3私家车管理
- 车辆登记
为营区内部人员及常驻居民的私人车辆记录详细信息,并采用配发一卡通ards或车牌识别技术来完成车辆身份验证工作
- 查询统计
可对车辆信息和车辆进出、违规等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3.4门禁管理系统
基于营区一卡通及指纹识别技术,在营区出入口布设门禁控制点,并对设施进行优化升级;使其能够与视频监控平台等消防设施以及人员管理系统等相集成;构建'一卡通'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效降低夜间值勤人员数量。
在智慧军营的智能化安防系统中,为每位人员设定相应的门禁权限. 采用营区一卡通或指纹识别等技术手段作为主要的身份验证方式. 系统管理员可在平台上针对每个被管理区域设定相应的出入权限, 可通过设定基于人或时间等多种组合规则来实现灵活的权限配置. 此方案将有助于实现更加灵活便捷的人权管理.
3.4.1系统结构

图3.4-1:门禁系统结构图
如图3.4-1所示,在门禁控制主机的基础上设置了门禁系统以及读卡器、发卡器和管理平台等设备
- 架构特点:
该系统采用集中式管理与分散式控制相结合的网络架构(即'中央管理站—现场控制器'型结构),旨在实现对相关区域的监控与管理功能。系统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营区网络平台进行整合协调。所有现场控制器均通过TCP/IP协议实现网络通信,并连接至总控室内设置的一个综合管理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该平台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在线门禁状态监控、历史数据查询以及重要数据备份等核心功能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总控室内若发生计算机故障,则不影响各在线出入口运行;读卡及门的操作操作过程将不受任何干扰。
- 设备组成
门禁报警系统主要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即:
(1)现场门禁设备
涵盖感应式读卡设备、集成型智能考勤装置以及智能控制单元等关键组件;这些设备包括可扩展管理模块,并配备一键紧急报警装置以及电动出入口控制系统中的电子双向对讲系统中的开门按钮等核心功能组件。
(2)门禁报警集中管理服务器及管理工作站。
该系统采用单向或双向卡片识别技术进行管理。具体配置包括每道门外均配备感应型卡片识别装置,并根据需求设置为带有电子锁功能或者出门按钮选择模式。所有门禁一体控制器布置在固定区域以便于日后维护及检修工作安排。现场控制器间通过485总线或TCP/IP网络实现通信各现场控制器能够独立运行并支持所有前端设备包括感应型卡片识别装置电子锁装置以及集成的磁吸开关和出门按钮等直接连接至门禁一体控制器或主站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与通信。
3.4.2进出统计
营区内工作人员通过门禁读卡器完成一卡通刷卡操作。无论该用户是否拥有访问权限,在系统中将刷卡记录予以存储。持有效证件者可通行,请持无效证件者到相关窗口办理手续。
该系统对出入人员的录入会产生统计报表,并可根据门禁单元号、所属单位名称、录入人员姓名以及具体时间等信息实现多维度的数据汇总与信息检索。
3.4.3异常告警
该门禁系统旨在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因此该系统在遭遇未经授权的操作或故障时需具备自主监控的能力。该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环境状况,当发生未经授权进入、设备失联或发生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时,会触发自动监测程序,从而实现对潜在威胁的有效识别与防范措施的启动,最终将相关警报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供其分析处理
3.4.4远程控制
该平台上的运维人员基于权限分配机制能够通过网络远程管理其具备操作权限的门禁设备功能
3.4.5权限管理
- 授权
按人进行授权: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可以刷卡打开门禁。
按时间段授权:仅限于符合时间段要求的人刷卡并具有进入权限的人即可。
- 变更:
在人员发生变动时(包括调职、调岗以及复转或退休等情况),系统会自动取消相关人员的门禁权限,并由相应的管理人员重新分配给其他人员;这些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规定与部门或其他单位进行配对关系的建立;系统会根据部门或单位的变化自动重新分配相应的门禁权限
3.5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被视为既传统的又高效的安保手段之一。
在营地的主要路段、办公大楼及库区布置摄像头持续实施实时监控。
智慧军营的安全防范系统通过将所有摄像头定位到数字地图上并根据权限范围执行访问来构建一体化平台

