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国医科大学2021年12月《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作业考核试题

阅读量:

试卷总分:150分;得分为:150分

2.下列选项中有关调整人际关系规律性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A.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调处必须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
B.即使一方有需要而另一方无需求也可以改善或调整关系
C.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应首先主动改变态度以调处好关系
D.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掌握并运用双方的情感
E.双方应重视感情与信息的统一性

3.下列选项中有关有效的人际沟通描述错误的是:
A. 双方对交流信息的理解需保持一致
B. 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助于有效交流
C. 并非越多传播通道越好
D. 双方应具备良好的互动技巧
E. 双方应具备良好的互动意愿

4.在以下选项中,不适宜用来赞美病人的方法是:
A.直接明了
B.真诚自然
C.具体实在
D.不包括对病人自身赞美
E.避免使用消极的语言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护患关系因素的是:
A.护患之间沟通不足
B.护理专业技能不够
C.职业操守不严
D.患者法律意识较弱
E.医疗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6.下列有关护患关系基本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共同参与型模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护患关系形式
B.共同参与型模式是以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型和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体系
C.核心护理理念是责任制护理和整体护理的基础性保障
D.适用于手术及创伤恢复过程中的患者的全程管理服务
E.其核心特征包括"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互动"以及"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

7.下列有关护患关系中常见问题的说法中存在错误的是哪一项?
A.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若护士与患者的角色界定不清或定位失误,则可能导致护患间的冲突出现
B.当护患间发生权益争议时, 护士应当更多地维护医护人员的利益
C.当护患间产生责任分歧时, 需由护理人员发挥主导性作用, 通过有效沟通促使双方达成一致
D.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惯于采用专业术语进行交流, 这种做法也往往会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产生误解
E.护患冲突的发生源于个体或群体在相互感知到对方阻碍或将要阻碍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对抗的行为

关于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关系, 下述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通过言语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他人的意思
B.通常情况下, 非言语信号被认为比言语信号更加可靠
C.在表达思想方面, 非言语信号往往能够更准确地传达
D.通过强化语气和表情等手段, 非言语信号能够进一步增强言语内容的效果
E.在人类交流中, 无论是言语还是体态语都紧密关联

9.核实的内容不在其中:
A项为认真聆听
B选项是细致地观察
C项是试着去了解
D选项是利用手势交流
E选项是通过对话交流

下列哪一项患者的陈述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地去澄清:
A. "我已经戒烟五载之久了"
B. "我被指出每天仅限于少量饮酒"
C. "我已经限制饮食至半斤以内"
D. "住院费用超出预算达500元"
E. "我已经持续一周出现痰中带血现象"

护患沟通的价值或意义不属于以下哪一项

护理团队在为一组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时或组织患者的护理讨论会时,涉及的沟通行为层次是什么?

孕妇表示感到担忧,并向医护人员表达了她的顾虑与不安;医护人员则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回应道不必过度忧虑

在核对过程中, 采用简洁、简明的方式重新复述患者的陈述属于以下哪种核对方法: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最佳互动时机是:
A. 当患者的病情初诊阶段时
B. 在医院初步评估期间
C. 患者出院前最后时刻
D. 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阶段
E. 患者愿意主动沟通的状态

16.社会距离是指双方的距离为:
A.15厘米
B.30厘米
C.50厘米
D.1.2-3.7米
E.大于3.7米

在建立信任感的基础上具有较深情感卷入的任务是什么阶段?
A项为定向选择阶段
B选项为感情交流阶段
C项是情感探索阶段
D选项为稳定交往阶段
E项是表面接触阶段

有关PAC分析理论的说法中存在错误的是哪一项:
A.该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自我意识状态理论为基础
B.该理论主张个体在心理特征和性格特质上存在三种自我状态
C.这三类状态通常是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步形成,并整合成为其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该理论从人格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不同交往类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E.当两人在人格意识状态下对于对方持有期望时,则被视为具有互补性的人际关系

有关人际关系心理距离的规律中错误的是:
A.在现实关系中,双方的心理不可能完全相等
B.心理距离不等于往往是引发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C.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不一致
D.认知与实际的距离差距越大就越可能导致认知一方的心理失衡,从而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E.基础距离和即时距离是相等的

20.有关人际吸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成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B.尽管现代交通和通讯手段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交往距离,但空间距离仍然是影响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C.能力与吸引力之间总是存在正相关关系
D.个性品质的吸引力往往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E.在初次交往中,外表在人际吸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名词解释 (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21.社会知觉(人际知觉)

22.心理距离

23.参与

24.治疗性会谈

25.人际关系

在护患关系的建立过程中, 合作信任期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27.在周哈里窗中,“开放我”的大小即表示自我暴露的程度

沟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为,同时也涵盖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行为以及通讯工具之间的交流行为。

个体在接受刺激后会发生反应,这种现象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机械信号传递的结果

  1. 反映是指医护人员通过传达患者的语言信息来帮助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沟通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在某个群体中可能存在以法律主导的心理地位关系,并不意味着该群体中必定也具备以精神主导的心理位置关联。同样地,在一个群体中若以精神主导心理位置的存在,则也不一定伴随有法律主导心理地位

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既时间距会因基础间距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基本间距较小时,其调节速度也会相应加快。

33.渐定位型心理方位关系多建立在始定位的等位关系上。

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发生心理距离增大的现象,则可能导致双方原有的心里间距受到影响。

当双方都能遵循对方的期望,并呈现相应的性格状态时,在"互补型"的人际关系下,则容易形成加深的关系。

四、主观填空题 (共 3 道试题,共 8 分)
36.社会认知需要经历##、##和##三个阶段。

37.首因效应的特征包括:##、##、##及##。

38.信息的接收者理解及感受信息的发出者所发出的信息的过程称为##。

五、问答题 (共 4 道试题,共 32 分)
39.简述促进有效沟通的原则?

40.试述成功参与的具体要求?

41.试述使用沉默技巧的意义?

42.在进行治疗性会谈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