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的线缆标准
以太网的线缆标准简介
自以太网诞生以来,现有的多种成熟以太网物理层规范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
10BASE-2
10BASE-5
10BASE-T
10BASE-F
100BASE-T4
100BASE-TX
100BASE-FX
1000BASE-SX
1000BASE-LX
1000BASE-TX
10GBASE-T
10GBASE-LR
10GBASE-SR
在这些标准中,在前几个数值中分别对应着运行速率的概念;其中BASE表示为基带传输方式。
10兆以太网线缆标准
10兆以太网线缆标准在IEEE802.3中定义,线缆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10兆以太网线缆标准 | 名称 | 电缆 | 最长有效距离 |
| --- | --- | --- |
|---|---|---|
| 10BASE-2 | 细同轴电缆 | 200m |
| 10BASE-T | 双绞线 | 100m |
| 10BASE-F | 光纤 | 2000m |
注释表明,在同轴电缆系统中存在一个根本性缺陷:其上的设备依次连接而成,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直接引发整个网络的瘫痪。目前使用的10BASE-2与10BASE-5标准作为同轴电缆的技术规范已逐渐被替代。
100兆以太网线缆标准
100兆以太网也被称作快速以太网FE(Fast Ethernet),它与10M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上没有区别;然而,在物理层上的传输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快速以太网线缆类型如表2所示。
表2 快速以太网线缆标准 | 名称 | 线缆 | 最长有效距离 |
| --- | --- | --- |
|---|---|---|
| 100Base-TX | 两对五类双绞线 | 100m |
| 100Base-FX | 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 2000m |
10BASE-T和100BASE-TX都是基于五类双绞线的标准实现,并且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传输速率的差异:10BASE-T仅支持10M的工作速度而无法达到更高的传输效率;相比之下100BASE-TX则能够提供高达100M的速度优势
100BASE-T4现在很少使用。
千兆以太网线缆标准
千兆以太网是对IEEE802.3以太网标准的一种增强型技术。基于现有网络协议框架下优化设计,并将快速以太网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显著提升。具体而言,在传输速率方面实现了从100Mbit/s到1Gbit/s的跨越性增长。有关具体的线缆规格和技术细节,请参考附录中的相关内容。
表3 千兆以太网线缆标准 | 名称 | 线缆 | 最长有效距离 |
| --- | --- | --- |
|---|---|---|
| 1000Base-SX | 多模光纤 | 316m |
| 1000Base-TX | 超5类双绞线或6类双绞线 | 100m |
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应用在现有的快速以太网架构中实现从100Mbit/s到1000Mbit/s的提升。
千兆以太网的物理层面采用了8B10B编码方案。在传统以太网传输体系架构中,在数据链路层阶段将连续的8位数据单元传递至物理层面进行处理,并经由适当的转换机制传递至物理介质进行传输过程;然而这种转换操作并未增加信息量其最终输出的数据量仍保持为8位长度。
在光纤千兆以太网中,则并非如此。光纤千兆以太网中的数据链路层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物理层的8比特数据报文,在此过程中物理层按照特定编码规则将这8比特的数据转换为相应的信号形式发送出去
万兆以太网线缆标准
万兆以太网目前采用附加标准IEEE 802.3ae进行描述,并最终将整合进IEEE 802.3标准中。参考表4可了解相关线缆标准
表4 万兆以太网线缆标准 | 名称 | 线缆 | 有效传输距离 |
| --- | --- | --- |
|---|---|---|
| 10GBase-LR | 单模光纤 | 10km |
| 10GBase-SR | 多模光纤 | 几百米 |
100Gbps以太网线缆标准
新的40G/100G以太网标准于2010年正式发布,在此之后采用IEEE 802.3ba作为补充说明。在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下,未来100Gbps以太网将得到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