图3.5-1:视频监控调阅界面
本次监控系统主要使用高清网络摄像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通过IP网络实现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周边安全防护方面,在考虑IP信息节点安全性的情况下,默认采用传统模拟高清信号的视频监控方式,并有效防范外来的非法入侵者通过外围的IP信息节点侵入营区网络系统。
3.5.1建设目标**:******
- 数字高清图像传输方式
配备全数字化高清摄像机;数字视频信号先进地接入交换机后经光纤网络传输。
- 实现24小时高清晰度录像
监控中心机房部署了视频流数据专用传输网络,在统一管理中将所有监控录像进行集中存储。该系统确保所有视频流数据的有效存档时长持续超过30天;
- 覆盖重点区域和通道
通过科学布局布置 monitor 点位,在营内主要区域(包括道路、营门、营房及家属院等)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并且经过精心部署达到了经济且高效的视频监控系统。
3.5.2监控点分布
根据营区监控区域的不同情况配置适合不同固定区域的高清红外枪型摄像头;部署适用于大范围监控的高清红外球型摄像头用于巡视及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配置专门用于管理办公楼进出口安全状况的安全设备
(1)、营区门口人群流动性强,在设计营区安全监控系统时,在出入口设置部署红外防暴摄像头来实时监测周边区域人员和车辆动态情况。一旦发生争执或事故事件,则需事后通过录像资料进行证据收集。
(2)、道路、十字路口、丁字路口、车场出入口安装高清红外枪型摄像机。
(3)办公楼、营区人员流量大,也是重点区域,安装高清红外球型摄像机。
前端设备主要负责执行图像信号的采集工作,并通过网络传输数字信号至监控中心。该设备配备摄像机、镜头和云台等核心组件以及相关的接线箱和电源转换器等周边设备。
3.6周界防护系统
在防护区域边界采用微波、红外和电子围栏等多种技术设置一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CMS)式的不可察觉屏障。一旦有人闯入时, 便携式传感器将立即触发警报, 并将警报信号发送至值班室或操作中心的监控管理主机, 同时通过声光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显示并记录警报位置信息, 关键区域则可实现视频联锁运行。
3.6.1电子围栏
本方案选择在一些关键位置部署电子围栏系统(如车库、军械库等关键区域),这种技术方案采用了先进的防盗报警配置。该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前端探测装置与主机设备。其中前端探测装置通过杆状结构与金属导线等物理组件形成实时监控的固定周界防护网;而主机设备则负责接收来自前端探测装置的实时信号变化,并根据接收到的状态信息(如触网状况、短路或断路)自动感应并接收相应变化信息,在必要时向安全指挥中心发出报警信息。此外该系统还具备主动防御功能不仅能够有效阻止入侵者闯入还能即时评估当前警戒状态并通过远程操作实现与其他同类型安防设备的互联互鉴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络确保管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动态并快速响应与处理相关事件
电子围栏的主要阻挡效果表现在 two 方面: 首先, 它通过设置警示标志 (具有 electrical 危险) 使观察者 必须直面心理压力; 其次, 接触该设备时会产生触电感觉, 这足以使入侵者望而却步. 此外, 电子围栏自身作为一个物理屏障, 当设置于适当高度与角度位置时, 极具防御性; 若强行突破则会触发报警装置.


图3.4-1:电子围栏
3.6.2周界视频监控
在智慧军营的关键区域布设视频监控设备,并通过智慧安防一体化平台实现前端智能分析摄像机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处理。系统将围墙内外周边区域的周界防范摄像机纳入统一管理,并持续提供全天候实时监控服务。

图3.4-2:视频周界防范
1、智能防范功能
利用摄像机对周边敏感区域实施监控,并对人员的徘徊、聚集、滞留以及越墙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当该区域出现违反预设安全标准的行为时(如越墙闯入),智能分析服务器即时向后台系统发送指令,并根据预设程序判断人员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越过警戒线这一行为。
- 穿越围栏检测
自动检测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翻越围栏警戒线的行为。
- 区域入侵检测
进入离开区域检测:实时监控系统持续追踪行经人员或驶入车辆通过警戒区的行为
- 场景变化检测
对监控视野的场景进行检测,当场景发生异常变化时进行报警提示。
- 徘徊/滞留检测
检测员在目标警戒区域内来回走动(停留时间超过设定阈值,并伴随有明显的移动)或长时间停留(停留时间超过设定阈值,并无明显的移动)。这里使用了更具体的表述方式来描述两种情况的不同特征。
2、联动功能
视频监控与电子地图实现了实时联动,在报警提醒界面中综合统一地展示报警触发设备位置、实时监控画面等关键数据,并非需要用户在多个系统间来回切换操作。值班人员可快速掌握现场动态情况;同时设置高点位智能摄像头持续追踪可疑目标,并为行动提供预先判知信息
3.7数字营区
数字营区借助地图与仿真技术


