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学习笔记(1)——cut函数
发布时间
阅读量:
阅读量
cut()函数用法
- cut():将对应的数据划分到对应区间
- cut(x,y,lables,right,include.lowest)
- x:待划分的数据
- y:判断依据(区间)
- right:逻辑值,默认为区间左开右闭;若为FALSE,则左闭右开。(知识补充:开区间是不包括端点(a,b),闭区间是包括端点[a,b]。)
- include.lowest:逻辑值,include.lowest=TRUE,第一个区间包含左端点,最后一个区间包含右端点。
#通过cut,简化多重if语句
1.使用 if 函数:
z<-c(36,25,8)
for(i in 1:3){
temp<-z[i]
if(temp<=0){
print('freezing')
} else if(temp<=10){
print('cold')
} else if (temp<=20){
print('cool')
} else if(temp<=30){
print('warm')
} else {
print('hot')
}
}
输出如下:

2.使用 cut 函数:
(一)指定lables
z<-c(36,25,8)
c0<-c(-50,0,10,20,30,100)
lables<-c('freezing','cold','cool','warm','hot')
x<-cut(z,c0,lables,right =TRUE,include.lowest = T)
x
输出如下:

(二)未指定lables
z<-c(36,25,8)
c0<-c(-50,0,10,20,30,100)
x<-cut(z,c0,lables=FALSE,right =TRUE,include.lowest = T)
x
输出如下:

每一个元素都会与向量c0进行比较,在两个数值之间进行比较时就会返回对应区间的标签;如热(hot)、暖(warm)等标签表示温度较高的情况。当lables参数设置为false时,则不会返回任何标签
提示:在使用cut函数时,在待划分的数据恰好落在分段的端点位置的情况下(即数据刚好位于区间分界处),区间开闭的方式将直接影响结果。

全部评论 (0)
还没有任何评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