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年-OpenGL-1北京我来啦
大连、南京、苏州等城市之间越来越远。家人鼓励我去试试看是否能在北京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可是在北京却遇到了各种问题:面对高昂的房价和落户难度;这些北漂者的辛酸故事确实让人感到在北面(北方)工作同样充满挑战与压力。所以对于未来是否能在北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仍存疑。
人生小小的智慧就足以带来重大转变,在人生的智慧中思想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小时候会觉得警察和老师是最普通而缺乏吸引力的职业,在长大后才明白这就是体制的本质。东北地区的职业在那里引人向往——那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进入的工作领域。
一时间,我想体验一下北京。考察了几家公司,让人有些困惑,他们倾向于提出一些你之前未曾接触过的挑战让我来解答。相比之下发现苏州昆山地区的公司更加务实,特别让人感到舒适的是与一位哈佛大学博士的面谈,从未让我分享过未曾经历的事情,而是通过我以往的工作经验去发现潜在的问题,最后也顺利地获得了offer。因此我仍然心怀敬意地钦佩长三角地区在实业发展方面的实践,那里的企业似乎总是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结果导向。
向家人提起后发现,或许值得一试北京,但具体薪资水平如何?大连有一家企业能够提供年收入约30万,这也不错,相比之下,北京地区的年收入在30至40万之间似乎并不算特别突出。他们建议选择同样区间内的工作机会,因为那里的亲戚朋友较多,资源更为丰富。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年收入还能再翻一番的话,或许仍然值得考虑。
增长几番?大家普遍觉得困难。尽管央企员工每月收入不到RMB 1万元,在哈尔滨工作仍然算不错。找到一份同时拥有五险一金且双休的工作在哈尔滨同样十分困难。有人告诉我通常跳槽后薪资可增长约30%至40%。我的要求比行业标准高。
但是,我始终认为,30-40w不如去大连。
机会终于来临!北京某公司从面试到拿到offer大约一周时间。该公司的薪资水平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并且相比哈尔滨高出了五倍之多。家人们既惊喜又欢呼。特意联系了几位在北京的朋友帮忙找房子一个月租金5400元。随后便准备收拾行李前往北方置办一些生活用品,并将家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打包装进了八个大纸箱中。令人意外的是这些纸箱里竟然还装有大葱和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其他小物件儿。”
我们要去北京啦!
这可能是我在哈尔滨度过的最后一个严冬。那年冬季格外寒冷,在这一年的初冬依然温暖的背景下,竟然意外下起了小雨。那一年显得格外难忘,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朋友们议论说:前往那里需要做好加班的准备;还不确定自己能否站得住脚。我对北京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在而立之年我却选择了前往中国的最大城市——我的决定是否正确?