图3.7-1:数字营区界面
如圖3.7-1所示,在數 字營區頁面上左側設有導航選單,
涵蓋營區地圖分層目錄樹及設備統計清單;右側則展現地圖及IoT設備定位點。
点击右下角便捷图标即可進行"展開/收起不需要展示的種類"操作,
从而实现"仅展示所需的指標點以避免 clutter"的目的。
该功能的设计旨在"避免因点多過多導致顯示混亂难以精準locate"
在地图上点击标记图标后,系统将展示该点位的设备信息列表,并列出该设备的历史交互记录以及当前状态信息。具体而言:
- 视频监控功能:用于查看实时摄像头连接的状态。
- 烟感探测器:实时更新当前位置的联网状态以及报警历史记录。
- 门禁设施管理界面:提供当前设备授权存取状态及刷卡记录查询入口。
- 射频定位模块:实时获取相关车辆进出轨迹数据。
- 巡更管理界面:支持快速查询各点位巡检人员出入记录
3.7.1地图管理
在数字营区环境中进行地图管理时所采用的功能不仅涵盖了营区各部门内部的地图数据管理和更新,并且还能够实现对物联网设备在地图上的标识进行实时监控与维护
1、地图管理: 维护各点地图,包括新增、删除、修改;
2、标识管理: 在各级地图上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标注,在地图界面中通过鼠标点击打开带有填写界面的窗口,并从选项中选择待标记的设备类别,在输入框内输入待标记设备的具体名称后即可与系统中的相应设备建立关联关系并完成标注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直观地看到已标记结果(即显效)。
3.7.2设备管理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营区内的各种物联网设备实施管理活动,并涵盖其相关信息数据如地址编码、分类类型以及接口配置等内容。完成相关注册信息绑定之后,在已连接的各节点上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
营区内常见的物联网设备种类包括:考勤打卡机用于人员考勤管理;视频监控摄像头(大屏)负责区域-wide图像覆盖;考勤识别系统用于考勤数据采集;车辆识别系统用于车牌信息获取;物资管理系统的智能识别装置用于物资定位追踪;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全方位图像监管能力;巡检机器人负责设施日常巡查维护;周界安全屏障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各类环境实时监控装置完成全方位监测任务
3.7.3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模块涵盖营区各类设备及其由设备产生的数据两类。各级管理人员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选择需要统计的数据类型,并通过系统进行报表统计操作。
1、设备统计
统计营区内的各类设备状况时,则可按照设备类型和故障率等维护指标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数据统计
对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包括周、月、年等数据报表。
3、历史趋势
用于生成或展示各类型传感器的历史数据曲线图,并有助于管理人员通过图形化分析形成决策依据
3.7.4联动告警
联动式alarms主要包含感知型alarms(依靠各类传感器探头自动触发警报信息)与手动启动的防护alarms(用于防御强行突破),采用分类式声光报站方案(通过查看警用指示灯即可识别不同的告警类型)。
消防报警:报警信号首先传递至值周室和机关综合值室处,经值班人员分析后最终决定鸣响联动警报装置。
设置报警启动点于门卫室及值班室,并布置联动式报警装置于警务队部及机关大楼内部。当门卫与值班人员识别到异常状况时(亦可通过手动触发来启动)。

图3.10-2:系统报警控制
如图3.6-4所示,在系统中将报警信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设备自动采集生成的告警信息;另一类是由人工触发产生的告警信息。在门岗区域及办公楼等场所布置分类式报警灯,并通过不同颜色与声音来区分各类别报警信号
全部的警报会被整合到系统平台后,该平台将依据警报的种类与强度输出相关信息,并涵盖相关的报警内容
1、分类声光警报: 采用报警控制器对不同报警信号进行分类发布,例如红色指示用于消防警报,黄色则表示防暴警报
2、终端弹屏警报: 系统将报警信息发送至预先指定的所有在线接入计算机,并在触发后立即显示一个报警界面窗口, 该窗口展示当前发出的报警类型及其对应的应对方案.
3、电话、短信警报: 采用先进的电话接通器和短信装置等技术手段,则能够将报警方式拓展为拨号报警与短信报警。
获取完整版文档请添加关注并私信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