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医疗时鲜(Running)资讯(ZSSURE):医疗创业者,路在何方?

阅读量:

##背景:
近两周没有发表医疗时鲜资讯相关博文,究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个人工作上有些忙,并未积极参加线下的讨论会、沙龙等等;第二个,经过了2014热炒的医疗元年后,2015似乎平淡了许多。这也是我本人愿意看到了,只有踏实做事才是王道,或许在经历了去年资本追捧后,各家创业公司目前都在加紧项目开发,希望能够有所成效,以期在未来更大的资本市场中受到追捧。翻看了一下闲暇零碎时间段记录的印象笔记,还是有一些资讯的,挑一些重点简单的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时鲜咨询:
###信息孤岛
一直以来医院与医院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重复检查率高受到各界的指责,也正因为此如何打破医院“信息孤岛”成为了各家创业者关注的焦点,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远程诊断,各种概念漫天飞舞,之前博文中也尝试着区分各种概念,后来无奈放弃了。大家都各说各理,本质却换汤不换药。对于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的区别,我倒建议大家看一下体制内人的说法,别有一番滋味。

从目前来看,在中国医改领域已深入到“深水区”阶段(注:在去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曾指出过“深水区”这一概念)。
仅凭简单的健康监测、运动社交等皮末手段显然不足以撼动现有的医疗体制。
尽管近期苹果推出的ResearchKit吸引了部分眼球的关注度,
但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仍有一段路要走。

B端与C端的选择: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所谓医疗服务的去中心化,其本质是将个人的健康从医生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直线型互动关系,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网络型互动结构。医疗服务通过多层次医疗机构与健康服务主体,围绕着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在新的网络型服务架构中,任何一方均可以通过与其它医疗机构或个体协作来为第三方提供相应的医疗支持服务,表面上看医疗服务已经不再以医院为中心,而是实现了医院与其他机构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理念转变。

然而,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医院始终无法替代其核心功能的作用;而采用去中心化的模式确实能够提高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与主动参与度;同时这种做法也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最终实现了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给患者

**注:**摘自村夫日记“医疗服务能否去中心化?”

展望未来,在B端与C端之间,则难以评断其优劣

C端发展受限,是由于医疗行业本身所限。
1)医疗对于C端已然是当下需求,目前C端急需解决看病难(看不上病、挂不上号、找不到专家)、看病贵(这个可能是目前医改略有成效且已经发力的点),C端系统从花长时间看病到快速看病。而这两点目前来说数字医疗还很难做到,即使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纷纷推出,但是还是受限于线下医生资源匮乏。
2)医疗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又很大局限性。大部分医疗服务无法通过线上完成,因此对于C端来说更多的还是线下服务来完成;
3)数字化医疗对于C端来说缺乏足够的实力帮助他们解决看不上病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还是医院说了算,数字化有没有效果仍取决于医疗资源,取决于医院。
对于B端来说,数字化医疗可能不同。
1)B端系统提高效率,更高效的管理医生、服务患者、跟踪病情等等;

2)B端希望提高服务质量。基层缺乏人才(如读片、重症术后管理等等);

  1. 缺乏必要的检验设备和药品仪器(包括影像中心的建设以及远程诊断系统的搭建)。这种数字化医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B端的支持体系。然而,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远程诊断存在严格的行业规范要求:医生必须在医疗机构内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B端而言更具吸引力。

B端提供的服务类别包括服务方与支付方。当雇主与商业保险加入医疗支付体系时,则会倾向于利用数字化手段监控会员或员工的健康状况,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支出。此外,在这种情况下,B端支付方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与会员或员工建立互动关系的方式。同时双方都需要通过数据接口进行连接。例如保险公司需借助数字技术连接整个治疗流程,并实施费用监控。而雇主则需定期与员工沟通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并促使他们采取良好的治疗措施或及时就医。

源自村夫日记的两篇博文,《数字医疗的未来机会在B端》与《远程医疗更远更专——机会在B端》的观点基本一致。这两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医疗技术在未来商业应用领域的潜在机遇,并特别强调了远程医疗模式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院内院外:

探讨了"信息孤岛现象"以及"B端与C端应用"后,我们有必要提及"院内与院外"的概念。这一概念类似于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及移动医疗等范畴,三者之间界限不易明确区分。基本划分上,我们可将现有医疗体制定义为"院内",而将致力于改变现有体制的行为定义为"院外",两者间犹如八年间抗战时期的敌对关系,则是一场持久战,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同样蕴含着光明的前景。

1)院外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取决于基础医疗的发展速度

2)院外市场标准联盟的成败取决于产品的易操作性和良好的后端服务

3)员外市场标准的发展最终将倒逼院内市场的标准产生

**注:**源自村夫日记的一篇文章《未来院外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基本判断》。

当前市场上已聚集了不少院外创业者,在这一领域中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创业者正在积极寻求投资,并试图抢占医疗资源;其操作手法仍显保守,在吸引患者方面的方法较为单一;他们试图通过创立新的商业模式,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服务;这种策略略显简单粗暴,在吸引人才方面效果有限。我认为转向"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更有可行性;我们应深入调研患者需求与医院现状问题;然后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平台;这样才能真正与现有医疗体制形成竞争并占据优势地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zssure@163.com 时间:2015-03-22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